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HDC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模型,为临床上妊娠晚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及早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288例妊娠晚期PCOS合并HDCP患者和346例同期HD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危险因素以及ROC,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不良妊娠史对于HDCP的发生影响度较低,对HDCP发生影响度最高的为有HDCP家族史:β值=2.339,OR值=10.37, 95%CI:5.813~18.499;其次为有高血压家族史:β值=1.65,OR值=5.21, 95%CI:2.942~9.255;对HDCP发生影响度较低的为年龄和BMI,β值分别为0.43、0.5,OR值分别为=0.65、0.606, 95%CI分别为0.581~0.728、0.546~0.674;避孕药使用史及长期被动吸烟史均有较高的影响度。再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结果与单因素回归相似。两者结果结合分析表明,年龄、BMI、有高血压家族史、有避孕药使用史、有长期吸烟史、有HDCP家族史是影响PCOS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敏感度最高的为年龄(94.44%),特异度最高的为BMI(96.24%)。除有避孕药使用史外的5因素联合预测PCOS妊娠期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P0.001),约登指数为0.7229,敏感度为84.72%,特异度为87.57%,对于POCS的预测有着良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预测价值良好。结论年龄、BMI、有原发性高血压及妊娠期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BMI、有高血压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和有HDCP家族史等5因素联合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联合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张家口市第五医院就诊的8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一医院就诊的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和超声检查,比较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和超声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子宫内膜更厚,附件区包块更大,盆腔积液更深(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检查,血清水平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单独检查,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更高(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就诊于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2例GDM患者纳入GDM组;将同期年龄、孕周与GDM组相当的120例正常孕妇纳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妊娠13~17周的血清标本,检测实验室相关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GLP-1、Nesfatin-1及PAPP-A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确认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组的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1h血糖(1h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GLP-1、Nesfatin-1及PAPP-A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GLP-1、Nesfatin-1、PAPP-A与FPG、1hPG、2hPG、HbA1c、HOMA-IR呈负相关,而与FINS呈正相关;GLP-1与Nesfatin-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发现血清GLP-1、Nesfatin-1及PAPP-A均是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GLP-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灵敏度为81.2%,特异度为83.5%;血清Nesfatin-1的AUC为0.822,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78.3%;血清PAPP-A的AUC为0.747,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0.8%。结论血清GLP-1、Nesfatin-1、PAPP-A与妊娠期GDM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GDM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不同天数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或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工作曲线(ROC)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妊娠结局与ET后5d、7d血清E_2、P及ET后10d血清β-HCG、P、E_2的关系。结果:(1)采用t检验比较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ET后5d、7d血清E_2、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T后10d血清β-HCG、P、E_2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采用ROC曲线分析ET后10d血清E_2、P、β-HCG水平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比较,流产组与继续妊娠组间比较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血清β-HCG均大于血清E_2、P,且均大于0.8,具有诊断意义,临界值分别为160.50pg/m L、22.29ng/m L、17.69m IU/m L、394.0pg/m L、26.685ng/m L、97.10m IU/m L,单胎妊娠与多胎妊娠组间比较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5,无诊断意义。结论:ET后10d血清β-HCG、P、E_2水平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之一,且血清β-HCG具有更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构建相关风险因素模型并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97例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n=98)、非妊娠期糖尿病组(n=399)。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相关风险因素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497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98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9.7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日运动量≤0.5 h、每日静坐时间>5 h、血红蛋白水平>130 g/L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logit(P)=-13.512+年龄≥35岁×0.753+糖尿病家族史×0.718+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0.887+日运动量≤0.5 h×0.843+每日静坐时间>5 h×0.656+血红蛋白水平>130 g/L×0.567。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4.60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诊断灵敏度为78.18%、特异度为88.89%。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9.72%,其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较多,据此建立的相关风险因素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价值较高,临床可对高危孕妇采取相应产前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确诊感染梅毒的孕妇确诊了妊娠结局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等,以正常分娩患者为对照组,以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性梅毒的梅毒孕妇为病例组,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影响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其关联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6例,首次治疗孕周(OR=2.67;95%CI:1.99-3.59)、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16.89;95%CI:8.46-33.70)、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1.00;95%CI:6.46-18.72)、RPR滴度上1:8(OR=10.62;95%CI:6.69-16.85)、早期梅毒(OR=65.90;95%CI:38.29-113.44)、非青霉素治疗(OR=3.24;95%CI:1.50-6.97)是CS的危险因素;首次治疗孕周(OR=1.34;95%CI:1.22-1.48)、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3.68;95%CI:2.96-4.58)、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46;95%CI:1.38-1.56)、RPR滴度上1:8(OR=3.11;95%CI:2.50-3.85)、早期梅毒(OR=35.83;95%CI:23.60-54.40)、非青霉素治疗(OR=2.71;95%CI:1.74-4.24)是是APOs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治疗延后或孕期未完成治疗或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小于4周、RPR滴度越高、早期梅毒感染、非青霉素治疗是CS和APOs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期首次治疗延迟、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的缩短、TRUST滴度增加妊娠梅毒CS和APOs发生的风险也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21,(3):82-86
目的探究卵泡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的95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IVF-ET结局,分析不同卵泡液IGF-1、β-HCG、TGF-β1水平患者IVF-ET结局的差异,比较妊娠和未妊娠患者卵泡液IGF-1、β-HCG、TGF-β1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卵泡液各指标预测IVF-ET结局的价值。结果 95例患者中,获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分别为(17.30±2.28)个、(13.60±2.22)个、(3.94±0.82)个,临床妊娠率为48.42%;高IGF-1、β-HCG水平及低TGF-β1水平患者获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高于低IGF-1、β-HCG水平及高TGF-β1水平患者(P0.05);妊娠患者卵泡液TGF-β1水平低于未妊娠患者,β-HCG、IGF-1水平高于未妊娠患者(P0.05);预测IVF-ET结局曲线下面积(AUC):β-HCGIGF-1TGF-β1三者联合。结论卵泡液IGF-1、β-HCG、TGF-β1水平对IVF-ET临床结局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及其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收取的186例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妊娠结局分为早产组(85例)和非早产组(101例)。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并计算NLR。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RP、WBC和NLR在早产中的预测价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晚期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组CRP、WBC、NEUT和NLR的水平高于非早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和非早产组LYMP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WBC和N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705和0.833,当临界值为12.35mg/L、9.24×10~9/L和4.82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NLR预测早产的价值优于CRP和WB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3.44,95%CI:1.34~8.83)、子痫前期(OR=2.95,95%CI:1.31~6.65)、高水平CRP(OR=2.36,95%CI:1.29~4.31)、高水平NLR(OR=3.51,95%CI:1.91~6.46)是孕晚期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晚期孕妇NLR水平与早产密切相关,高水平NLR增加孕晚期孕妇早产的风险,监测NLR水平有助于尽早预测早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10d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或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不同周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术376例患者,根据不同移植周期分为三组,A组197例,新鲜周期ET;B组97例,冻融胚胎移植(CET)自然周期准备内膜;C组82例,冻融胚胎移植(CET)非自然周期准备内膜。检测三组ET后10d E_2、P、β-HCG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回顾性分析。结果:(1)三组移植后10d E_2、P、β-HCG水平对临床妊娠均有预测价值,β-HCG的敏感性均高于E_2、P;(2)β-HCG水平的临界值,A组中明显低于其他两组,B组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C组E_2临界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3)三组移植后10d E_2、P、β-HCG水平对流产和多胎妊娠的预测意义均不大,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结论:胚胎移植术后10d血清E_2、P、β-HCG水平对不同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敏感性及临界值均不同,β-HCG具有更准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11周~14周孕妇血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癌胚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联合血栓调节素(TM)对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128例孕11周~14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所有孕妇静脉血中PAPP-A、CA125、AFP、TM水平。根据分娩后胎盘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将孕妇分为胎盘早剥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中PAPP-A、CA125、AFP和血浆中TM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PAPP-A、CA125、AFP、TM单独及联合预测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结果胎盘早剥组孕妇血清PAPP-A水平低于正常组,CA125、AFP、TM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Ⅲ度孕妇血清PAPP-A水平低于胎盘早剥Ⅱ度和Ⅰ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Ⅲ度孕妇血清CA125、AFP和血浆TM水平高于胎盘早剥II度和I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PAPP-A、CA125、AFP、TM单独及联合预测胎盘早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689、0.754、0.680、0.837,截断值分别为3 341.71mU/L、30.75kU/L、265.56μg/L、57.51μg/L,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项预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P-A≤3 341.71mU/L、CA125≥30.75kU/L、AFP≥265.56μg/L、TM≥57.51μg/L是引起孕妇出现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11周~14周孕妇血清中PAPP-A降低、CA125、AFP、TM升高是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PAPP-A≤3 341.71mU/L、CA125≥30.75kU/L、AFP≥265.56μg/L、TM≥57.51μg/L时提示可能发生胎盘早剥,4者联合诊断能够提高预测胎盘早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发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诊断为PCOS,经后续规范化治疗后妊娠并分娩的16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并发GDM孕妇纳入GDM组(n=80),未并发GDM孕妇纳入非GDM组(n=82)。分别检测血清T、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SHBG水平,利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T、SHBG对PCOS合并GDM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组患者孕期增加体重高于非GDM组(P0.05);与非GDM组比较,GDM组血清T、HOMA-IR水平均升高(P0.05),SHBG水平降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SHBG诊断PCOS合并GD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904,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加体重、HOMA-IR、T和SHBG水平是影响PCOS患者妊娠期并发GDM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水平升高、SHBG水平降低与PCOS患者妊娠期并发GDM有关,血清T、SHBG对PCOS并发GDM孕妇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两者联用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IH的婴幼儿患者994例,与994名同年龄同地区的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由专业调查员对其父母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包括父母接触环境,职业,产前和围产期的特点)。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处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所有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向前LR,进入标准0.05,剔除标准0.10),检验水准a=0.05。结果对以上单因素回归分析选出的11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正相关危险因素7个,性别(OR=2.641,95%CI:2.147~3.249)、保胎药(OR=2.797,95%CI:2.172~3.602)、孕期病毒感染(OR=10.233,95%CI:2.521~41.536)、室内外环境有害暴露(OR=2.038,95%CI:1.426~2.911)、母亲职业有害暴露(OR=3.396,95%CI:1.886~6.115)、宫内窒息(OR=15.060,95%CI:6.215~36.489)、脐带绕颈(OR=4.067,95%CI:3.050~5.422)。负相关危险因素4个,足月(OR=0.507,95%CI:0.348~0.741)、高龄产妇(OR=0.233,95%CI:0.161~0.339)、头胎(OR=0.433,95%CI:0.346~0.542)、滋补品(OR=0.550,95%CI:0.391~0.772)。结论本研究发现IH发病和父母孕前和孕期部分环境因素相关(孕前和怀孕早期预防流产的孕激素治疗)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体(β-HCG)及孕酮浓度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的6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孕妇血清β-HCG与孕酮,对比48h内β-HCG的增长率及孕酮水平,比较β-HCG、孕酮及二者联合检测异位妊娠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试验组β-HCG入院时浓度、入院后浓度、浓度增长率及孕酮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8.89,P0.05;t=8.67,P0.05;t=9.23,P0.05;t=10.56,P0.05)。联合检测与β-HCG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χ~2=5.56,P0.05;χ~2=4.98,P0.05)。联合检测与孕酮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5;χ~2=5.21,P0.05;χ~2=5.09,P0.05)。结论:异位妊娠孕妇β-HCG、孕酮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且β-HCG与孕酮的联合检测未破裂异位妊娠具有早期、敏感、高效的特点,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联合B超对早期宫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进行孕检的320例孕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宫内妊娠结局将正常妊娠及胚胎停育孕妇分为对照组(n=210)与研究组(n=110),依据孕妇入组时孕周将5~6+6周、7~8+6周、9~11+6周孕妇分为对照A组(n=64)、对照B组(n=71)、对照C组(n=75)与研究A组(n=36)、研究B组(n=31)、研究C组(n=43)。所有孕妇均行腹部B超及血β-HCG、P、E2水平测定,分析各指标联合对早期宫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5~6+6周、7~8+6周、9~11+6周子宫动脉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RI)水平高于对应孕周对照组,而β-HCG、P、E2水平低于对应孕周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与黄体酮、β-HCG联合检测异位妊娠早期诊断运用,为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73例孕妇,按其妊娠情况分为异位妊娠组、异常(宫内)妊娠组及正常妊娠组,比较各组孕妇阴道超声检测结果。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β-HCG指标均显著低于异常(宫内)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以子宫内膜厚度11.2mm、黄体酮21.4 nmol/L、β-HCG 1329.7 mu/ml为异位妊娠诊断标准值,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β-HCG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为93.3%,显著高于任何一项单一诊断(P0.05)。结论: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与黄体酮、β-HCG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显著降低该病的误诊率,减少了误诊误治风险,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28例梅毒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类产妇不良妊娠结局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9年1月~2022年3月镇平县域内医院分娩且确诊为梅毒的128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和不良妊娠组,统计不良妊娠发生率、不良妊娠类型,并分析发生不良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梅毒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36例,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8.13%(36/128),其中早产占比最高,为47.22%(17/36),其次为低出生体重22.22%(8/36)、胎儿窘迫13.89%(5/36)、先天性梅毒8.33%(3/36)、胎儿畸形5.56%(2/36)和死胎2.78%(1/36)。两组产妇在年龄、不良妊娠史、梅毒治疗情况、梅毒治疗时机、TRUST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接受梅毒治疗(OR=1.287,95%CI:1.103~2.715)、未达2个疗程规范治疗(OR=1.095,95%CI:1.083~2.194)、孕28周后开始梅毒治疗(OR=1.279,95%CI:1.131~2.597)、T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高脂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河南中医项目地区2018年女性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利用SPSS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女性HIV/AIDS患者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538例女性HIV/AIDS患者,平均年龄(49.36±8.84)岁,其中高脂血症414例(26.92%),HIV确诊时间10年(OR=0.363,95%CI:0.174~0.756)、含LPV/r HAART方案(OR=1.522,95%CI:1.161~1.997)、HAART治疗10年(OR=3.139,95%CI:1.548~6.367)、肝功能损伤(OR=1.676,95%CI:1.196~2.35)、血糖升高(OR=2.075,95%CI:1.507~2.856)、CD4~+细胞计数350~500个/mL(OR=2.27,95%CI:1.223~4.212)、CD4~+细胞计数500个/mL(OR=3.139,95%CI:1.727~5.704)、服用中药(OR=1.463,95%CI:1.086~1.972)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HIV感染病程的延长、HAART服药时间的延长、含LPV/r HAART方案、肝损伤、血糖升高、CD4~+细胞计数升高、服用中药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其中CD4~+细胞计数与高脂血症呈正相关,应提前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9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8例急诊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入院至术后3个月)DVT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DVT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法分析模型预测DVT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268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发生DVT者88例,占32.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365,95%CI:1.653~5.394,P=0.005)、ISS评分≥25分(OR=4.236,95%CI:1.937~6.002,P=0.002)、GCS评分<9分(OR=1.968,95%CI:1.125~3.627,P=0.018)、术后未使用抗凝药(OR=4.369,95%Cl:1.699~6.374,P<0.001)、术后卧床时间≥7 d(OR=5.136,95%CI:1.937~7.815,P<0.001)是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了DVT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该模型预测DVT的灵敏度为81.82%(72/88)、特异度为87.09%(108/124),准确率为67.16%(180/268)。结论急诊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ISS评分≥25分、GCS评分<9分、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7 d是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绵阳市MSM的性行为等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HIV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效问卷1 062份,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7.74%,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21.37%,近1年艾滋病干预服务覆盖率为91.90%。HIV感染率3.20%,梅毒累计感染率14.20%、现症感染率10.21%。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25岁(OR=3.90,95%CI:1.42~10.70)、外市户籍(OR=2.72,95%CI:1.11~6.70)、市区居住(OR=2.75,95%CI:1.03~7.30)、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OR=14.19,95%CI:5.86~34.35)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朋友支持得分增加(OR=0.90,95%CI:0.81~1.00)、近1年接受过宣传材料和安全套发放(OR=0.39,95%CI:0.15~0.98)、近1年做过HIV检测(OR=0.42,95%CI:0.18~0.97...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35岁卵巢储备好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于我院生殖中心行首次IVF-ET助孕患者。入选标准为年龄35岁,FSH8IU/m L、基础窦卵泡数目≥8个,接受2个优质胚胎新鲜周期移植,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病变、输卵管积水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纳入746例,妊娠者54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妊娠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未妊娠患者的基础卵泡刺激素、Gn启动剂量及胚胎放置距离宫底位置显著高于妊娠者。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n启动剂量(OR=0.989,95%CI:0.983~0.995)及胚胎放置距离(OR=0.542,95%CI:0.365~0.807)是妊娠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基础FSH水平与妊娠没有显著关联(OR=0.923,95%CI:0.810~1.051)。结论:对于年轻卵巢储备好的患者,启动剂量和胚胎放置距离可能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