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机选取2013年我院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患儿200例,其中单纯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88例设为A组;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设为B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同时患过敏性鼻炎者32例设为C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设为对照组(D组)。进行白细胞、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A组、B组、C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sIgE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为研究对象,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380例为RRTI组,非RRTI患儿620例为非RRT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维生素A、D、E水平、感染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RRTI患儿维生素A、D、E水平与血清CRP、Hb、WBC水平相关性。结果三组维生素A、D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维生素A、D水平低于非RRTI组、对照组(P0.05);三组血清CRP、Hb、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血清CRP、WBC水平高于非RRTI组、对照组,血清Hb水平低于非RRTI组、对照组(P0.05);RRTI组治疗后维生素A、D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CRP、WBC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H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RRTI患儿维生素A、D水平与其血清CRP、WBC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Hb呈正相关(P0.05)。结论 RRTI患儿中维生素A、D水平呈现异常下降状态,与血清CRP、WBC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Hb呈正相关,有助于判断病情程度,可采取适量补充维生素及膳食治疗措施,以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生素D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γ-干扰素(INF-γ)、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该院收治的9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维生素D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与血清试验室指标[INF-γ、25-(OH)D3、IGF-1]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1年内复发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INF-γ、25-(OH)D3、IGF-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儿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患儿中1例出现便秘,但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维生素D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安全有效,可控制呼吸道感染发作,调节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维生素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观察组),另选同期75例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维生素A、hs-CRP、IL-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免疫球蛋白及维生素A、hs-CRP、IL-1预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价值,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维生素A、hs-CRP、IL-1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gA、IgM、IgG、维生素A、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素A、IL-1与IgA、IgM、IgG呈正相关(P<0.05),hs-CRP与IgA、IgM、IgG呈负相关(P<0.05)。IgA、IgM、IgG、维生素A、hs-CRP、IL-1预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685、0.665、0.832、0.919、0.966(均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及维生素A、hs-CRP、IL-1水平密切相关,维生素A、IL-1与免疫球蛋白呈现正相关,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补充适量维生素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了解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间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呼吸道感染组)及哮喘患儿25例(哮喘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间VitA水平及免疫指标间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哮喘患儿的Vit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对于免疫指标的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除IgM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哮喘患儿而言,仅补体C3水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VitA与IgA、CD3+细胞数、CD3+CD4+细胞数、CD4+/CD8+比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CD3+CD8+细胞数目间呈现负相关性;而对于哮喘患儿而言,血清VitA与各项免疫指标间均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VitA的缺乏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减弱,降低儿童的免疫力,其可能是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中应加强对于VitA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及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的变化特点与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RRTI患儿(RRTI组)、同期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急性感染组)、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3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的水平。结果RRTI组的IgG、IgM、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的IgA、IgE均显著高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感染组的IgM、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感染组的IgE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的外周血红细胞C3b花环率(RBC-C3bR)、红细胞免疫花环率(A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的RBC-ICR均显著高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感染组的RBC-C3bR、ATER、FEER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TI患儿除了免疫功能出现明显的低下表现外,同时伴有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物不耐受儿童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长发育科食物不耐受患儿84作为A组,生长激素矮小症患儿78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2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血清GH、IGF-1、25-(OH)D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A组、B组儿童身高、体重及BMI依次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4.073、3.264,均P<0.05);对照组、A组、B组儿童血清GH、IGF-1、25-(OH)D水平依次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2、10.796、5.238均P<0.05)。A组血清GH、IGF-1、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B组血清GH、IGF-1、25-(OH)D水平低于A组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A组、B组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级别明显下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79,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儿童存在血清GH、IGF-1水平下降,2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维生素A、D及体液免疫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旨在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便利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儿童418例并调查纳入儿童相关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等方法总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并对线性相关分析最显著的因素给予回归法确定最终回归方程,采用决定系数(R2)评定方程回归效果。结果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98例,感染率23.44%。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不同年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抗菌药物使用、维生素A水平、维生素D水平和体液免疫水平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抗菌药物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D和体液免疫均是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年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抗菌药物使用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r=0.230、0.209、0.218、0.254,P<0.05),与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和体液免疫相关性更明显(r=0.419、0.445、0.482,P<0.001);相关系数r=0.589,R2=0.347,校正决定系数0.259,回归模型F=3.925,P=0.000,说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D水平和体液免疫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但与维生素A、D水平低下及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关系最为密切;在防范常规危险因素基础上,加强对儿童维生素A、D水平及体液免疫的关注尤为重要,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提高免疫力,有利于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57-3758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研究组各53例。试验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维生素D制剂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3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之间的各项观察指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比试验组高(P<0.05);研究组与试验组患儿的血25-(OH)D3和Lg A、Lg M以及Lg G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儿的血25-(OH)D3和Lg A、Lg M以及Lg G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存在血清25-羟维生素D3低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功能降低,采取维生素D进行治疗,可以使患儿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儿科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25-羟维生素D3(25-(OH)D3)、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9.63%),且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咳嗽缓解、肺啰音消失及咽部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gG、IgA、IgM、血清25-(OH)D3、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25-(OH)D3、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 M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复发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RRTIs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选择183例RRTIs患儿纳入病例组,85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对以上所有儿童可能导致RRTIs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资料调查,并对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钙、铜,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儿童的结果进行对比,对RRTIs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剖宫产、母乳喂养、湿疹、变应性鼻炎、哮喘、被动吸烟、多次使用抗菌药物儿童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被动吸烟、多次使用抗菌药物为儿童RRTIs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儿童RRTIs的保护因素。病例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钙及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儿童哮喘,远离被动吸烟,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尽量母乳喂养,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锌、钙及维生素D制剂,均衡营养,警惕MP感染,并积极规范治疗,对儿童RRTIs的有效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治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中医分期辨治)与对照组(65例,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两组的IgA、IgG、IgM水平均升高,CK-MB、LDH、CK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两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治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儿的心肌损伤,提高其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根据呼吸道感染类型,分为支原体感染组(n=24)、病毒感染组(n=30)、细菌感染组(n=48).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补充维生素D治疗对患儿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A组,同时选择200例呼吸道感染的非支气管哮喘患儿、200名体检健康儿童分别设为B组与C组。观察比较A、B、C组的血清25-OH-D3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将A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维生素D治疗。观察比较A、B、C组血清25-OH-D3水平。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清25-OH-D3水平变化情况,且随访1年,观察比较2组的发作次数、发病严重程度及住院次数。结果A、B、C组血清25-OH-D3水平分别为(20.26±3.75)、(36.98±4.26)、(37.15±4.39)μg/L;A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20.07±3.48)μg/L vs.(20.39±3.78)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25-OH-D3水平为(34.28±4.1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9±3.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的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1±0.23)次vs.(2.23±0.54)次、(0.32±0.08)次vs.(1.03±0.24)次](P<0.05),发作重度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0.28±0.06)vs.(0.4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维生素D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减少发作次数与住院次数,减轻发病时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危险因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与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儿科RRTIs的儿童174例,为RRTIs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按照病例对照原则进行1∶1匹配,最终选取17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一般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2 h(OR=0.244,95%CI:0.116~0.514)、维生素A适宜(OR=0.098,95%CI:0.047~0.206)、维生素D适宜(OR=0.360,95%CI:0.143~0.903)、维生素E适宜(OR=0.390,95%CI:0.191~0.797)是儿童RRTIs的保护因素(P<0.05);滥用抗生素(OR=4.533,95%CI:2.385~8.615)是儿童RRTI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RTIs患儿可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每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2 h以上,避免滥用抗生素,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与Th17/Treg免疫平衡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3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根据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分为菌群失调组(n=60)和非菌群失调组(n=7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对比各组肠道菌群数量,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与Th17,Treg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菌群失调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非菌群失调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9~42.449,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菌群失调组各菌群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Th17%及IL-2,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Treg%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菌群失调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83~92.328,均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患儿Th17%及IL-2,IL-6,IL-17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r=0.989~0.58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r=-0.599~0.800,均P<0.05);Treg%及IL-10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正相关(r =0.672~0.75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r= -0.774~-0.684,均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诱导机体Th17 /Treg免疫失衡,调控炎性介质分泌,进而参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接受维生素D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研究①组和研究②组,每组37例.研究①组接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研究②组接受维生素D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脾多肽联合常规治疗对反复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12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脾多肽注射液。随访6个月,记录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观察2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 A、Ig M、Ig G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的CD3+、CD4+和CD4+/CD8+在治疗后显著上升,CD8+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脾多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IgA肾病大鼠白介素-4的调节作用. 方法 52只Wister大鼠剔除死亡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未干预组)、C组(强的松组)、D组(1,25 (OH)-2D3组)、E组(强的松+1,25 (OH)-2D3组).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 结果 ①尿蛋白定量:A组(正常对照组)为7.03±0.99 mg/24h;B组(未干预组)为51.49±3.04 mg/24h;C组(强的松组)为12.15±0.75 mg/24h;D组(1,25 (OH)2D3治疗组)为23.0±2.27 mg/24h;E组(强的松+1,25 (OH) 2D3治疗组)为9.99±0.79 mg/24h;经治疗后C、D、E组24h尿蛋白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②脾脏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428±0.60%;B组(未干预组)5.10±0.08%;C组(强的松组)2.93±0.13%;D组(1,25 (OH) 2D3治疗组)4.56±0.19%;E组(强的松+1,25 (OH) 2D3治疗组)1.44±0.56%;③淋巴结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50±0.13%;B组(模型组)15.4±3.11%;C组(强的松组)2.74±0.29%;D组(1,25 (OH) 2D3治疗组)6.55±0.66%;E组(强的松+1,25 (OH)2D3治疗组)2.32±0.34%.C、D、E组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 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下调IgA肾病大鼠IL-4的表达,影响Th2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