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瑞云 《教育》2015,(2):51
为进一步深入研讨"小组合作竞学背景下的五环教学模式",展示学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特举行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展示课活动。此次展示课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课改理念。备课时,教师们以集体备课形式共同磨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展示活动形式多样,合作学习效果良好;教师语言精练流畅,模式运用娴熟:听课教师积极听课,认真记录。听课后,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研讨的形式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指出教学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对一/多"、"多对一/多"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师徒带教的基本形态。"院—校—基地"协作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新兴的带教模式,是院校协作中延伸的新方向,因应了国际教师教育中对专业学习社群的吁求,促进了对传统带教模式的改进。利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索不同教师师徒带教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内部、要素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加深对师徒带教这一活动体系运作机制以及变革的认识。基于CHAT理论本身的不足,提出了跨文化比较、实证调研等"师徒带教"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听了两节二年级《可能性》教学研讨课。课后研讨时,参与评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时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学生说"我明天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将来一定能考上某某大学"等话有些"离谱",似乎并不是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如果不是"可能性"研究的,教学时教师为什么还热衷于让学生说呢?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能性"呢?"可能性"是不同版本二年级教材新增加的教  相似文献   

4.
杨文娟:学校制订新教师带教计划,明确带教职责义务,指导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新教师的责任,设计“师徒结对”方案,组织、落实“常规工作指导”“课堂教学指导”等具体工作。在日常的指导活动中,我们始终抱着“卷入一个组,抱成一个团”的指导思想,因此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听评课活动中,都要求一个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集体备课,一般是指校内或校际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之间,在独立备课后相互交流与研讨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开展有效的研讨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集体备课这一备课模式得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6.
将围棋中的复盘用于评课,通过“复盘”、研讨及评与教之间的对话,反思、研讨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行为。认为“复盘式”评课,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打造精品课堂,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和学生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进传统听评课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是促进本科教育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高校听评课活动中主要存在评价关系的无对话、不平等,评价主体的被动失语,评价活动少研究、短技术等问题。高校应当进行专业引领下的以指向教学改进的听评课改革,加强教研室功能发挥,搭建教师发展共同体,重建师徒制,注重教师PCK知识,多途径唤醒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白描式议课旨在改进传统评课活动准备不足、走过场式的弊端,让评课活动真正成为一项教师课堂研究的专业化活动。本文就白描式议课"关注发生了什么""对于现象的深挖""把研究权还给教师"三方面的理念与操作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五环三步"教学研模式是基于校本实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模式。"五环",即备课、演课、上课、评课、反思;"三步",即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实践。该模式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五环"与"三步"的有机融合,旨在构建高效课堂,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听评课活动是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教师接触较多的课,有示范课、研讨课、随堂课等几种类型。类型不同,教师关注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学校应从引领教师研修的角度出发,对听评课活动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帮助教师通过听评课活动获得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围绕一堂地理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活动,是一种以成功"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以地理课例为载体的地理课堂研究活动,成为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课后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后备课是教师对自己一节课或几节课教学情况的反思、研究和小结。教师每上一堂课后,总有得失、感想和体会,把这些得失、感想、体会及时记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课后备课对于每个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15):141-142
前置性作业是一种贯彻"先学后教"教学理念,有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是构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教育路径,创新其应用的专项研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初中化学教学现状,重点对前置性作业的应用意义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足够的课前尝试性学习,品德课就成了"无水之源",课堂教学将枯燥乏味、举步维艰。以"生本课堂"为基点,从"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前置性学习的方法""前置性学习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探索一条小学品德学科前置性学习的有效路径,实现提升前置性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主备试教以“互助、互动、互启”的方式,克服了传统集体备课方式无课后研讨的弊端,使“教什么”和“怎么教”不仅贯穿于课前主备、课堂实践之中,而且与课后研讨很好地融合了起来,教学反思成了教师日常的教学习惯。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以研促教、发展学生、提高教师等方面对主备试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认为,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认为这是生本教育课堂操作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中的"前置性学习"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让学生先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我就简单谈谈生本课堂中的前置性作业。一、什么是前置性作业  相似文献   

17.
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去专业化”现象,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模式。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组成,故简称LICC模式。该模式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步持续的专业活动组成,它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本文最后以一个旨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实例,来阐明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015年5月1415日,包头市团结大街第四小学举办教学研究活动展示。在为期两天的教学研究展示中,以"读写结合""以文带文""单元导读""自主识字"等为主题,共展示6节研讨课。在教学研究的层次上,发生重要转折——从研究"教课文"上升到研究"教语文",从研究"怎么教"上升到"教什么",令人耳目一新。在教学评价上,由过去的经验型、感觉型、浅层次化评课、就课堂论课堂,转化为用科学量表  相似文献   

19.
韦有强 《小学语文》2010,(12):31-32
在校本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中,评课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评课中,大家的评课着眼点往往放在评“教”。我认为评课也应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来评,从学生“学”的状态、过程、收效来评价和检验教师的“教”,以达到改进教师的“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效课堂是解决新课改下课时不足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了六点。1、实行项目教学法2、分组教学3、设立兴趣小组4、备课实行"一解""二研""三定""四备""五统一"原则5、上课实行分层教学6、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