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媛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44-1046,1050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产妇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79例住院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产妇接受传统产科护理,研究组(40例)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干预后的睡眠状况、产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保证母婴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完成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完成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术后恢复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尿潴留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效率高于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62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分娩疼痛、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产程时间。结果:研究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各产程疼痛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以及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的改善效果显著,且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4.
黄欢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6):2524-2526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剖宫产的72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术后1周,研究组角色认知、照顾行为、亲自依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用于剖宫产产妇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升角色适应评分,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对剖宫产产妇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意义及对产妇术后疼痛、心理状态、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依照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术后疼痛指数、抑郁/焦虑状态、手术指标参数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境状态,缩短早期活动时间,有利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念(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理念的心理弹性支持及护理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产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IMB理念的心理弹性支持及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抑郁率等。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EPD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个人力总分、支持力总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个人力总分、支持力总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幼儿抚触技术使用率、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理念的心理弹性支持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和控制产妇的抑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率。  相似文献   

7.
柳红梅   《妇幼护理》2022,2(15):3444-3446
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产妇的产后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8 月我院 8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 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产后综合性护理 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有效率、睡眠质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后 总有效率 96.67%高于对照组 80.00%(P<0.05)。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 92.50%高于对照组 72.50%(P<0.05)。护理前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 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活 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综合性护理,能够减少出 血量,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为本科室护理人员护理该类产妇提供理论性引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6例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及措施;选取我院产科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术后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抑郁和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减轻产妇术后疼痛感,消除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7月行剖宫产的104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指标、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缓解时间(6.05±1.23) h、肠鸣音恢复时间(7.21±1.03) h、肛门排气时间(14.69±2.53) h、首次排便时间(51.20±8.43) h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4.10±3.35)分、抑郁评分(36.49±3.2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加快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0.
许佳  赵敏 《护理与康复》2016,15(4):303-306
目的观察产妇引入一对一全程陪伴剖宫产模式对其负性情绪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剖宫产模式。记录两组孕产妇在入院当天及产后2h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并且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和成本。结果两组入院当天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观察组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时间、产后首次进食及初乳分泌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产后6h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力成本及实际护理总成本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材料成本、设备折旧费、作业费、行政管理费及教育研究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剖宫产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消极情绪,且能促进产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腰硬联合麻醉剖腹产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且术后行自控镇痛术的产妇12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0例和观察组6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负面情绪严重程度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2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24h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干预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较干预前明显缓解,且观察组产妇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后排气时间、排尿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后行自控镇痛术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缓解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同时可缩短产妇术后身体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选2017年4月~2019年1月行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术后1 d,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术毕,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形式延续性护理在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形式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生活质量及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干预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形式延续护理应用于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可减轻术后疼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李婷婷  梅晓璠  邓晶 《妇幼护理》2022,2(5):1075-1078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 126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中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 组的心理状态、生理应激反应、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前,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1 周,两组的 SAS 评分均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的 S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 组(P<0.05)。术后 6h、12h 及 24h,观察组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可 减轻产妇焦虑情绪及产后抑郁,维持心理应激稳定,降低术后疼痛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疼痛管理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对照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高于术前(P<0.05),干预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的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改善不良心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母乳喂养情况、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DS、S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 BESE 评分、泌乳始动时间及48 h 内泌乳量充足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术后的初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改善母乳喂养,提高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术前访视对高龄二次剖宫产产妇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高龄二次剖宫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术前访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并比较其术后情况、母儿结局。结果:规范化术前访视实施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术前访视实施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术后疼痛评分为(3.70±0.42)分,低于对照组的(6.12±0.97)分;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术前访视有助于缓解高龄二次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其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贞彩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1923-1926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该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术后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 h、1 d、3 d、5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置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五位一体护理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干预在剖宫产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福建省惠安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五位一体护理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比2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2组产妇进行睡眠情况的评估,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RSS评分均有降低,其中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异常心理症状产妇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腹胀、肠粘连、切口愈合延迟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位一体护理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后腹胀的发生率,改善产妇睡眠情况,加快产妇机体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童敏 《妇幼护理》2022,2(4):801-803
目的 探讨人性化全面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 分娩的 40 例产妇,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进行人性化 全面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指标与疼痛程度、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产后 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泌乳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均<0.05)。研究组产后 48h 的 VAS 评分小于对照组产妇 (P<0.05)。研究组产妇的 SAS/SDS 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记录发现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运用人性化全面护理的价值显著,可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减轻其产后疼痛感,缓解其心理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