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Tat结合蛋白30(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血清标本150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及另外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40份。用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TIP30水平,微量离心柱分离AFP-L3,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AFP和分离洗脱液中AFP-L3水平,并计算AFP-L3/AFP比例。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程,GP73、AFP-L3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而TIP30呈下降趋势。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72IU/mL、9.81%、6.89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67.78%(61/90)和0.747;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80.00%(40/50)、75.55%(68/90)和0.767。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血清GP73、AFP-L3、TIP3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13IU/mL、12.40%、3.50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77.14%(108/140)和0.936;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92.00%(45/50)、91.43%(128/140)和0.977。结论单独检测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GP73、AFP-L3、TIP30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价值,用于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肝癌辅助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组,n=34例)、肝硬化(LC组,n=25例)和病毒性肝炎(VH组,n=27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同期选择3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GP73、AFP-L3和GPC-3单一和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及血清AFP-L3、GP73和GPC-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3项标志物(AFP-L3、GP73和GPC-3)单项检测PHC的阳性率分别为70.6%、76.5%、79.4%,两两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至82.3%、85.3%和88.2%,3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高达91.2%,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率(P0.05)。结论 AFP-L3、GP73和GPC-3联合检测可提高PHC阳性率,对早期PHC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晓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379-2380,238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在低浓度AFP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近3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低浓度AFP肝病患者224例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检测作为研究。依据肝病种类分为肝癌组(n=112),肝硬化组(n=67),肝炎组(n=45)。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者63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GP73的表达情况;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同时化学发光法检测原始血清中总AFP和AFP-L3,计算AFP-L3在总AFP中的比率。结果肝癌组AFP-L3和GP7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中AFP-L3和GP7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GP73阳性率显著高于AFP-L3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FP-L3和GP7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L3与GP73均可作为诊断低浓度AFP肝癌的血清标记物,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提高低浓度AFP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31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AFP-L3、GP73、AFP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析AFP-L3、GP73、AFP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L3、GP73、AF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效能。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AFP-L3、GP73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加重,AFP-L3、GP73及AFP水平逐渐升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TBIL、AST、ALT及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加重,TBIL、AST、ALT及ALP水平逐渐升高(P0.05)。AFP-L3、GP73、AFP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03、0.779、0.69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FP-L3、GP73、AFP联合检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5,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96.15%,高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AFP-L3、GP73及AFP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00例作为慢性乙肝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AF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GP73,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血清AFP-L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AFP、GP73、AFP-L3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组血清AFP、GP73、AFP-L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7、9.227、3.601,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FP、GP73、AFP-L3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FP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GP73为0.832,AFP-L3为0.730,AFP、GP73、AFP-L3联合的AUC为0.953,明显高于AFP、GP73、AFP-L3单独检测(Z=2.843、3.145、7.099,P0.05)。结论血清AFP、GP73、AFP-L3联合检测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CHB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肝功能相关指标正常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的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GP73、HA水平,分析GP73、HA与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GP73、H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 0. 01);病情不同严重程度的CHB患者血清GP73、H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不同HBV DNA载量组血清GP73、H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不同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血清GP73、H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不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血清GP73表达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 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P73、HA水平与CHB病情严重程度、HBV DNA载量、总胆红素、ALT、AST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血清GP73、HA水平与CHB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亲和吸附法法检测68例PHC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73以及AFP-L3的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比率。结果检测血清GP73诊断PHC的临界值为123.8μg/L,曲线下面积为0.909,95%可信区间为0.835~0.957,诊断灵敏度为72.1%,特异度为91.4%;血清AFP-L3诊断PHC临界值为10.53%,曲线下面积0.885,95%可信区间为0.826~0.940,诊断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93.9%;PHC组血清GP73及AFP-L3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对照组(P<0.05)。与GP73及AFP-L3单项检测比较,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总有效率(P<0.05),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73及AFP-L3含量在PHC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且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效率,可作为PHC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不同患者样本中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以及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含量,研究AFP、AFP-L3、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样本、肝炎肝硬化样本以及正常健康人员样本,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FP-L3及用ELISA法检测GP73含量.结果 1.本研究显示:AFP-L3%〉10%对肝癌诊断敏感度为89.1%;诊断特异度为94.4%[1];2.在101例肝癌标本中,GP73的阳性率为72.28%,AFP的阳性率37.62%,经过卡方检验,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8.86,p〈0.01);3.在所有非肝癌患者中,GP73的诊断特异性为93.44%;AFP的诊断特异性为86.48%.结论 AFP-L3、GP73 用于诊断肝癌效果明显优于AFP,可以显著提高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AFP-L3、GP73 相比AFP更不容易受到肝部炎症和其他部位肿瘤的影响.结合本人早期研究结果,将GP73、AFP-L3、AFP联合起来检测,能更好更快的对肝癌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L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癌胚抗原(CE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及在肝硬化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72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肝硬化(LC)组40例、原发性肝癌(PHC)组32例,同期选取3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为阳性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AFPL3、GP-73、CEA水平。结果 LC组血清AFP-L3、GP-73、CE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AFP-L3、GP-73、CEA水平均明显高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阴性组血清AFP-L3、GP-73、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BV-DNA载量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GP-73、CEA水平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GP-73、CEA水平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582、0.521、0.630,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L3、GP-73、CEA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C患者肝功能恶化程度,可作为LC诊断和判断病情进展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和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1例PLC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行手术、射频消融治疗的36例为手术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的31例为化疗组;治疗3~6个月后复发的47例为复发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AFU、AFP-L3%和GP73水平;比较AFU、AFP-73%和GP73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L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化疗组治疗后、复发组AFU、AFP-L3%、GP7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治疗后AFU、AFP-L3%和GP73水平低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化疗组治疗后AFP-L3%和GP73水平也较观察组治疗前下降(P<0.05)。与观察组治疗前和复发组比较,手术组和化疗组治疗后AFU、AFP-L3%和GP73的阳性率均下降(P<0.05)。GP73单独检测诊断PL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AFU和AFP-L3%单独检测(P<0.05);AFU、AFP-L3%和GP73联合检测诊断PLC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AFU、AFP-L3%和GP73水平在PLC的诊断、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方面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45例)、肝硬化(35例)、慢性肝炎(36例)、健康对照组(40例)共156个血清样本,采用亲和吸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FP-L3与GP73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AFP-L3比值在肝癌组为15.60±5.28,显著高于肝硬化组(7.86±2.33)、肝炎组(7.27±2.43)和健康组(6.42±1.56);GP73含量变化范围为38.06±7.03(健康组)-129.16±28.68(肝癌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肝癌组中AFP-L3比值阳性率与GP73含量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AFP-L3比值和GP73含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和0.936。结论血清中AFP-L3和GP73浓度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共80例;其中HCC组40例,肝良性肿瘤组21例,肝硬化组1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AFP-L3水平,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并计算甲胎蛋白异质体比例(AFP-L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FP、AFP-L3、AFP-L3%、GP73单独用于HCC鉴别诊断效果。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 结果各组间血清AFP、AFP-L3、AFP-L3%、GP7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04,151.98,231.80,657.04;P<0.01)。HCC组血清AFP、AFP-L3、AFP-L3%、GP73水平[(681.41±195.56)μg/L,(138.11±44.00)μg/L,(15.31±3.28)%,(158.18±14.78)μg/L]高于肝良性肿瘤组[(7.94±3.50)μg/L,(0.41±0.28)μg/L,(3.58±0.51)%,(49.26±8.7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2.41,22.21,25.18,47.34;P<0.01);HCC组高于肝硬化组[(64.19±33.59)μg/L,(3.94±2.91)μg/L,(4.23±0.71)%,(46.88±11.64)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5.18,23.56,27.72,47.63;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99,0.720,0.875;GP73曲线下面积最大。AFP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62.5%、80.0%,AFP-L3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0.0%、77.5%,GP73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0.0%、70.0%。AFP与AFP-L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5.5%;AFP与GP7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5.5%;AFP-L3与GP7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93.3%。 结论GP73、AFP-L3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血清AFP-L3、GP73、AFP联合检测联合应用能弥补单项血清标志物的不足,对提高老年HCC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硬化分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98名正常对照组、171例慢性乙肝组患者、144例肝硬化患者和1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GP73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检测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和HBeAg水平,并对肝硬化组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Child-Pugh分级,分析以上指标与GP73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中位GP73水平分别为40.80 ng/mL、42.49 ng/mL、83.46 ng/mL和45.19 ng/mL,肝硬化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乙肝组(P<0.05)。结论:血清GP73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即升高,而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其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与HBV活动相关。因此,GP73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慢性肝病进展期病情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 (alpha-fetoprotein-L3,AFP-L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患者112例,其中PHC组55例,肝炎组25例,肝硬化组32例,另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GP73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的浓度,并计算AFP-L3在AFP中所占比例.[结果]GP73、AFP-L3与AFP在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炎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PH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GP73+ AFP与AFP-L3+ AFP对PHC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使用AFP(92.7% vs 70.9%,P<0.01;89.1% vs 70.9%,P<0.05),而特异性基本无变化.[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L3和AFP,能提高对PHC的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PHC组34例,肝硬化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其他肿瘤组37例血清AFP-L3、GP73、GPC-3的表达水平,同期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指标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PHC组AFP-L3、GP73、GPC-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标志物单项检测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832、0.817;两两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45、0.912,3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可高达0.960。结论联合检测AFP-L3、GP73和GPC-3可提高PHC的检出率,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量离心柱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在肝癌诊断及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于阳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80例(PLC组)、肝硬化患者66例(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患者54例(慢性肝炎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微量离心柱法试剂分离纯化血清AFP-L3,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AFP-L3水平,并计算 AFP-L3在总AFP中所占比例(AFP-L3%)。结果PLC组患者血清AFP、AFP-L3%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以AFP>25 ng/mL ,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PLC组患者血清AFP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且PLC组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但具有不同血清AFP水平的PLC患者之间,血清AFP-L3%水平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离心柱法检测血清AFP-L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慢乙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09例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及可能的相关因素,其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49例。对血清GP73鉴别代偿性及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性能进行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数(HBV DNA)水平显著相关,但与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215.9±96.56)ng/mL]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13.7±68.95)ng/mL]。ROC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4~0.90,P0.05)。当cut-off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40.5ng/mL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中,GP73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5%和75.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损伤及病毒复制状态有关。检测血清GP73有助于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期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etoproteinvariants,AFP-L3)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百分比(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为肝癌组,慢性肝炎患者43例为肝炎组,肝硬化患者43例为肝硬化组,体检健康者43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和亲和吸附法检测4组GPC3和AFP—L3水平,计算AFP—L3%,并比较分析。结果血清GPC3和AFP—L3%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组((10.94士0.58)μg/L和(15.85±2.74)%)、肝硬化组((5.56±0.49)μg/L和(10.72±2.65)%)、肝炎组((2.73±0.46)μg/L和(9.57土2.59)%)、对照组((1.15±0.42)μg/L和(9.08±2.55)%),肝炎组与对照组AFP-L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AFP—L3%联合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符合率(81.40%)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48.84%、25.58%)(P〈0.01)。结论血清GPC3与AFP-L3%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