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安慰寻求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安慰寻求量表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对河北省235名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是否照顾孩子、丈夫是否经常回家和是否满意家庭收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0,-3.001,2.100,-2.334,2.115,-2.833;P<0.05);安慰寻求在是否照顾老人和是否照顾孩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0,-3.145;P<0.05);②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和安慰寻求、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均呈显著负相关(r=-0.271,-0.484;P<0.05);安慰寻求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呈显著正相关(r=0.581,P<0.05);③安慰寻求在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可通过安慰寻求中介效应作用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的某天晚上,社工们的朋友圈被我的社工段子刷了屏,一时间燃爆各大社工圈。也许是这种"1分钟短视频"用诙谐幽默的方式介绍社工职业和社工日常让人耳目一新,一经发出便轰动了"抖圈"社工。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工师工作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及尝试。如何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赋能?如何做好可视化的社会服务?这些问题让我对社工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2月23日,人民网发文《中国需要更多专业社工》,再次将社会工作带入大众视野。社会工作在全球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传入中国,并逐渐在学校、老年服务、戒毒、社会救助等各个民生和法治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近社工一线,从社会工作主要服务领域的角度出发,看看社工们平常主要在哪些地方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4.
"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暂由亲戚、朋友或老师监护、代养的孩子.选择留守孩集中的福建省福清市文光中学,初一至初三各抽一个班共110名,剔除不合格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9份,回收率90%,其中男50人,女49人.对照选取福州市一般中学(第18中学),抽取初一至初三各一班,共有120名普通学生,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97.5%,其中男58人,女59人.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在向城市或发达地区流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现行制度的限制,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农村,托给老人、亲戚或其他人来照顾和教养,这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1-2].  相似文献   

6.
正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偏远地区的父母外出务工,留在家乡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根据民政部2018年的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到687万。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小小年纪便和父母分离,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寒暑假的时候才能和父母团聚,平时由祖辈或者亲戚帮忙照顾。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调研发现,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的心理发展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继而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更多的焦虑、抑郁,以及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7.
正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不可避免学生中有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或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学业辅导有困难,使孩子学业不良,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况。结合学校留守儿童缺乏辅导,缺乏关爱这一情况,我校开展了"乐学园"这一活动,每天让留守儿童留校40分钟,教师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心理问题,缘于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的关爱是不同的……"我们常听到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啊!"事实是,家长做所有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时,并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家长或其他养育者要懂得随子女的心理发展而调节养育方式,满足其各年龄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离婚本来是不幸婚姻的双方摆脱不幸,走向新生的一种手段,然而分了手的双方是否应该想到:婚姻关系可以解除,父子、母子的血缘关系却不能解除,那些生活在残缺不全家庭之中的孩子更需要爱的阳光。  相似文献   

10.
《心理与健康》2005,(7):61-62
Q:我已经结婚三年了,丈夫是比我高一年级的同学。虽说是自由恋爱,但婚后关系并不如意。结婚刚三个月我们就开始吵架,经常有些磕磕绊绊。现在,我们一说话就吵架,急了他还敢动手。我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搂着孩子哭。我还不到30岁,婚姻怎么会这么不幸?我想过离婚,但是没有勇气离婚,为了孩子,还是为了什么?我一时也想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们身边,渴望一夜暴富的人比比皆是。前段时期,在我居住的小城,一个普通男子中了大奖,真的是一夜暴富。得知自己有了如此大笔财富,此人悄悄带着妻子孩子离开了家乡,藏到谁也不知的一个角落。藏起来干什么?是怕人谋财害命吗?或许是怕众多亲朋好友上门借钱?或许他有一千个藏起来的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乡差距的日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去谋生。汹涌的民工潮背后留下的是大量的随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生活的、亲人监护不到位的留守孩子。笔者日前走访了柳州市所属的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六县的乡镇,在那些中心小学、村小以及中学,校长和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他们对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忧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这类孩子的父母亲不在身边,学习上既没有人督促又没人教导,加上有些留守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刻苦,成绩差是必然的结果。此外,这…  相似文献   

13.
提起儿童,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其与歌声、笑声、朗朗的读书声连在一起,与春天和鲜花连在一起。人们把孩子比做春天的花朵,她象征着幸福,象征着美好。然而近年来,我们却不时听到花朵凋谢的悲剧—儿童自杀呈上升趋势。是什么原因使孩子想到死?这些孩子为什么会作出如此轻率的抉择?沈阳市儿童医院曾经对收治的22名自杀儿童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分析,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为第一位,高达45.5%!一位12岁的女孩儿,她父母对其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孩子觉得怎么“玩命”也达不到。每次考试后,得到的是老师的训斥,父母的打骂。孩子说:“天天受罪,实在不如死了好…  相似文献   

14.
梅是一位留守的职业女人,丈夫以前是军人,转业后做了一年小生意,因项目不太好,生意赔了,之后他在亲戚的鼓动下去独自去了广州。任凭梅苦口婆心怎样劝他,他都不听,丢下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只身南下,一走就是8年。  相似文献   

15.
正宇涵夫妇结婚三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显示两个人没有器质性的问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了心理诊室。心理困扰为什么越想怀孕越不怀孕呢?小夫妻俩非常坦诚地告诉我他们结婚三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孩子。"为什么没有孩子呢?是计划生育主动不要孩子吗?""其实我现在很想要孩子的。但是我们两个的夫妻性生活很少。我的心思好像都放在了工作上。为了经营店面我们起早贪黑,每天回到家里我都感觉很累,很想睡觉,对夫妻性生活没多少兴趣,一周一次,甚至两周一次。就这样过了差不多一年。好像我对夫妻性生活有点排斥,好像有点性冷淡。"  相似文献   

16.
近日,偶读刘墉的短文《菩提树》。菩提树由于在那个城市很少见,人们为了保护它,从小就为它支撑了木架,并拴上了铁丝。但随着树的成长,铁丝渐渐地嵌入树皮,最终扼杀了树的生命。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才”,我们常常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以自编留守儿童一般问卷、社会支持评定和应付方式问卷为测量工具,对575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在客观支持项目上,非留守儿童显著大于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项目上,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支持的利用是影响留守儿童采用合理化、自责等不成熟型应付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结论尽管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支持总分上不呈显著性差异,但是加强留守儿童对支持的利用是促进其积极应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据Mitchell C2014年4月7日(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4)报道,科学家对40个来自美国大城市的9岁男孩的DNA进行检查发现,来自恶劣环境家庭的男孩端粒平均缩短19%。端粒长度一直被认为是慢性应激的生物标记。该研究结果可让科学家进一步理解社会环境对儿童健康产生长期影响。曾经有学者发表在《科学》杂志的论文证明,早期社会教育能提高贫困儿童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与这一研究相呼应。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健康心理学家Epel E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家项目的负责人Notterman D一起研究该课题。受试者的DNA样品和社会经济相关资料的采集是脆弱家庭和儿童福利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内容,该项目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追踪1998年~2000年期美国大城市内5 000例非婚生育儿童的健康状况。这些孩子的环境状况通过其母亲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入城镇,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中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理,家庭教育弱化,这些孩子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但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留守儿童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了解苏北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现状,笔者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对苏北随机选取5个县区(徐州、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2 987名学前儿童进行了调查。进一步了解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的差异,为有效的预防及干预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事例在证明、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喟叹:现在的青少年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与责任感。那么,在成人们喟叹过后是否反思过: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如此麻木呢?我们做父母的在爱孩子的同时,是否教过孩子应该怎样去爱?应该对哪些事情承担责任、不负责任将承担怎样的后果?我们自己是有责任感的人吗?……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大多享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权,作为家庭的重心与中心,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