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比较先兆子痫患者和血压正常对照组妊娠晚期和产后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血压正常的孕妇和12例未处理的先兆子痫患者,于妊娠晚期和分娩后6~8周使用速度编码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应用t检验,概率值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妊娠晚期先兆子痫患者的大脑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除左侧大脑后动脉以外,平均血管直径无明显变化。两组孕妇分娩后平均血管直径或脑血流量无变化。结论:先兆子痫患者的脑血流量明显增加。由此提出假说,脑血流量增加可以通过脑血管过度灌…  相似文献   

2.
黄建辉 《重庆医学》2013,(26):3182-3184
胸腔电生物阻抗(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胸阻抗血流图(impedance cardiogram,ICG)的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心脏射血所引起的胸部血流阻抗的改变来计算每搏射血输出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SV/SVI)、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SVRI)、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定先兆子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探讨其与先兆子痫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设计:测定妊娠晚期正常妇女、轻度先兆子痫及重度先兆子痫患者(各26例)的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平均动脉压(M AP)作为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采用Kruskal-W allis方差分析对3组进行比较。采用Spearm an等级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CRP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轻度和重度先兆子痫患者血浆CR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并发先兆子痫患者的M AP与CRP高度相关(r=0.51…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先兆子痫患者睾酮水平是否比血压正常妊娠患者更高。研究设计:检测28例妊娠晚期确诊的先兆子痫患者和25例血压正常妇女的血清总睾酮及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结果:两组在孕母年龄、孕龄、体重指数(BM I)、血细胞比容和胎儿性别上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病人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受体1(sFlt-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0例子痫前期病人(子痫前期组)产前和产后48 h血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及sFlt-1水平。并以4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对照组),其中早期妊娠18例、中期妊娠12例、晚期妊娠15例。晚期妊娠组及子痫前期组均随访至产后(正常产后组、子痫前期产后组)。结果中期妊娠组VEGF水平与早期及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6、2.274,P<0.01、0.05)。早、中期妊娠组sFlt-1水平与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4、2.244,P<0.05)。正常产后组VEGF与sFlt-1水平均较晚期妊娠组减低,差异有显著性(t=3.595、2.338,P<0.01、0.05)。子痫前期组血清VEGFs、Flt-1水平与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1.785、8.643,P<0.01)。子痫前期产后组VEGFs、Flt-1水平与正常产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6、1.018,P>0.05)。妊娠32周前发病及伴胎儿生长受限的子痫前期病人血清sFlt-1水平较妊娠32周后发病及不伴胎儿生长受限的子痫前期病人血清sFlt-1水平明显升高(t=2.305、2.286,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水平与24 h尿蛋白总量呈明显正相关(r=0.517,P<0.01)。母体血清sFlt-1与VEG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83,P<0.05)。结论子痫前期病人血清sFlt-1水平升高且与子痫前期发病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正常妊娠和先兆子痫妊娠的血管张力调节中内源性内皮素的生理作用,同时研究妊娠期血管对内皮素-1的敏感性。研究设计:采用静脉阻断体积描记术,在动脉灌注磷阿米酮(一种内皮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同时,测量前臂血流60m in,再与内皮素-1共同灌注30m in。研究共分3组:健康非孕妇组、正常孕妇组和先兆子痫孕妇组。结果:单独灌注磷阿米酮后,非孕组妇女前臂血流显著增加(73%±37%,P<0.05),但所有妊娠妇女的血流无变化。与内皮素-1混合灌注后,非孕和正常妊娠妇女的前臂血流均有显著下降(53%±7%vs40%±11%,P<0.01),而先兆子痫组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分析血压正常妇女及先兆子痫患者整个妊娠过程中的循环血管生长因子(VEG F)及其可溶性受体(sFlt-1),并评估这些蛋白在先兆子痫发生中的作用。在本项纵向队列研究中,收集了受试者孕12周、20周、30周和37周以及分娩前后24h内的血清标本。研究对象被回顾性地分为血压正常组和先兆子痫组。循环中的VEG F和sFlt-1浓度分别通过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随着妊娠进展循环中V EG F和sFlt-1浓度的显著升高。与血压正常组相比,二者在先兆子痫组的升高更为显著。sFlt-1浓度在妊娠早期即有升高,且在随后发生先兆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子痫患者血浆神经肽 Y(NPY)水平与平均动脉压 (MA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 4例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 (其中先兆子痫 1 3例、子痫 1例 )、1 4例正常妊娠妇女产前、产后血浆 NPY水平 ,同时测量其平均动脉压 (MAP)。结果 :先兆子痫及子痫组产前血浆 NPY水平为 (1 94 .5 5± 38.87) ng/ L ,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 (86 .6 7±5 7.88) ng/ 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先兆子痫及子痫组产后 NPY水平为 (95 .5 2± 37.72 ) ng/ L ,产前、产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先兆子痫及子痫组产前 NPY水平与 MAP呈正相关 (r =0 .6 1 9,P <0 .0 5 ) ,产后NPY水平与 MAP无相关性 (r=0 .2 80 ,P >0 .0 5 )。结论 :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的 MAP增高与血浆 NPY有关 ,NPY在先兆子痫及子痫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子痛前期孕妇产前与产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较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处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栓前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产前及产后动态监测孕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先兆子痫和正常妊娠的神经认知功能。研究设计:采用标准的神经认知测试方法对3组(每组15例)产妇在产前产后进行评价。A组为正常分娩,B组为正在接受镁治疗的先兆子痫患者,C组为接受M gSO4保胎治疗的早产妇女(M g对照)。对其进行注意力、工作记忆、外显记忆及  相似文献   

11.
1 先兆子痫中产后血小板增多症的晚期发作  孕妇血小板数量暗示着先兆子痫病情发展 ,而且在临床症状出现的前几周血小板可能被激活。甚至在正常的怀孕中 ,血小板凝固性过高的情况也时常存在 ,而且在产后的一段时间 ,产妇患血小板增多症的风险性更高。因为要得到己出院病人的血液样本很困难 ,本研究是在家收集来自 11例有先兆子痫的妇女血液样本 ,她们的血压平均为170 /10 8mmHg。其中 ,7例为首次生育且在分娩时妊娠时间平均约为 36周。对照组由11例血压正常的临产妇组成。每组中有 7人进行过剖腹产分娩。研究表明 ,先兆子痫妇女的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心功能测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检测177例妊娠晚期孕妇(重度子痫前期66例、轻度子痫前期64例、健康孕妇47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指数(SI)、每搏量(SV)、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周围血管阻力(SVR)、心肌加速度指数(ACI)、速度指数(VI)、胸液水平(TFC)、左心作功指数(LCWI)、收缩时间比率(STR),同时48h动态监测2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各项参数与临床征象的关系。结果:①与健康孕妇比较,子痫前期患者MAP、SVRI、SVR、TFC显著增高(P<0.01),CI、CO、SI、SV、ACI、VI显著降低(P<0.01),HR、LCWI、STR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MAP、SVR、SVRI和TFC显著增高(P<0.01),CI、CO、VI显著降低(P<0.01,P<0.05,P<0.05),SV、SI、ACI、LCWI、STR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48h动态监测2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连续评价心脏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近有先兆子痫病史的产妇,采用离子电渗法给予乙酰胆碱(ACh,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和硝普钠(SNP,内皮非依赖性血管扩张剂)后,从皮肤微血管水平评估内皮功能。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灌注监控和ACh及SN P离子电渗法对产后3~11个月的新近发生先兆子痫的25例妇女(研究组)和无妊娠并发症的23例妇女(对照组)的皮肤微血管活性进行评估。结果:新近发生先兆子痫妇女体内A Ch介导的血管舒张平均值(x±Sx)高于对照组(535±46%vs314±29%,P<0.001)。相比之下,两组SN P介导的血管舒张无显著性差异(560±71%vs483±69%,P=0.4)。线性回归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先兆子痫与脂质代谢异常(包括脂肪酸代谢)相关,肉毒碱在脂肪酸氧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先兆子痫与健康妊娠妇女的血浆肉毒碱浓度,评估异常脂肪酸氧化在先兆子痫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喷串联质谱测量先兆子痫妇女(n=33)和血压正常的健康妊娠对照妇女(n=28)的血浆游离肉毒碱以及短、中、长链酰基肉毒碱浓度。多胎妊娠以及曾经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免疫疾病和宫内死胎等病史的妇女被排除。对照组为无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健康妊娠妇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先兆子痫患者除中链酰基肉毒碱外,其余所有血浆肉毒…  相似文献   

15.
<正>子痫是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进而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称为子痫。子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少数发生于分娩过程中;个别发生在产后24h内。子痫也是世界范围内构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2年5月待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284例(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7例(妊高征组)及正常妊娠孕妇65例(正常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孕妇的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并予比较。以90ml/min.1.73m2为临界值,GFR小于该值的57例患者记为子痫前期伴肾功能损害组(即A组),GFR大于或等于该值的227例患者记为子痫前期无肾功能损害组(即B组),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指数(SI)、每搏量(SV)、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周围血管阻力(SVR)、心肌加速度指数(ACI)、速度指数(SV)。结果:子痫前期组出现BUN、UA异常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妊高组和正常组(P<0.01);子痫前期患者Scr、BUN和UA较妊高组、正常组明显身高;而GFR显著降低;子痫前期伴肾功能损害组SBRI、SVR显著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而CI、CO、SI、SV、VI显著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均<0.01)。结论:子痫前期可引起肾功能受损,其孕妇心输出量的降低和外周阻力的增大是发生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283例及妊娠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各100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妊高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肾功能指标,并采用无创监测系统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BUN)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和对照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低于妊高症组和对照组,子痫前期组24h尿蛋白(24hpro)较妊高症组显著升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Scr、UA、BUN、24hpro及肾功能损害率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肾功能损害组平均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SVR)、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显著高于子痫前期无损害组(P<0.05),而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显著低于无损害组(P<0.05)。CO、SV、SVR与子痫前期患者GFR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可出现靶器官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与病情严重性有关,心功能下降和外周阻力增大是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常妊娠中、晚期与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勤  林建华 《上海医学》2005,28(9):731-733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中、晚期与分娩期母亲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采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30名孕妇在正常妊娠中、晚期及分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①与妊娠中期(孕24~28周)比较,妊娠晚期(孕28~32周)血流动力监测仪检测心率和心排出量增加13.0%和11.0%(P(0.05),平均动脉压下降8.6%,外周血管阻力下降14.8%(P〈0.05)。②与妊娠晚期比较,第一产程心排出量增加9.2%(P〈0.05),平均动脉压增加5.4%,收缩时间比率下降21.0%(P〈0.05),左心室做功量增加16.4%(P〈0.05);第二产程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均达峰值,平均动脉压和外周阻力较第一产程增加11.5%和23.0%(P〈0.05),心排出量下降6.5%,左室做功量增加11.3%。结论妊娠晚期心排出量明显增加,通过心率加快、增加心肌收缩、降低后负荷以适应血容量的增加,并维持在高水平直至足月。分娩期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血流动力学改变更明显,而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最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患有早期和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病病的妇女及其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孕24~34周患有先兆子痫、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计数综合征或妊娠高血压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妇女。分别在入院及产后3个月时测定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在分娩时抽脐带血样测定新生儿水平。游离T4(fT4)水平<9pM。结果:在病例组中,26例(33%)妇女fT4水平<9pM,在妊娠期伴自发的正常化调节。妊娠晚期,病例组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10例同期正常对照孕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产后3个月,97.5%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10%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凝血-纤维活性与血小板指标变化的关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2例先兆子痫患者(先兆子痫组又分轻、重度先兆子痫组)、54例妊娠妇女(妊娠组)以及37例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纤维活性和血小板的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先兆子痫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凝血酶时间(TT)与轻度先兆子痫组和妊娠组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先兆子痫血小板计数(PLT)较妊娠组及非妊娠组明显减少(P〈0.01),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MPV)增高(P〈0.01)。重度先兆子痫PLT、PDW与轻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先兆子痫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先兆子痫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指标远远超过妊娠妇女及非妊娠妇女,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纤维活性平衡失调,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