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新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添加剂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磷钼酸(H4PMo12O40·xH2O,PMo12)作为一种添加剂,制备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Pt-Ru/C-PMo12复合催化剂,并对甲醇在含有此复合催化剂的阳极上的氧化进行了电化学研究.测试表明该添加剂降低了甲醇及其电氧化中间产物转化的活化能,改善了电极内部的质子传输状况,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复合催化剂与常规的Pt-Ru/C催化剂相比,甲醇的阳极氧化电流提高了46%.添加剂的这一效应可能与磷钼酸的Keggin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活性层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李磊  许莉  王宇新 《电化学》2002,8(3):315-320
本文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不同催化剂载量的膜电极性能 .对催化剂层中Nafion含量进行优化 ,研究了Nafion含量对电池的阻抗的影响 .实验发现 :DMFC适宜的阳极Pt_Ru/C载量为Pt 4mg/cm2 、Nafion质量百分含量为 2 1.4 % ;高电流密度下 ,阴极Pt/C载量为Pt4mg/cm2 、Nafion质量百分含量为 2 1.4 %时 ,有较好的放电性能 ,继续增加Nafion含量 ,阴极的欧姆极化和浓差极化增大 ,电池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制备对醇氧化反应具有优异电活性的钯催化剂是醇燃料电池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钯纳米颗粒, 然后沉积在Fe3O4/C复合物表面, 得到了不同Fe3O4负载量的Pd/Fe3O4-C催化剂. 透射电镜(TEM)图显示钯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Fe3O4/C表面. 对制备好的Pd/Fe3O4-C催化剂进行了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C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试, 研究了其在碱性介质中对C1-C3醇类(甲醇、乙醇和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不同Fe3O4负载量的Pd/Fe3O4(2%)-C,Pd/Fe3O4(5%)-C, Pd/Fe3O4(10%)-C和Pd/C催化剂中, Pd/Fe3O4(5%)-C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醇氧化电流密度. 依据循环伏安(CV)数据,Pd/Fe3O4(5%)-C催化剂对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氧化的阳极峰电流密度分别是Pd/C催化剂的1.7、1.4、1.7和1.3倍. Pd/Fe3O4(5%)-C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荷传递电阻也远低于Pd/C催化剂. 制备的所有催化剂对C1-C3醇类电氧化的电流密度大小排序如下: 正丙醇﹥乙醇﹥甲醇﹥异丙醇. 此外, 碳粉中Fe3O4纳米颗粒的存在提高了钯纳米颗粒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改良的浸渍法合成了多种不同合金度的碳载PdCu纳米粒子, 考察其对氧还原和氢氧化反应的催化行为, 并择优应用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 研究发现, 阳极采用Pd80Cu20/C催化剂, 阴极采用Pd90Cu10/C催化剂组装的单电池在65℃下最大功率密度接近204 mW/cm2.  相似文献   

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将甲醇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燃料来源丰富等优势,在移动电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阳极铂基电催化剂的性能及成本制约着DMFC的发展。本论文通过简单的液相浸渍还原法,制备了系列PtCu/C纳米电催化剂,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催化剂对甲醇氧化反应(MOR)活性顺序为商品Pt/C < Pt3Cu/C < PtCu4/C < PtCu/C < PtCu3/C,且活性最高的PtCu3/C电催化剂表现出较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结合物相表征、电化学测试及DFT计算,阐释了PtCu3/C催化剂中存在的少量CuO相能够促进水分子解离产生*OH,通过双功能机制促进类CO反应中间物种氧化为CO2。因此,相比于商品Pt/C,虽然PtCu3/C电催化剂的ECSA不足其一半,但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分别提高1.88倍和3.74倍。  相似文献   

6.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功率密度高,燃料甲醇价格低廉、储存和携带方便,特别适合作为电动车和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是目前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40年来DMFC阴极电催化剂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针对目前严重影响DMFC性能的“甲醇透过”问题,阐述了研制耐甲醇阴极电催化剂的重要性,讨论了今后DMFC阴极电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氧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洁净发电装置中阴极的主要反应,该反应动力学过程慢,电化学极化严重. Pt基电催化剂具有较好的ORR活性,然而Pt资源有限、价格昂贵,研制高活性、低成本的代Pt电催化剂意义重大.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者发现将含有C, N和Fe等元素的前体进行高温热处理得到的Fe-N-C电催化剂对ORR具有良好的活性,然而在高温热解过程中Fe容易发生聚集而形成大块颗粒,导致Fe的利用率不高,影响了电催化剂的ORR活性.
  本文分别以聚吡咯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C和N的前驱体,利用高温热解形成的富含微孔的碳材料对铁前体的吸附及锚定作用,获得了一种Fe高度分散的Fe-N-C电催化剂.采用物理吸脱附技术、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扫描电镜对Fe-N-C及其制备过程中相关电催化剂的孔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第一步热解过程中, EDTA-2Na的Na对碳材料起到了活化作用,形成富含微孔的N掺杂碳材料(N-C-1),其BET比表面积达到1227 m2/g,孔径约1.1 nm.在第二步热解过程中, N-C-1有效地抑制了Fe的聚集,产物Fe-N-C中的Fe元素均匀地分布在碳材料中,其比表面积高达1501 m2/g.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0.1 mol/L NaOH)中, Fe-N-C电催化剂对ORR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ORR起始电位(Eo)为1.08 V (vs. RHE),半波电位(E1/2)0.88 V,电子转移数n接近4, H2O2产率<3%,与商品20%Pt/C(Johnson Matthey)接近.电化学加速老化测试结果表明, Fe-N-C的E1/2未发生明显变化,而Pt的负移45 mV,表明Fe-N-C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酸性介质(0.1 mol/L HClO4)中, Fe-N-C的Eo为0.85 V, E1/2为0.75 V,其E1/2比Pt/C负移约0.15 V,表明在酸性介质中Fe-N-C对ORR的催化活性还有待提高.采用TEM、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穆斯堡尔谱等方法研究了电催化剂构效关系.结果表明, Fe-N-C较好的ORR活性主要来自于高分散的Fe-N4结构,此外, N(吡啶N和石墨N)掺杂的C也对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与Pt/C相比, Fe-N-C电催化剂具有很好的耐甲醇性能.本文对比了Fe-N-C和Pt/C作为阴极催化剂的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MFC)性能,采用质子交换膜的DMFC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47(Fe-N-C)和79 mW/cm2(Pt/C),而采用碱性电解质膜的则分别为33(Fe-N-C)和8 mW/cm2(Pt/C).结合半电池结果表明, Fe-N-C电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具有比Pt更为优秀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望用作DMFC阴极代Pt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通常采用空气中氧气作为氧化剂,但空气中硫化物、氮化物等污染物会对电池性能造成影响. 本文采用恒流放电曲线、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扫描(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SO2对DMFC电池性能影响,分析其毒化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SO2毒化导致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减小,氧还原反应(ORR)电荷转移电阻增大,从而造成DMFC电池开路电压和工作电压加速衰减,峰值功率密度减小. 进一步探究了三种恢复策略,空气吹扫与I-V变载操作都只能实现电池性能的部分恢复,CV扫描可完全恢复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0 到12 mL·L-1 (体积分数φ=0.00%-1.20%) 范围内考察了不同H2S 浓度对25% (质量分数, w)MoO3/Al2O3和5% (w) CoO-25%MoO3/Al2O3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5%CoO-25%MoO3/Al2O3的甲烷化活性随H2S浓度的增加单调上升, 而25%MoO3/Al2O3对H2S浓度并不敏感. 对比这两种催化剂发现, 只有在H2S浓度高于0.40% (φ) 时, 在25%MoO3/Al2O3中添加Co助剂才会有促进作用; H2S浓度低于0.40% (φ)时, Co助剂会抑制25%MoO3/Al2O3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 分别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表征发现, H2S浓度的改变不会对两种催化剂的物理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 而是通过影响催化剂表面的金属硫化物活性位来影响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 耐硫甲烷化反应体系中较高的硫含量下Co助剂才表现出对25%MoO3/Al2O3催化剂的促进作用. 该研究明确了在MoO3/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助剂的硫化氢浓度范围, 为工业上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锂空气电池高容量长寿命Co3O4纳米空心球阴极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通  李娜  刘清朝  张新波 《电化学》2015,21(2):157-161
以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六次甲基四胺(HMT)、蔗糖、柠檬酸钠(Na3C6H5O7)为原料,140 oC下水热碳化处理即得反应前驱物,经煅烧处理后,可得多孔Co3O4纳米空心球. 锂空气电池Co3O4/SP阴极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性能,这归因于Co3O4空心球的纳米颗粒构成、较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结构,为电池反应提供了大量的反应位点,为充放电产物提供了足够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1.
黄火娣  张晓凤  张艺  乐丽娟  林深 《应用化学》2017,34(10):1209-1220
利用层层自组装(LBL)结合原位光照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多金属氧酸盐}n多层复合膜({rGO/POMs}_n),并以此作为载体,再通过恒电势法将Pt纳米粒子电沉积到复合膜载体上,得到一种P t/{rGO/SiW_(12)}_n燃料电池阳极纳米复合膜催化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对载体复合多层膜的生长情况以及负载Pt纳米簇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体多层膜{rGO/SiW_(12)}_6被连续均匀地组装到了不同基底(氧化铟锡,ITO或玻碳,GC)表面且多层膜表面平整,在选定恒电势下,沉积于其表面的Pt纳米粒子具有花簇状形貌且分布均匀。比较研究了分别引入3种不同的多金属氧酸盐(硅钨酸盐SiW_(12),磷钼酸盐PMo_(12),磷钨酸盐PW_(12))制得的多层复合膜催化剂,即Pt/{rGO/SiW_(12)}_6、Pt/{rGO/PMo_(12)}_6和Pt/{rGO/PW_(12)}_6。电化学实验研究表明,在甲醇酸性溶液中,Pt/{rGO/SiW_(12)}_6复合膜相较于Pt/{rGO/PMo_(12)}_6、Pt/{rGO/PW_(12)}_6和Pt作为催化剂对甲醇氧化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电化学稳定性以及更优异的抗CO毒化性能,是一种颇有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磷钼杂多酸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等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催化氧化作用,探讨了催化机理,并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离检测,NE、DA和E的线性范围(mol)依次为8.0×10-11~2.0×10-8、8.0×10-11~2.0×10-8、4.0×10-11~2.0×10-8;检测限(mol))依次为4.0×10-11、4.0×10-11、2.0×10-11.7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1.6、2.0和4.5.将此法用于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H3PMo12O40为前驱体, 采用水热法使1,2,4-三氮唑-3-甲酸进行原位脱羧后, 合成了1,2,4-三氮唑修饰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trz-Cl-Cu-PMo12),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IR)、 热重分析(TG)、 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表明, 该晶体化合物的结构式为[Cu6Cl0.5(C2H2N3)4][PMo12O40][Cu6Cl0.5(C2H2N3)4], 且由1个经典的 Keggin 型[PMo12O40]3-和2个[Cu6Cl0.5(C2H2N3)4]1.5+以近似中心对称的方式构成, 各组分之间通过超分子作用形成一维(1D)~三维(3D)结构. 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该非均相催化剂在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的反应中, 经4 min 35 s到达终点时, 反应速率高达1.42×10-5 mol·L-1· s-1, 碘单质生成速率提高了约551倍. 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 转化率仍然高达99.6%, 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Pt-Ru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s (CNTs) (single-walled nanotubes, double-walled nanotubes (DWNTs), and multi-walled nanotubes) catalysts are prepared by an ethylene glycol reduction method. Pt-Ru nano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2-3 nm and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re uniformly deposited onto the CNTs. A simple and fast filtr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a hot-press film transfer is employed to prepare the anode catalyst layer on a Nafion membrane. The Pt-Ru/DWNTs catalyst shows the highest specific activity for methanol oxidation reaction in rotating disk electrode experiments and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as an anode catalyst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 single cell tests. The DMFC single cell with Pt-Ru/DWNTs (50 wt %, 0.34 mg Pt-Ru/cm(2)) produces a 68% enhancement of power dens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an 83% reduction of Pt-Ru electrode loading when compared to Pt-Ru/C (40 wt %, 2.0 mg Pt-Ru/cm(2)).  相似文献   

15.
四苯基钴卟啉;pt催化剂;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氧还原  相似文献   

16.
操作条件对DMFC阴极电化学阻抗谱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降低阴极催化剂载量强化了阴极氧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极化, 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并提出了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LR(CR)(QR(LR))用以分析温度、空气流量和甲醇流量对DMFC阴极电化学反应和传质极化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提高工作温度会导致更多的甲醇渗透到阴极, 加大阴极氧气还原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 只有采用大的空气流量,才会有效地防止水淹, 加大氧气向催化剂层的传质, 促进阴极反应的进行; 适当提高甲醇的流量可以促进阳极和阴极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但是过高的甲醇流速可能会降低电极表面的温度, 加剧甲醇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过渡金属酞菁具有很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MnO2对氧还原反应有催化作用,但是将过渡金属酞菁和MnO2作为氧还原反应的双催化剂的研究较少。 本文采用苯酐-尿素法合成了碳纳米管(CNT)负载四硝基金属酞菁(TNMPc)组装体,联合γ-MnO2作为氧还原反应的双催化剂。 借助循环伏安法对双催化剂的配比进行优化,得到二者的最佳比例。 研究了四硝基金属酞菁的中心金属离子对最佳比例双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和双催化剂的抗甲醇性能,结果表明,双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能力主要受到金属离子本性的影响,双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效率顺序为CNT/TNFePc-MnO2>CNT/TNCoPc-MnO2>CNT/TNNiPc-MnO2>CNT/TNCuPc-MnO2;4种双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抗甲醇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氯化锡为原料,四丙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SnO2)催化剂,并以钛网为基材,制备催化电极. 应用SEM,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研究了纳米SnO2催化剂对锌还原硝基苯原电池反应的电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当 NaOH浓度为0. 5 mol•L-1、水热反应温度160 ℃、水热反应时间15 h时,得到的SnO2催化剂是由纳米片构成的刺球状颗粒,粒径最小,约17 nm. 与平板铂电极相比,制备的催化电极对硝基苯电还原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硝基苯转化率为74%,最大放电功率为21.9 mW•cm-2,远大于平板铂电极. 硝基苯的主要还原产物为苯胺、对乙氧基苯胺和对氯苯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