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将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用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了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结果:治疗分别为1.4例,IL-2活性分别为1.39±0.17GI和1.60±0.21GI(P<0.01)。提示特异性i-RNA7±0.14GI和1.38±0.20GI(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排斥治疗方案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患者较常见的感染并发症 ,是造成机体功能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1,2 ] ,因此 ,如何减少肾移植术后患者CMV感染的发生 ,是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排除CMV血清学状态对CMV感染影响的前提下 ,对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35 3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中 167例血清CMV抗体阴性受者 (R )接受CMV血清抗体阳性供肾 (D )CMV感染 (即原发性CMV感染 )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四种常用抗排斥治疗方案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影响 ,为更好防治CMV感染…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30例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膜IL-2受体(mIL-2R)和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发现6D患者治疗前IL-2、mIL-2R水平显著降低,sIL-2R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同时测定的T_3、T_4、FT_4I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随着甲状腺功能的逐渐改善而相应恢复至正常范围。这些结果提示:GD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紊乱,IL-2/IL-2R水平可以反映GD免疫动态,而高甲状腺素血症与免疫细胞的激活两者之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测委员会的资料显示 ,1 990年住院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是 1 980年的 1 .9倍 ,居各种病原体感染上升的首位[1 ] 。真菌等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 ,一方面深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另一方面真菌感染可进一步降低机体的免疫导致感染的加重。我们采用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1 2和二性霉素B(AmB)对曲霉菌感染的模型小鼠进行了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主要材料 :实验所用小鼠为 6~ 8周龄雄性清洁级BALB/c小鼠 ,购自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烟曲霉菌菌株购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治…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手术对白细胞介素2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循环手术对白细胞介素2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外科(710032)王奇综述张威廉审校随着手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发展,以及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普及,术后的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发现较大的手术后短期内病人对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首发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HCMV阴性组(59例)、HCMV阳性组(4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HCMV抗体阴性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HCMV抗体、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3组IMT、脂联素、IL-6水平。结果HCMV阳性组患者的IMT与其他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脂联素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P<0.01);IL-6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与IL-6呈负相关(r=-0.455,P<0.001);IMT与IL-6呈正相关(r=0.339,P<0.001)。结论HCMV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IL-6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诱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寻找特异性蛋白标志物,为研究hCMV感染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蛋白质组学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组为hCMV感染所致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20例;对照组Ⅰ为感染hCMV但未发生婴儿肝炎者5例;对照组Ⅱ为hCMV感染阴性的婴儿肝炎10例;对照组Ⅲ为健康对照10例.采集全血,分离血清,用SELDI-TOF-MS技术和WCX2芯片检测各组蛋白质谱的表达.结果:hCMV感染引起的婴儿肝炎综合征组与其他对照组比较,血清中有4个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Mr4349.8、Mr5808.7、Mr7935.6和Mr8885.9的蛋白峰.hCMV感染的两个组与未感染的对照组婴儿比较,血清中共有5个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Mr3266.8、Mr5638.5、Mr5909.1、Mr7771.4和Mr15835.6的蛋白峰.hCMV感染但未发生婴儿肝炎组与其他组婴儿比较,血清中有2个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Mr4600.1和Mr5704.3的蛋白峰.两个婴儿肝炎组与肝功能正常的另两组婴儿比较,血清中有4个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Mr7567.0、Mr13744.8、Mr15100.7和Mr15915.0的蛋白峰.结论:一些特定的血清蛋白质分子如肝再生增强因子、前白蛋白和结合珠蛋白是与肝功能密切相关的因子;细胞因子β-防御素31,β-防御素8和巨细胞源性趋化因子等,可能与hCMV感染、感染后发病及感染后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脾脏提取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SiRNA),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和斑点酶标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免疫核糖核酸iRNA传递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结果:无论采用体内或体外致敏的方法,SiRNA均能将特异性细胞免疫传递给正常小鼠。SiRNA注射于正常小鼠腹腔后,可使正常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抗瘤iRNA、S-TF与化疗药物单独和联合治疗46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LAK、IL-2活性及IL-2R表达等指标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发现:①单纯化疗组后除WBC显著降低外,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差异;②单纯免疗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及WB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症状改善及生存期等则无明显差异;③免疫化疗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不仅显著高于治疗前,而且亦明显高于化疗组及免疗组其病人症状改善率及3个月、6个月和1年存活率与化疗组化,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抗瘤iRNA及S-TF与化疗药物联用优于其单独应用,并在宿主抗肿瘤免疫效应中显示出协同作用。因此,在肿瘤病人化疗时,应提倡联合应用抗瘤iRNA及S-TF。  相似文献   

10.
叶明  徐璐  赵子华  段双霞 《肝脏》2021,26(5):554-556
目的 研究合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小儿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48例足月出生且出生后24 h内完成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未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其中纳入确诊为HCMV感染的患儿74例计为观察组,另选未被HCMV感染的新生儿74例计为对照组.全程免疫后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 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抗P.b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红细胞,同时分别给予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用ELISA方法检测P.b感染小鼠血清或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0.03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接种感染后第7天取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HA或可溶性抗原sAg刺激培养产生的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而0.15 μg/d IL-1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IL-4水平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在感染后第3天,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FN-γ均已出现,第5天达高峰,但感染后第7天 0.15 μg/d IL-12处理组血清中IFN-γ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感染对照组及0.03 μg/d IL-12处理组,感染对照组直到感染后第7天血清中方可检测到IFN-γ水平.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诱导CD4 Th1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IFN-γ,以诱导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较大剂量IL-12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抗小鼠L3T4、Lyt2单克隆抗体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H、Ts数,3H-TdR掺入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白细胞介素2活性测定的方法,对经口接种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小鼠及感染此虫并接受白细胞介素2治疗的小鼠进行了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小鼠脾细胞中TH减少、Ts增多,TH/Ts比值降低。刀豆素蛋白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受抑制。白细胞介素2诱导及活性测定中,靶细胞掺入的cpm值降低。提示卫氏并殖吸虫的感染可使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降低。接受白细胞介素2活性水平高于感染组,接近正常对照组;提示白细胞介素2对增强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人工感染的易感性,并和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东乡伊蚊的易感性进行比较。在用一名微丝蚴密度为190条/20cmm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的188只嗜人按蚊、202只中华按蚊、280只致倦库蚊和129只东乡伊蚊中,L_3阳性率分别为35.64%、9.41%、30.0%和65.89%;而在用另一名微丝蚴密度为83条/20cmm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的188只嗜人按蚊、134只中华按蚊、289只致倦库蚊和176只东乡伊蚊中,L_3阳性率分别为18.09%、3.73%、13.84%和39.77%。结论认为,嗜人按蚊对班氏丝虫人工感染的易感性明显高于中华按蚊,明显低于东乡伊蚊,而与致倦库蚊的易感性处在同一水平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细胞因子对旋毛虫感染的免疫调节机制 ,本实验采用间接 EL ISA等方法对 IL- 2治疗后感染旋毛虫小鼠的 Ig G抗体水平及寄生虫感染力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不同剂量 IL- 2对不同地理株感染的小鼠产生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 ,对于黑龙江株猪型旋毛虫感染小鼠 ,IL- 2注射具有明显抑虫效果 ,且疗效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而对于美国株猪型感染的小鼠 ,小剂量 IL- 2无效 ,大剂量 IL- 2反使感染加重。推测这种差异可能与受试虫株的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藐小棘隙吸虫病感染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表明,居民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系由于生饮含有该吸虫见蚴的水或食入其活囊蚴。经常喝生水的居民的感染率为20.1%,较不喝生水居民的感染率1.5%高12.6倍。该地水体中仅检到该吸虫尾蚴.未发现囊蚴。因此可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人体的主要方式是尾蚴直接经口,而囊蚴经口感染为次要。  相似文献   

16.
IL—2在小鼠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IL—2的抗弓形虫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H一尿嘧淀(3H—U)特异性标记弓形虫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MPM)内的增殖实验及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观察IL—2在小鼠抗弓形虫中的作用。结果体外应用IL—2对MPM抗弓形虫作用无影响,体内应用IL—2能明显延长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IL—2治疗组小鼠脾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及弓形虫感染自身靶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O.001);正常小鼠NK细胞及LAK细胞杀伤自身感染弓形虫靶细胞的能力,显著低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P<0.001);IL—2诱导的LAK细胞杀伤自身感染弓形上靶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NK细胞(P<0.001),且与LAK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以上结果表明,IL—2体内应用提高弓形虫感染小鼠生存能力的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LAK细胞杀伤自身感染弓形虫靶细胞的能力有关;NK细胞的抗弓形虫机制,可能在于激活NK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别实施“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表明各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感染度下降了90%以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以上,滩地野粪阳性率显著下降,滩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年间变化幅度不大,耕牛感染率仍较高,滩地污染相当严重,血吸虫病流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阿苯达唑合并复方甲苯咪唑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以阿苯达唑600mg合并复方甲苯咪唑6片(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1.5d 3次分服.1月后复查,钩虫、蛔虫、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6.2%,100.0%和75.0%.虫卵减少率为99.9%、100.0%和93.5%.服药后5d内排虫情况,对蛔虫驱虫效果最快,前3d的排虫数占总排虫量的95.0%;钧虫次之,第2—4d的排虫数占总排虫的91.0%;对鞭虫的驱虫效果较慢,排虫量从第3d开始上升,至第5d达高峰,显示鞭虫排虫时间较长.观察180例服药者,出现10例副反应,副反应率为5.6%.结果提示,两药伍用驱除肠道线虫较单药常用量疗效更优、疗程缩短,且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9.
口服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感染优化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青蒿琥酯现场应用预防血吸虫感染方案 ,选择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 ,将人群分为短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 <1个月 ) ,中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为 2~ 3个月 )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为整个感染季节 ) ,分别施以不同服药方案。3类人群按随机原则分别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预防服药前 1个月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粪检及吡喹酮 (PQT) 4 0 m g/kg顿服普治 ,各组人群均于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 ,评价预防效果。结果显示 ,短期、中期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中 ,口服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 0 (0 /2 10 )、0 (0 /311)和 0 .48% (1/2 0 9) ;对照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 (13/2 0 8)、5 .45 % (17/312 )和 8.7% (18/2 0 7) ,3类人群的预防保护率分别为 10 0 %、10 0 %和 94.48%。研究表明 ,在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而实施不同服药方案可起到较好的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且可避免药物的浪费 ,有利于该药的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塑料袋培养法与试管滤纸培养法和Kato-Katz法检查钩虫感染的效果,我们于1997年9月在南陵县奚滩乡中洲村进行了现场对比观察。结果在受检的158人中塑料袋培养法检出钩虫63例,阳性率为39.99%;试管滤纸培养法58例,阳性率36.71%;Kato-Katz氏法79例,阳性率50.0%。经两两配对比较,塑料袋培养法与试管法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意义(x~2=0.757 P>0.05)。塑料袋法检出率低于Kato-Katz法,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x~2=11.31 P<0.01)。3种方法总符合率为63.92%。提示无论那种方法检查钩虫感染,均有一定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