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姚炜栋  陈澄宇 《广州化工》2020,48(10):113-115
在日本发生了灾难级地震之后,放射性碘(I-131)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事故中福岛核电站泄露的碘131排放到水体和大气中,它们可以扩散到很远的地方。这些放射性碘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十分巨大,其中人体器官甲状腺的受危害程度最高。主要阐述了水体中碘131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吸附法,同时也对这些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将氟硅酸中的碘氧化后采用热空气吹出,再用含SO_2吸收液还原吸收热空气中的碘。考察还原吸收碘的工艺条件对碘吸收率的影响。实验得出碘的最佳吸收工艺条件为:每升含碘热空气SO_2用量为3.5~4.5 mL,吸收液pH 4~7,吸收液喷淋密度12 m~3/(m~2·h),温度30~40℃,吸收时间为8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碘吸收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汤素梅  王艳 《化工之友》2007,26(23):38-38
胺碘酮为III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该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胺碘酮是致甲状腺病变的一种常见原因。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我院于1999年至2006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50例病人应用胺碘酮,有7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在应用胺碘酮3个月后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将氟硅酸中的碘氧化为I_2后采用热空气吹出,回收氟硅酸中的碘。对影响碘的氧化解吸的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重点研究氧化剂次氯酸钠的用量、水浴温度、吸收时间等对碘分离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碘的最佳解吸工艺条件为:氧化剂次氯酸钠用量1.2 mL/L,水浴温度80℃,气液混合时间12 min;在优惠工艺条件下碘分离率可达到74%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某企业生产的气相氧化法二氧化钛为研究对象,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气相氧化法二氧化钛的粒径分布,研究了折射率、吸收率、遮光度对测定二氧化钛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折射率与物料的晶体结构相关,应根据晶体结构选择合适的折射率;随着吸收率变大,残差值先变小后变大;遮光度大于20%时,平均粒径明显变小,且残差值变大。通过实验,确定了激光粒度仪测定气相氧化法二氧化钛最佳设定参数:折射率为2.71、吸收率为0.1、遮光度为10%,在上述最优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平均粒径为0.329 μm,粒度分布呈较好的正态分布,通过SEM对粒径分布做表征,结果与激光粒度仪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胡伟  易芸  曹建兰  杨林  曹建新 《应用化工》2021,(9):2391-2395
硝酸分解磷矿过程中,碘主要分布于酸解尾气中,探究从酸解尾气中富集分离碘.通过对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和活性炭吸附两种方法,选择活性炭法,探究了活性炭填充高度、尾气流速、填料管温度、亚硫酸浓度和温度、脱附时间对碘富集分离的影响.结果 表明,碘的富集率随活性炭填充高度、填料管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尾气流速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吸...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9):2391-2395
硝酸分解磷矿过程中,碘主要分布于酸解尾气中,探究从酸解尾气中富集分离碘。通过对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和活性炭吸附两种方法,选择活性炭法,探究了活性炭填充高度、尾气流速、填料管温度、亚硫酸浓度和温度、脱附时间对碘富集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碘的富集率随活性炭填充高度、填料管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尾气流速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吸附碘活性炭的脱附率随亚硫酸浓度、温度以及脱附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尾气流速1.5 mL/s、活性炭填充高度16 cm、填料管温度25℃条件下吸附,并在1%SO_2的亚硫酸溶液45℃脱附1 h,综合富集率达90.10%。  相似文献   

9.
10.
徐宁宁  谢琳琳  唐阳  赛明泽  丁德润 《精细化工》2014,31(12):1438-1441
以壳聚糖(CTS)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原料合成壳聚糖衍生物——季铵盐壳聚糖(HTCC),HTCC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得季铵盐壳聚糖膜(HTCC-PVA),将其浸没于0.02 mol/L碘乙醇溶液中得含碘季铵盐壳聚糖膜(HTCC-PVA-I2)。用IR光谱、SEM和XRD进行表征。碘含量分析表明:膜中HTCC质量分数越高其吸附碘量越大。抑菌性测试表明:HTCC-PVA-I2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3±1)mm和(28±1)mm,均为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以碘作催化剂、以正丁醇与苯胺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内催化合成对-正丁基苯胺,用GC-MS和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00℃、反应时间10h、碘量0.910g(占苯胺质量的10‰)、搅拌速度450r·min-1,在此条件下,对-正丁基苯胺收率为49.84%,并在以负载型催化剂I2/Al2O3代替单质碘时达到55.51%。  相似文献   

12.
中低品位沉积型磷块岩磷矿需经选矿才能用于湿法磷酸生产。浮选磷精矿难以完全满足硝酸磷肥生产要求, 焙烧磷精矿更适合于硝酸磷肥生产。研究了硝酸酸解焙烧磷精矿过程工艺参数对五氧化二磷分解率及伴生碘三相迁移分布的影响, 并与硝酸酸解浮选磷精矿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酸解温度为60 ℃、酸解时间为50 min、硝酸质量分数为55% 和酸解比(硝酸与磷精矿的质量比)为1.2条件下, 焙烧磷精矿五氧化二磷分解率达到97.85%;酸解温度同为60 ℃条件下, 焙烧磷精矿的五氧化二磷分解率均高于浮选磷精矿, 而其他酸解工艺参数明显低于浮选磷精矿;两种磷矿伴生碘大部分升华至气相, 但焙烧磷精矿伴生碘更易于升华。  相似文献   

13.
8-碘咪唑并[1, 2-a]吡啶-6-胺是一种重要医药化工中间体。本文以6-硝基咪唑并[1,2-a]吡啶为原料,经取代和还原两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后处理简便且产物纯度和收率较高,产品收率为74.9,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LUMi Sizer全功能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不同配方洗洁精-油污乳液的积分透光率变化值,建立了一套能快速评价洗洁精对国标混合油乳化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洗洁精溶液含量在0.2%时,该方法与实际去油率实验规律一致,可反映不同配方洗洁精的去污能力。由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数据重现性好且高效、快捷的优点,可满足研发人员快速筛选配方的需求。由于洗洁精溶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浓度范围差异较大,采用该方法可快速评价一定浓度范围内(0.2%~2%)不同配方洗洁精溶液的综合油污乳化能力,从而更为客观、合理地评价不同配方洗洁精的去污力。  相似文献   

15.
16.
管道系统在物料运输过程中,受固体颗粒的冲蚀,常导致管道弯头失效。应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90°弯管冲蚀模拟,得出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管道直径、弯径比均会影响90°弯管冲蚀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得到冲蚀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弯径比管道直径颗粒粒径;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对弯管冲蚀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严重段塞流的特性,在下倾-立管系统中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其压力曲线进行分析,发现了压力曲线上的特征点与液塞相对于测压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了压力在一个循环周期内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式,将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实际流动的复杂性,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通过对比立管上某一测压点的压力和持液率曲线,指出了这2条曲线上的所谓特征时刻点对应的物理意义的差异。这些结论对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试验测量严重段塞流的特征参数以及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慧敏 《粘接》2022,(11):46-50
为了揭示试验中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并得出最佳配合比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利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了不同水胶比、复合矿物掺合料不同掺量、砂率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最后是砂率;其对应的条件依次分别是0.32、20%、40%,抗压强度可达64.8 MPa;新拌混凝土早期工作性变化趋势与正交试验结果一致,其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水胶比、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砂率;耐久性研究表明:水胶比、复合矿物掺合料、砂率可以优化硬化混凝土的匀质性和胶接性能,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及抗冻融循环剥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汽车用空气弹簧的模型,并对其垂向特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的垂向载荷随充气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定值充气压力下随帘线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外直径和最大应力随帘线角度的减小而增大;垂向静刚度随充气压力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随帘线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定值充气压力下随工作高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最小刚度。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纳米碳粉/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影响因素及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性能试验确定了改性沥青的单配最佳掺量,运用正交试验法获得了不同掺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剪切转速、发育温度和发育时间下纳米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指标,进而借助灰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各项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将多指标转化为单指标,并结合极差和方差分析评价了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纳米碳粉及橡胶粉的单配最佳掺量分别为2%和18%,改性效果均较基质沥青有所提高;各因素对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复配比例>反应温度>发育时间>发育温度>反应时间>剪切转速,对比F值,得到复配比例对改性效果影响非常显著,其余因素均为显著影响;在综合评分指标下2%纳米碳粉/18%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物理性能最为优异,其最佳制备工艺为:剪切转速3500 r/min、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60 min、发育温度170℃及发育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