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国内大、中型水电站尾水壅高情况的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并对尾水堆渣的现状、原因、影响、处理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重点就尾水堆渣清理方法,效益及其清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共同性意见,可供尾水堆渣清理工作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布垭水电站运行初期,尾水河床形成冲坑和堆渣,抬高了尾水位,对发电有不利影响。清渣以后,发电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刘家峡水电站尾水河床,在电站施工期及运行初期因各种因素影响,造成河床内堆渣、冲坑交替发生,局部河段河底高程已抬高了10m,水下地形已稳定。若采取措施,在局部河段清渣,尾水位高程降低,发电量增加,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4.
贺龙水电站尾水清渣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通过对贺龙水电站尾水清渣的分析 ,指出该电站在施工期间进行的尾水清渣效益显著 ,并仍有进一步清渣的必要 ;同时提醒水电站管理者 :电站尾水清渣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凤滩扩建工程尾水出口水下混凝土围堰与尾水闸门和永久建筑物距离小,受河水位变化和工期制约,不能分层爆破拆除,同时要满足水下清渣块度要求,爆破规模和难度大。采取微差抛掷爆破技术、基坑内充水方案,一次爆破成功。尾水闸门和永久建筑物未受影响,水下清渣顺利。可见爆破方案的设计是合理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1989年12月,由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交通部长江航道局、甘肃省电力工业局、刘家峡电厂和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派出的专家组,对刘家峡、八盘峡水电站尾水清渣方案进行了研讨,现就施工方案作一简单介绍。(一) 刘家峡水电站尾水清渣的施工方案1.基本情况水电站尾水渠内堆积多为直径大于40cm  相似文献   

7.
能源部电力司于1992年5月29~31日在湖南省柘溪水电厂召开全国水电站尾水清渣工作现场会议,参加会议有各有关网、省局、水电厂、设计院、施工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单位代表。会前水科院水力学所和十三局受部电力司委托,对全国有关水电厂的尾水(?)高和清渣情况进行一次广泛调查,为开好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弃渣场地形、堆渣形式的分析,进行堆渣量计算方法比较。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等高线法进行弃渣场堆渣量计算,等高线法在计算弃渣场堆渣量时,由于求积仪误差、图纸变形误差和等高线位置误差的存在,往往使得计算结果精度不高。文章引入解析法计算弃渣场堆渣量,解析法在计算横断面面积时精度高。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作中2种方法都可应用于弃渣场堆渣量计算,2种方法各有长短。文章认为等高线法断面法计算简便,但精度不高,当弃渣场堆渣量不大时可用此方法;解析法有足够的精度保证,但是数据提取处理过程较繁琐,建议在大型弃渣场堆渣量计算中采用。  相似文献   

9.
张德化 《水力发电》1992,(10):15-17,35
安砂水电厂装有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15MW。按原设计3台机满发时的尾水位为192.14m,实际上由于施工时遗留有部分弃渣,和电站投产后泄洪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造成尾水河床淤积抬高(约距尾水坑180m处,河床高达192.20m),引起尾水位壅高。在设计流量220  相似文献   

10.
大型渣场堆渣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文章以具体工程为依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探讨了堆渣体材料参数变异性对堆渣体边坡竖向位移的影响,并获得具体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对大型水利工程渣场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营水库清淤弃渣量大、生态环保要求高、弃渣流失导致泥石流等,可能危及下游居民安全和严重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经现场勘探,综合考虑水库弃渣自然方量、弃渣高度要求、挡土墙基础最小埋深等因素,结合SL575-2012《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弃渣场容量、堆渣高度、堆渣综合坡比等特性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弃渣场整体抗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不同运行工况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允许指标,弃渣场整体应力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2.
新建水库工程施工产生大量弃渣,合理选址配套弃渣场,进行限制性因素分析,确定堆渣方案,开展堆渣体稳定计算,细化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以昆明市寻甸县龙泉水库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为例,根据弃渣场区域自然概况,分析弃渣场选址,确定堆渣方案,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细化设计,形成完整的弃渣场防治措施体系,有效预防弃渣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可能发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受建设区周边地形限制,金家沟水库弃渣场只能布设在水库淹没区冲沟内。弃渣堆放可能堵塞原有天然冲沟,降雨冲刷、松散土石渣会导致堆渣失稳。为避免发生弃渣坍塌、滑坡等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结合弃渣场地形地质条件,优选"先做挡土墙、截水沟,后堆渣"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计算表明,挡土墙稳定性和截水沟断面尺寸均满足规范要求。优选的措施能有效截排上游来水,保障堆渣安全稳定,节约工程占地。  相似文献   

14.
以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引水隧洞10号渣场边坡为例,通过数值分析对渣场边坡的堆载过程进行稳定性演化。研究表明,该渣场边坡在堆载过程中,渣体稳定性系数随堆载高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初期堆载的渣体,主要起前缘压脚抗滑的作用,因而稳定性增加;而后期随堆载高度的增加,渣体有加载促滑的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指出保持人为堆载边坡的稳定性应主要控堆载高度,针对该边坡,提出采用顶部减载及地表排水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渣场边坡的合理堆载与后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施工挖填工程量大,往往开挖点、弃渣点较多,由此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若弃渣规划和处理防护措施配置不当,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危害、淤积湖库、恶化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景观格局。通过对天山北坡山区某水利工程的沟道型弃渣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估算渣场容量,进行堆渣方式比选,提出堆渣优选方案和生态弃渣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市第二水源地千岛湖配水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弃渣量及弃渣特点,从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弃渣处置方案:以材质分析为基础,以政府统一指导、市场消纳量为调控主线,依靠砂石开采、加工与利用企业以及生产建设项目,对石渣进行全面、快速资源化综合利用;不能及时利用或不能利用时,可设置弃(堆)渣场,弃(堆)渣场规模根据各区域弃渣消纳能力确定。该方案可大大减小堆渣量及弃(堆)渣场占地面积,减小地表扰动及生态环境破坏范围,减轻环境压力,对于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弃渣场设计是水库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技术,由于弃渣堆放后渣料较松散,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故加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护和水土保持设计至关重要.弃渣场设计一定遵循工程所在区域实际情况,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弃渣场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从堆渣坡度、堆渣高度、渣场边坡及挡渣墙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识别不同因素对弃渣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本文以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典型弃渣场设计情况为基准,基于扰动分析法分析评价挡渣墙尺寸、堆渣坡比、堆渣高度、渣土内摩擦角等4个因素对弃渣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1)、挡渣墙基底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2)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堆渣坡比对K1、K2比较敏感,渣土内摩擦角对K1比较敏感、对K2特别敏感,挡墙尺寸及堆渣高度对K1、K2不敏感。研究结果可为弃渣场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弃渣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泥石流冲沟内布置弃渣场,堆渣将不可避免的占压泥石流的行洪通道,若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对弃渣场上游泥石流冲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危及周边人员、居民房屋和设施的安全;同时,冲沟内堆填的弃渣,若不加以妥善防护,堆渣可能崩塌、滑落,从而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可能会对弃渣场下游的泥石流冲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并对周边居民和设施的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以金沙水电站石家沟弃渣场为例,对泥石流冲沟型弃渣场防护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某工程弃渣场为例,通过建立弃渣场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其内部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并考虑不同堆载过程的渣场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渣场边坡位移变形主要集中在边坡下部,在渣场坡脚处有局部破坏趋势。考虑压坡脚式(顺排)和覆盖式(逆排)两种堆载顺序方式,堆载后对原有边坡整体稳定性造成削弱趋势;但相较而言,覆盖式堆载所产生的最大位移平均值和最大应变平均值均小于压坡脚式,覆盖式堆载优于压坡脚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