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最佳的合金成分,并简要介绍了合金的生产工艺。试验结果明表,该合金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其表面呈现与18开金相似的金黄色泽。合金初步应用于生产证明,它的综合性能是比较好的,并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用熔剂法改善铸造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用XF-5型熔剂改善铸造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获得了硅晶体呈细小颗粒状、α相细化且均匀分布以及化合物相被打碎且弥散分布的铸态最佳组织,并显著减少合金气缩松倾向,增加合金流动性,有效地除气、除渣,从而使合金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铸件合格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一种无凝固收缩铝硅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主要研究了热处理对无凝固收缩铝硅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无凝固收缩铝硅合金的组织主要受固溶温度的影响,随固溶温度的提高,合金中化合物相减少、共晶硅和初生硅球化;无凝固收缩铝硅合金的硬度随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的升高及时效时间的延长均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固溶温度为803~813 K、时效温度为463 K、时效时间为10 h时合金的硬度提高最大;T6处理后无凝固收缩铝硅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了279~302 MPa,比国际上的类似成分合金KS270、KS271和KS272合金高了40%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条件试验,建立了锰硅合金中磷的测定方法。检出下限为0.010%。  相似文献   

5.
通过条件试验,建立了锰硅合金中磷的测定方法.检出下限为0.010%.  相似文献   

6.
通过条件试验,建立了锰硅合金中磷的测定方法.检出下限为0.010%.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5000 KVA冶炼炉料级铬铁电炉转炼硅铬合金以及二步法生产硅铬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利用挤压铸造制备氧化铝/铝硅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成分对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结合良好,并对铝合金具有增强作用;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基体成分不同,耐磨性能不同,基体中的合金元素有利于形成良好界面,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非晶态合金的耐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Ni-P合金的耐蚀性及耐蚀机理,证明了非晶态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A l-15Pb、A l-15b-5Si-0.2RE和A l-15Pb-5Si-2G-0.2RE合金的组织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将合金液浇注到金属型中后,其凝固组织中,铅相呈粒状分布于铝基体中;加入硅后,硅相沿晶界偏聚;同时加入硅和石墨后,铅相、硅相均呈颗粒状分布,且Si相均匀分布,无偏聚.在三组合金中,随着硅和石墨的加入,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磨损失重逐渐减小,A l-15Pb-5Si-2G-0.2RE合金表现出较佳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A l-25%Si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电磁搅拌条件下合金显微组织的变化行为.分别在580℃、600℃下等温搅拌0 m in、10 m in、20 m in和30 m in,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初生硅发生细化,尺寸明显变小且边角更加钝化,分布也更加均匀;当搅拌时间超过20 m in后,初生硅尺寸变化不大,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2.
稀土元素对铝硅合金凝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铝硅合金半固态成形重熔工艺的要求,讨论了稀土元素对铝硅合金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AISi7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后,使铝硅合金凝固的固液两相温度区间加宽,固液两相区间从34℃增加到59℃,延长了凝固时间,使凝固时间从2280s延长到3060s.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金相组织表明,稀土冗索还改善了铝硅合金晶体的形貌,细化了α相的晶粒并使条状共晶硅变为点状,这些有利于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铝硅合金轧制过程中,不同形状硅晶粒对铝基体影响不明的问题.根据有限元方法,以球形和板片状硅晶粒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变质前后不同形状硅晶粒有限元模型,分析晶粒周围等效应力、等效应变云图及曲线.解决了普通实验只能以拉伸实验数据判定变质处理前后铝硅合金性能,而不能从材料内部应力、应变角度解读性能差异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板片状硅晶粒与球状硅晶粒相比,周围应变不均现象更加明显,等效应力值更大,对材料性能影响更加不利.证明了通过变质处理对铝硅合金性能提高的重要性.模拟结束后,通过对变质处理前后试样进行拉伸试验,间接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热循环装置对储能铝硅合金进行热循环试验,研究了Si的质量分数12.07%的ZL102合金在不同热循环次数下的热稳定性能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达1 600次熔化-凝固循环后,铝硅合金的熔化起始温度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略有上升,相变起始温度从579℃升高到584℃,熔化潜热略有下降,潜热值从537J/g下降到500.6J/g,铝硅合金在长期的热循环过程中有着优良和稳定的储热性能,可应用于高温太阳能热发电蓄热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冷却速度对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金属型、湿砂型和预热干砂型等不同冷却条件下,共晶铝硅合金中硅相的凝固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共晶组织最张的硅的形态由粗而长的针片状变为丛簇纤维状。分析认为,冷速改变而导致的共晶硅组织形态改变的原因在于a-Al相先于形核生长,导致剩余液相中硅原子浓度升高,从而改变了铝硅共晶合金的凝固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6.
Al-12.07%Si共晶合金在高温下有很强的腐蚀作用.采用石墨套环包覆310S不锈钢、20G钢换热管,使换热管与熔融铝硅合金隔离.石墨的良好抗腐蚀性将保护换热管不受熔融铝硅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17.
硅含量对新型铝锡硅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硅量(1~5)wt.%的新型A1-10Sn-Si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硅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Hv)明显增加,屈服强度(σ02)和抗拉强度(σb)略微增加,延伸率(δ)降低,特别是当硅含量达到5wt%时,延伸率(δ)明显降低合金的拉伸断口呈现以韧窝形断口为主的韧性断裂形貌,韧窝大多由β(Sn)相与硅粒子界面分离所造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铝硅合金散热器铸件与单晶硅片在400度高温下直接焊制成二极管的最佳工艺,并以生产实践为基础阐述了铝硅合金铸件镀镍前必须经过二次浸镀锌及二次镀铜的工艺与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体混合法将不同温度的纯铝熔体与600 ℃半固态Al-36%Si合金熔体混合制备Al-18%Si合金,研究纯铝液温度、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18%Si合金初生硅相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熔体混合法可制得初生硅为颗粒状且均匀分布的Al-18%Si合金;在一定范围内,初生硅的粒径随熔体温差的增大而减小,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减小后长大的趋势;900 ℃的铝液与600 ℃半固态Al-36%Si合金熔体混合后于750 ℃保温20 min获得的Al-18%Si合金力学性能最好,初生硅平均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20.
熔体温度处理对Al-25%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熔体温度处理工艺对Al-25%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熔体温度处理可使Al25%Si合金初生硅的尺寸大大减小,初生硅尺寸可由处理前的100μm左右减小剂处理后的15μm左右;Al-25%Si合金熔体温度处理的效果主要受低温和高温熔体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