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肽AP25在组织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动脉环和鸡胚尿囊膜实验检测AP25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采用动物体内实验评价AP25抗肿瘤活性.结果 大鼠动脉环实验表明多肽AP25可以抑制大鼠动脉环微血管生成,并且在0.25 mg·L-1时抑制率达到62.19%;鸡胚尿囊膜实验表明多肽AP25对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20 mg·L-1抑制率达到80.37%;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多肽AP25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可以明显地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结论 多肽AP25对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新生血管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进而发挥抗肿瘤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探讨并评价羟基氯喹(HCQ)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HCQ( 4.78,9.55,19.10,38.20,76.40 μg?mL-1)对A549细胞、HepG2细胞、HT-29细胞、K562细胞、Hela细胞和B16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和IC50。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浓度达到38.20 μg?mL-1的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HCQ对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6.70(A549)、27.47(HepG2)、5.72(HT-29)、14.03(K562)、20.21(Hela)、13.62(B16)μg?mL-1结论:HCQ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治疗肺癌、直肠腺癌、肝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和红白血病方面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整合素阻断剂AP25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方法 从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脾细胞,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扩大培养.采用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进行纯化后得到抗AP25单克隆抗体,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检测抗AP25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2×106,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良好.结论 获得了能够高表达抗AP2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制备抗体,纯化后得到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AP25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毛蚶多肽提取物(PEAS)的体外免疫活性。方法 MTT法测定PEA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中性红吞噬法测定PEA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PEAS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PEAS对主要细胞因子IFN-γ和IL-4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 PEAS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或0.01),能够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活性和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P<0.05或0.01);PEAS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G0/G1期向DNA合成期(S期)转化;PEAS协同Con A作用,能够增加IFN-γ的分泌(P<0.05或0.01),并且能够抑制IL-4的分泌(P<0.05或0.01)。结论 PEAS体外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腹腔巨噬细与NK细胞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增加IFN-γ的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 (SCD)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MTT法测定SCD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及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  10 0 μg/mlSCD对KB、BGC、B16、HBL 6 0、SMMC 772 1、HELA、A5 4 9的增殖仰制率分别为 30 .5 3%、4 2 .82 %、2 3.77%、6 3.93%、39.4 0 %、4 6 .33%、4 2 .5 6 % ;2 5 0 μg/mlSCD可促进PBMC增殖 97.33% ;联合ConA或者LPS作用时 ,在 0 .2 5 μg/ml的低浓度下增殖率分别达 344 .13%和 15 2 .18% ;高浓度SCD未明显增强NK的杀伤作用。结论 SCD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SCD可以显著促进PBMC增殖。  相似文献   

6.
研究桦木酮酸(betulonic acid)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上述两种肿瘤细胞株对桦木酮酸及常用抗癌药VP-16的敏感性。实验可知,SGC-7901细胞对桦木酮酸较HepG-2敏感,其中,两种肿瘤细胞的IC_(50)分别为68.14μmol/L和110.77μmol/L。因此,桦木酮酸可一定程度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细胞增殖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可检测肿瘤细胞迁移率和筛选抗肿瘤细胞迁移药物的新方法。方法将TranswellTM小室迁移法与间接检测细胞数的MTT法相结合,分别定量迁移和未迁移细胞从而计算肿瘤细胞的迁移率。结果利用新方法,能检测6株不同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新方法重复性高于传统的计数法;并能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新建的肿瘤细胞迁移测定法是一种敏感和可靠的用于定量测定的肿瘤细胞迁移率的方法,为肿瘤细胞迁移的评估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多肽AP25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治疗实验性乳腺癌的活性是否优于单用两种药物的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裸鼠移植瘤模型,以多西他赛(10 mg·kg-1)和多西他赛(5 mg·kg-1)为阳性对照,观察AP25单用及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用金氏公式计算Q值,评价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结果动物实验表明,AP25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抑瘤率明显提高,AP25(20 mg·kg-1)与多西他赛(10 mg·kg-1)联合使用具有较明显的抑制MDA-MB-231肿瘤生长的作用,0.851.15,联合作用为协同。结论多肽AP25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降低多西他赛的给药剂量,从而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两种SOD模拟化合物(superoxide dismutase mimics,MSOD)的活性,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MSOD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7721,并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SOD模拟化合物在高浓度组对肝癌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且MnMSOD较CuMSOD组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更显著。在低浓度组,MnMSOD对细胞增殖表现为抑制,而CuMSoD对细胞增殖则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骆驼蓬总碱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骆驼蓬总碱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骆驼蓬总碱分别在给药24,48和72h时对鼠源S180肉瘤细胞、H22肝癌细胞及人源HepG2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肝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骆驼蓬总碱各质量浓度对体外培养的S180,H22和HepG2肝癌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以72h抑制作用相对较好,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99.99,306.34和28.21μg.mL-1。结论骆驼蓬总碱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司帕沙星(SPLX)与洛美沙星(LMLX)、环丙沙星(CPLX)、氧氟沙星(OFLX)和依诺沙星(ENX)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MIC,以NCCLs标准判读敏感性.结果SPLX对受试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90为2mg·L-1,而LMLX、CPLX、OFLX和ENX的MIC90分别为16、16、16和32m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千金子Ⅰ号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体外药效试验用MTT法 ,观察千金子Ⅰ号对人宫颈癌细胞 (HeLa)增殖作用的影响 ;体内用小鼠移植性肿瘤 ,采用荷瘤小鼠瘤重、抑瘤率检测千金子Ⅰ号对肉瘤 180 (S180 )和艾氏腹水癌 (EAC)的抑制作用 ;通过检测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指标观察千金子Ⅰ号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 千金子Ⅰ号体外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荷瘤小鼠肉瘤 180 (S180 )和艾氏腹水癌 (EAC)也有抗肿瘤活性。结论 千金子Ⅰ号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同时对免疫功能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魏海青  李军霞  王永利 《河北医药》2011,33(13):1938-1940
目的探讨旋覆花素对小鼠肝癌H22细胞株、小鼠肉瘤S180细胞株、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将同一浓度对以上5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行对比,了解其对以上5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特点。方法 (1)用MTT比色法测定旋覆花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2)倒置显微镜下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旋覆花素对以上5种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旋覆花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选择性,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均较低,旋覆花素对H22、S180、A549及SK-OV3 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倒置显微镜下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看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结论 旋覆花素具有抗肿瘤作用,并有细胞株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评价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蜈蚣干品和鲜品的水、30%、50%、70%及95%乙醇提取物分别处理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观察蜈蚣提取物对H22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和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的影响。结果: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IC50值相近,而蜈蚣水提取物的IC50值相对最小。蜈蚣水提取物能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对实体瘤小鼠瘤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有部分动物加速死亡。结论:多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蜈蚣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蜈蚣水提取物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超剂量使用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双黄连与几种抗生素联合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注射用双黄连与抗生素联合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参考中国药典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注射用双黄连与头孢拉定等6种抗生素配伍使用后对金葡菌及克雷白氏肺炎杆菌的抑菌圈直径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及红霉素配伍后对金葡萄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增强;与头孢拉定、头孢唑啉钠及普鲁卡因青霉素配伍后对克氏肺炎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对于不同的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方法。方法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以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为基础制备表皮干细胞培养液,用以人表皮干细胞(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富集分离)的体外培养,通过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水平及其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对其进行鉴定,角朊细胞作对照。结果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可见细胞呈克隆样生长、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且其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分别为(17.04±1.01%)和15~18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0.73%)和9~10d(P<0.01)。结论应用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及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表皮干细胞成功进行了体外分离和培养,为表皮干细胞体外的大量扩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司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检测司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37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3种同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司氟沙星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0.03~0.06mg/L,抑菌率75%~93.8%;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900.06~1.0mg/L,抑菌率92.5%~100%;除粘质沙雷氏菌和柠檬酸杆菌耐药率较高外,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亦有53.1%~85.7%的抑菌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土木香中纯化的五种倍半萜化合物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并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法测定五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测定了异土木香内酯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化合物1(异土木香内酯)对U251SP细胞、HLE细胞和MM1-CB细胞的增殖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5对各种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化合物1对移植性肿瘤(肝癌H2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异土木香内酯具有较强的肿瘤抑制活性;化合物2~5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丧失可能由于A-环和B-环之间的键裂开,形成一个大10元环,改变了原来的构象所致。  相似文献   

19.
李佳军  马军  田玉顺 《药学研究》2016,35(3):133-135
目的:合成 Z -2-(3,5-二甲氧苯基)-3-(4-异丁氧苯基)丙烯腈(DMPIBPA)并初步研究与顺铂(DDP)联合应用时的抗癌活性。方法以3,5二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 DMPIBPA,后用 DDP、DMPIBPA 及 DDP+DMPIBPA 分别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人正常肝细胞(L -02)细胞,其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结果在 HCT116细胞中,100μmol·L -1 DMPIBPA (抑制率为35.3%±5.0%)与250μmol·L -1 DDP(抑制率为28.9%±1.3%)联合应用时其抑制率为65.4%±2.0%,明显强于单用,而在 L -02细胞中仅为36.2%±0.5%。结论联合应用 DDP 及 DMPIBPA 时对 HCT116细胞有选择性协同增殖抑制活性,而对L -02无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水头孢唑啉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五水头孢唑啉(头孢类抗菌药)及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对近3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活菌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对来自全国19家医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604株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 在革兰阳性需氧菌中,五水头孢唑啉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表皮葡萄球菌(MSSE)、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以及B溶血组链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4 mg·L-1.在革兰阴性菌中,五水头孢唑啉对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MIC≤8 mg·L-1.杀菌试验显示,五水头孢唑啉对葡萄球菌表现出典型的时间依赖性,但对大肠埃希菌的杀菌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略有增强.结论 五水头孢唑啉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优于头孢氨苄、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略优于头孢替安,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相似;对不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也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氨苄,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