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CT模拟技术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中的应用,CT模拟定位系统中融合全束照射技术、半束照射技术、低熔点铅挡技术、等中心照射技术、两野衔接技术,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优化治疗计划,实现传统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向高精度放射治疗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更加合理、实用的新技术。方法:应用放疗计划系统针对成人和儿童患者分别制定四种不同照射方法的放疗计划,并比较各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指标。结果:经对比观察分析,几种计划方法在成人和儿童患者各有优缺点。结论: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用CT模拟定位、放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为基础的多种全中枢系统照射技术方法,结合计划验证和图像引导技术指导治疗计划实施,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准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癌性脑膜炎的放射治疗(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17例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分析 ,探讨放射治疗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7例经临床 ,影像学或CSF细胞学检查证实的癌性脑膜炎患者。 15例行放疗 ,1例未完成治疗 ,1例因恶液质不宜放疗。结果  10例接受全脑放疗者 ,9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改善 ;4例行全脑 +脊髓节段照射 ,3例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根表现明显改善 ,1例症状无改变。 2例经全脑脊髓照射后脑部及神经根症状均改善。脑膜CT及MRI示局部病变消失2例 ,缩小 8例 ,稳定 3例 ;脊髓CT、MRI检查示局部病变缩小 1例 ,未控 1例。照射者中位生存期 6.7个月。中断治疗患者及恶液质各 1例均在 2月内死亡。结论 对癌性脑膜炎行短程放射治疗 ,可降低治疗费用 ,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三维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评价其在放疗听作用。[方法]将螺旋CT,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和Focus9200三维计划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形成放疗科专用的,集影像诊断,图像传送,肿瘤定位和三维计划为一体的三维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分别对143例肿瘤病人进行CT模拟定位和治疗计划。[结果]CT模拟定位和X线模拟定位一样可完成从定位到体表标记的全过程,利用CT进行定位,可为靶区的确定,复杂多野照射,适形调强放疗以及立体定向放疗提供更多的图像信息和更高的定位精度,使治疗中心和实际靶中心的重复误差小于1mm。[结论]CT模拟定位可用于大多数肿瘤病人的定位,是实现高精度放疗的必备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5.
调强放疗计划是在疗前模拟定位CT基础上制定,且未考虑治疗过程中患者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的因素.如果用一计划全程照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可在放疗期间发牛变化,因此利用重复CT来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痛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解剖结构改变及其对剂量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三维适形放疗(3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计划的照射野精度。方法:应用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对372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照射野进行治疗过程模拟,观察其与实际预照射目标的吻合性及铅模质量。结果:在治疗模拟中发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照射野和铅模存在一定误差,最大误差2.1cm,最小误差0.3cm,误差率为5.1%(19/372)。结论:应用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对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照射野精度验证,方法简便,及时纠正了各种误差,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三维适形放疗(3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计划的照射野精度。方法:应用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对372例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照射野进行治疗过程模拟,观察其与实际预照射目标的吻合性及铅模质量。结果:在治疗模拟中发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照射野和铅模存在一定误差,最大误差2.1cm,最小误差0.3cm,误差率为5.1%(19/372)。结论:应用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对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照射野精度验证,方法简便,及时纠正了各种误差,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行全脑放疗联合转移灶同期加量治疗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0例行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每例患者同时设计两种放疗计划:RA计划和Sum计划.RA计划全程采用VMAT技术,全脑照射30 Gy/10 F,同时转移灶同期加量照射45 Gy/10 F;Sum计划全脑适形对穿照射30 Gy/10F后,采用VMAT技术对转移灶局部加量照射15 Gy/5 F.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及转移灶外脑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机器跳数等.结果 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满足临床要求.RA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优于Sum计划(0.99±0.00vs 0.77±0.05,P<0.001),全脑V35、V.亦显著小于Sum计划(P<0.05),机器跳数较Sum计划减少约12%.结论 RA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可达到或优于Sum计划,能更好地降低转移灶外正常脑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减少机器跳数.应用VMAT技术行全脑放疗联合转移灶同期加量是制定脑转移瘤放疗计划的一种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照射技术方法,并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CT模拟机下对乳腺部位行薄层定位扫描,将定位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野中野计划设计:在全乳两切线适形野的基础上挡去高剂量区部分,另设计2-4个小跳数射野以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和调整高剂量区的范围及所在位置.处方剂量50Gy/25次,要求95%的靶区接受处方剂量;然后利用其CT模拟定位资料按照常规切线野射野方法在治疗计划上模拟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对野中野计划和常规射野计划进行靶区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结果: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优于常规切线野照射,靶区内超过110%处方剂量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切线野技术.减少了肺组织V20的体积,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受照体积.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有益的全乳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照射技术方法,并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CT模拟机下对乳腺部位行薄层定位扫描,将定位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野中野计划设计:在全乳两切线适形野的基础上挡去高剂量区部分,另设计2—4个小跳数射野以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和调整高剂量区的范围及所在位置。处方剂量50Gy/25次,要求95%的靶区接受处方剂量;然后利用其CT模拟定位资料按照常规切线野射野方法在治疗计划上模拟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对野中野计划和常规射野计划进行靶区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结果: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优于常规切线野照射,靶区内超过110%处方剂量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切线野技术。减少了肺组织V20的体积,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受照体积。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有益的全乳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乳腺或胸壁切线野照射传统上采用的源皮距(source-s kindistance,SSD)定位及照射,使治疗不够精确、方便[1].虽然CT模拟定位出现后可结合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实现乳腺或胸壁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但乳腺或胸壁放疗通常需采用乳腺托架来固定体位和适当调高胸壁,这会增加患者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线度而难以通过常规CT机孔径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2.
螺旋断层放疗是CT和直线加速器结合的放疗设备,具有360度照射、兆伏级螺旋CT(MVCT)影像引导、自适应计划等技术,可进行调强放疗、自适应放疗、立体定向外科等多种功能,适应证广泛.  相似文献   

13.
CT模拟定位是以CT图像为基础的放疗模拟定位技术,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精确显示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精确显示周边重要器官轮廓、肿瘤和重要器官之间相互位置关系,为放疗计划设计提供电子密度,是精确放疗的基础条件之一。为规范CT模拟定位临床操作技术、精确肿瘤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提供放疗定位质量保证,特制定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CT模拟应用概述、常见肿瘤CT模拟定位规范共识、CT模拟定位技术常用后处理、呼吸运动管理技术、CT模拟不良反应及处理和CT模拟展望等,以期指导放射治疗师、放射肿瘤医师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照射方式下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最佳放疗方法。方法:199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方式分为标准全脑全脊髓照射(连续照射)和分段照射(先全脑后全脊髓)两种类型,观察不同照射方式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全中枢照射治疗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32例。不同照射方式有一定差异,分段照射延长了疗程且不良反应较多,随访显示复发率高于连续照射组,分段照射并未使患者得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疗效较好,与以往文献资料相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从最佳照射方式角度出发,分段照射延长疗程,且复发率高,仍以连续照射为佳。  相似文献   

15.
PET/CT模拟定位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PET/CT模拟定位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PET/CT、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和Focus3.2.1三维计划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形成放疗科专用的三维PET/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分别对62例肿瘤患者进行PET/CT模拟定位和治疗计划。结果:通过改造组成的PET/CT模拟定位系统,比CT模拟定位提供更丰富和准确的图像信息,指导靶区GTV的勾画和放疗效果的评价。结论:PET/CT模拟定位系统明显提高放疗的定位精度,是未来放疗治疗定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照射方式下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最佳放疗方法。方法:199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方式分为标准全脑全脊髓照射(连续照射)和分段照射(先全脑后全脊髓)两种类型,观察不同照射方式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全中枢照射治疗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32例。不同照射方式有一定差异,分段照射延长了疗程且不良反应较多,随访显示复发率高于连续照射组,分段照射并未使患者得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疗效较好,与以往文献资料相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从最佳照射方式角度出发,分段照射延长疗程,且复发率高,仍以连续照射为佳。  相似文献   

17.
郭红  王天禄  于洪 《中国肿瘤》2012,21(9):695-698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中增强CT定位对放疗计划参数的影响.[方法]对97例在CT定位下拟行根治性3D-CRT的NSCLC患者,分别以CT平扫图像、增强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靶区 (GTVCT和GTVCT+),分别制定放疗计划.[结果]增强CT明显改变35例(36.1%)患者PTV和/或GTV.增强CT组与平扫CT组的计划参数GTV的体积(VGTV)、受照射量≥45Gy的食管占全食管体积的比例(VE45)和脊髓最大受照射剂量(S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利用增强CT定位能更加准确地确定靶区,据此制定3D-CRT 可更优的覆盖靶区,降低脊髓、食管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鼻咽癌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变化情况,明确是否需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及其时机.方法 选取15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周行螺旋CT扫描,取得CT图像,在新获取的CT上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观察其体积的变化情况,并将放疗前的计划复制到各CT上,得到模拟计划,对比初始计划与模拟计划的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RI精准模拟定位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两组行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只进行CT扫描,研究组经临床评估后行MRI及CT扫描,对比分析MRI精准模拟定位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放疗计划中平均靶区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划放疗靶区的CI、HI值低于对照组,更接近1(P<0.05);研究组脑干、右侧视神经放疗计划中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3、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1、3、5年野外复发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精准模拟定位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中可有效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适形度及均匀性,减少不必要的照射体积,降低部分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全乳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分次内及分次间靶区位移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ABC辅助CT模拟定位,获得3个呼吸状态的5套CT图像,分别为自主呼吸(FB)1套、适度深吸气呼吸控制(mDIBH)2套、深呼气呼吸控制(DEBH)2套.放疗10~15次后,ABC辅助重复CT模拟定位,并获得与初次定位相同的5套CT图像.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中,以初次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CT图像制定正向IMRT计划,将此计划分别复制到初次定位的第2套及重复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的CT图像上,保持射野角度、方向、大小、形状及处方剂量等参数不变,比较计划中某一子野中高剂量区所覆盖的乳腺体积变化.结果 初次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CT图像制定的IMRT计划中,多叶准直器(MLC)遮挡后,挡高剂量线子野内接受103%高剂量照射的平均乳腺体积为(1.16±0.39)cm3,同一IMRT计划复制到初次定位的第2套mDIBH状态下的CT图像上,挡高剂量线子野内接受103%高剂量照射的平均乳腺体积为(3.88±1.07)c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同一IMRT计划复制到重复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的CT图像上,挡高剂量线子野内接受103%高剂量照射的乳腺体积为(51.66±8.68)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如果保持相同的mDIBH阈值,单次放疗中,靶区位移对IMRT照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如果不进行摆位误差校正,分次照射间IMRT计划中挡高剂量区子野位置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照射剂量分布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