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英森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治疗眩晕紧扣病机,严谨组方,灵活用药,故临床疗效显著.临证常以酸枣仁汤为主养血调肝治疗虚劳眩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清泻肝胆治疗肝火眩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化痰熄风治疗痰浊眩晕,以桑菊饮为主疏风散热治疗外感眩晕,以血府逐瘀汤为主行气化瘀治疗瘀血眩晕.  相似文献   

2.
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郭志华教授"无虚不作眩"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从虚论治眩晕的临床治疗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分析其"无虚不作眩"理论下遣方用药特色。郭志华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多为虚证,在治疗上强调以补虚为主,兼顾其他病症。  相似文献   

3.
外感眩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临床上部分眩晕病是由外邪引起 ,其发病主要是外邪侵袭 ,上蒙清窍。治疗以祛除外邪、清利脑窍为主。通过分析外感眩晕在临床中的四种常见证型 ,说明外感眩晕说有其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李鳌才教授治疗眩晕经验撷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李鳌才教授对眩晕辨证论治和灵活遣方的经验。眩晕病因病机复杂,李教授认为,本病以虚为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眩晕。其辨治思路简明清晰,便于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5.
眩晕病与肝肾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老年性眩晕病患者中,以肝肾阴虚为主,何怀阳主任医师运用中药方剂天麻饮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患者头晕症状明显改善。着重介绍何怀阳医师采用天麻饮治疗眩晕病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选国  王凌  党博  王静怡 《陕西中医》2015,(2):216-217,242
目的:介绍王静怡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归纳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依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名中医王静怡的临床心得并归纳总结。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临床上实证以痰瘀证最为普遍,病机为痰瘀阻滞脑之脉络所致,治疗采用涤痰化瘀,镇眩通络之法。老年眩晕以痰瘀为主,多兼有气虚、阳虚体质,治疗辅以补气通阳之排毒养生膏;青年人眩晕以颈性眩晕为主,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并配合中药、理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何立人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135例眩晕病患者的病历资料(404张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和关联规则分析其治疗眩晕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1治疗眩晕病的高频药物为玉米须、仙鹤草、川芎、黑豆衣、白术、天麻、景天三七、虎杖、桑叶、葛根等;2常用药对为旱莲草配女贞子、防风配防己、赤芍配白芍、灵芝草配景天三七、蝉衣配僵蚕等;3眩晕常用桑叶、玉米须、桑白皮、川芎、虎杖;高血压常用防己、潼蒺藜、苦参、生蒲黄、白蒺藜。结论 何立人教授治疗眩晕病多予益肾、健脾、养血等为主,同时结合平肝、活血、化湿等药物。  相似文献   

8.
伍大华教授认为,眩晕乃风眩内动、清窍不宁或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所致。其病性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精、髓亏虚,不能上荣头目;标实或为风火痰瘀郁阻清窍,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扰,发为眩晕。周围性眩晕急性期病机为肝风裹挟痰浊上犯,应治以熄风化痰,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缓解期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治法,采用平眩定晕汤平补肝肾,熄风化痰。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眩晕急性期,应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缓解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其病机为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痰瘀同治,常以柔肝通络汤为主方。精神疾患相关眩晕常合并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病机关键为肝郁气滞,且常兼夹血瘀、痰浊、火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以疏肝解郁为治疗法则,同时注重心理治疗,常以逍遥既济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以外周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高血压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结合其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观察,多以肝、脾、肾三脏为基础,风、火、痰、瘀、虚等常相兼为病,尤以痰为主。辨病辨证论治高血压性眩晕——痰热上扰证,当以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为法,标本兼顾,因此选取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文章总结应用体会,以期为高血压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董少龙教授认为:老年眩晕病有自身的特点.常因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发眩晕;或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充,发为眩晕,肝肾阴虚是老年眩晕病的基本病机.因此治疗上在中医整体观和恒动观的思想指导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分别给予补肾、平肝潜阳、健脾等方法,常选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等方剂化裁治...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医学无高血压病名,根据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及病情发展过程,归属于中医学“眩晕病”之类病证范畴。老年人眩晕多由年老体弱、久病劳累等因素引起,老年眩晕症的根本病机是阴阳亏虚、脏腑功能紊乱,与肝、脾、肾、心等脏密切相关,故其治疗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治其标。文章基于“无虚不作眩”理论,阐述老年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以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提供思路,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多由于颈椎病或颈部软组织病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现代医学是以药物、颈椎牵引、理疗等方法为主,一般疗程长且疗效欠佳,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与不便。传统医学在对本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百会穴为治疗眩晕的要穴,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压灸、温灸、化脓灸等,且疗效显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应用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的多种疗法和作用机理,为临床工作者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急性眩晕症的中医病机阐述,切合其临床特点,提出其核心病机为脾为湿困、酿湿为痰、痰扰清窍,倡导急性眩晕症当实行辨病论治,明确其治疗法则为醒脾化湿。在临床施治过程中,还需谨记药物使用当以芳香醒脾药物为主,健脾药物为辅,治本宜温,辅以少量清热利湿之品。  相似文献   

14.
蔡圣朝认为痰、湿、风、火、瘀等上犯扰乱神明则发眩晕为标,肝、脾、肾的虚损为本。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及辨证论治,治疗时既强调病因,又针对病位,采用"项七针"为主结合颈项灸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独特,临床效果显著。本文详述了蔡圣朝对颈性眩晕的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5.
眩晕病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患者被迫采取强迫体位。张怀亮教授集多年临床经验,辨证运用经方小柴胡汤治疗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安东 《光明中医》2016,(23):3408-3409
目的对余国俊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经验总结,向同道在临床治疗中提供治疗眩晕病高效专治方,进一步提高眩晕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运用柴陈泽泄汤在临床上治疗眩晕病的病例,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总结。结果余国俊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眩晕病的病因病机,以"风、火、痰、虚、瘀等相互为患,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核心,治疗上主张:发作期标本同治,寓祛风、清火、豁痰、补脾等治法一炉,以求迅速达到疗效,待眩晕缓解后,再缓治其本,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余国俊教授治疗眩晕病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广大同仁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7.
眩晕是老年常见病,肝肾阴虚型是老年眩晕病最常见类型,张卫华从西医辨病出发,中医治疗根据肝肾一体的整体观,以大补元煎加减为主方,结合疾病发展的动态观,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棘手:曲竹秋教授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眩晕证,其用药精辟独到,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周宝宽  周探 《河南中医》2012,32(8):1088-1089
眩晕之因纷繁复杂。房劳致眩晕多由房劳过度,导致命门火衰,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宗筋不用,脑髓失养所致,多与阳痿并存,以虚为主,虚实兼夹,其根本在肾、肝、心、脾。应以补益脏腑、气血,调整阴阳,祛除病邪,阳痿与眩晕同治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证的临床常见病证,其机制复杂,病因多端.将国家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案例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得出肝脾肾功能失调是眩晕之本,风、火、痰、瘀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而生,虚实并见是其病机演变的基本特征.现将其病变机理具体汇报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