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8~2002年广东省血站系统HBsAg检测室内质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中心自1998年2季度开始在全省开展血站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从3季度起,要求各实验室如实回报HBsAg室内质控结果;2000年4月开始去现场调查部分实验室室内质控开展情况;2000年8月下发了《临床免疫学检验室间质控情况调查表》(简称《调查表》),进一步了解全省血站系统室内质控情况;同时通过电话联系方式随机了解实验室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采供血机构实验室总体情况。方法对2003-2004年度全省采供血机构各次室间质评、室内质控结果,以及所用仪器、试剂进行总结,同时采用现场调查、发调查表以及电话联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实验室情况。结果各项目检测符合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常规ELISA检测中变异系数(CV)降到14%左右,但仍存在同一科室质控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的问题。结论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室内质控工作。将实验室常规ELISA检测中变异系数降到15%以下,为更多的实验室选用更有效、直观的控制方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175家医院PT、APTT、Fg质量控制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发现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检测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省检验中心组织1年1次的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现场调查实验室现状、试验的规范化、室内质控(IQC)的开展情况。结果参加室间质控的单位逐次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成绩有所提高;全自动仪器测定的成绩明显优于半自动仪器;配套试剂明显优于非配套试剂;室内质控开展较差。结论加强人员培训,加强试验的规范化和室内质控,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建立实验室各仪器的正常值范围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发现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检测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省检验中心组织1年1次的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现场调查实验室现状、试验的规范化、室内质控(IQC)的开展情况。结果参加室间质控的单位逐次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成绩有所提高;全自动仪器测定的成绩明显优于半自动仪器;配套试剂明显优于非配套试剂;室内质控开展较差。结论加强人员培训,加强试验的规范化和室内质控,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建立实验室各仪器的正常值范围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结果的偏倚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质量控制在检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工作精密度的同时,更好地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评价标准,对2009~2011年共6次54项参加卫生部全国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能力比对验证成绩小于80%)的偏倚和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个不合格项目存在较大偏倚,分析偏倚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室内质控变异较大,存在基质效应及线性问题。改进后再次检测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较为满意。结论当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出现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项目时,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分析,特别是室内质控的分析,处理后重新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更好地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间质评总体情况,增加各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分析2003~2004年全省采供血机构各次室间质评结果。结果随着试剂质量的提高、每次质评后的小结以及对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各项目检测符合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梅毒特异性试验检测符合率有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HBsAg检测中弱阳性样本漏检、梅毒血清学检测非特异方法检出率较低的问题。结论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室内质控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同时选择高质量的试剂,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01~2004年云南省各临床实验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的室问质量评价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各实验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质量。[方法]每年发放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质控血清10支,分2次测定,对其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年来云南省临床免疫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40支质评样本中有3份低值阳性样本,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9%、54.8%和48.2%,阴性样本14支,符合率较高,几乎都在90%以上;使用不同试剂PT成绩存在差异;开展与不开展室内质控的实验室胛成绩差异显著(P〈0.05);使用与不使用酶标仪的实验室门成绩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酶标仪判读,严格开展室内质控的实验室质评成绩明显优于未使用仪器及未开展室内质控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各级临床实验室肿瘤标志物(TM)项目(体液类)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情况与室内质控的数据分析,评估全省实验室该项目分析性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促进实验室质量改进.[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肿瘤标志物项目(体液类)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回报数据和室内质控(IQC)回报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TM项目EQA参评实验室合格率逐年上升;各项目检测试剂分组数据和方法学分组数据经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方法分组各项目统计结果合格率及变异系数(CV)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试剂分组的CV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QC图回报率均值12.75%,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本省TM EQA参评实验室过少,EQA样本的靶值代表性待提高;TM项目EQA的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得分和CV均值与实验室选择的检测系统有关;分组测定EQA结果以电化学发光组准确度最好,试剂分组以进口试剂EQA结果精密度较好.全省各实验室应加强室内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曾艳芬  叶晨 《检验医学》2006,21(6):687-689
目的通过肿瘤标志物室问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全省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质量和各临床实验室问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通过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要求各参评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问内分别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糖抗原(CA)153、CA125、CA199、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9个项目,其中β-HCG、β2-MG、铁蛋白不作评价,按试剂分组统计结果作出评价。结果2年共计发放12支质控品。2004年有50家参评单位,优秀率为40.0%,总合格率为58.0%;2005年有99家参评单位,优秀率为51.5%,总合格率为63.7%。按试剂分组统计变异系数(CV)〉50%的共有30组。结论我省2年来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各实验室对质控品的测定结果离散度大,各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不理想。其原因是目前各厂家试剂的量值溯源、定标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选择可靠的方法,选用优质的试剂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提高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质量和各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开展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工作,了解湖北省临床化学常规项目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为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收集2007~2010年湖北省临床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的数据,从参加实验室的构成比、回报率;比对项目的不合格率、实验室间的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组织20次比对活动,参加实验室数分别为40,113,142和170个;平均回报率为78.9%,15个项目的全省数据平均变异系数在5%以内,93%的实验室SDI和CVI值满足要求.结论 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评价活动,可以督促实验室规范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为室间质评提供有益的补充,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能为实验室间结果的互认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必须做好各级血站实验室免疫学检验的室内全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1989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简称:检验中心)受卫生部医政司的委托,对全国血站系统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量控制的培训工作.在质评工作中,发现开展质控的实验室,质评的成绩呈稳定状态,反之呈好坏交替不稳定状态.鉴于国际上对免疫学检验的质控并无可借鉴的固定模式,又基于国内血站系统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检验中心推出以国际上生化质控的通用方法,结合免疫学检验特殊的"即刻法"质控,及以临界值为质控重点的血站实验室免疫学检验质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部分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分析和纠正的实例分析,介绍对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分析方法及对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工作体会。方法对4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实例分析。结果在分析室间质评未通过项目时首先要分析室间质评结果的偏差情况,从而对室内质控、校准、仪器的维护保养、试剂等方面加以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对于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项目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注意其偏倚情况,及时发现消除系统误差;室内质控的失控、漂移对室间质评的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实验室应认真监测室内质控结果;室间质评的评价方法尚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各项目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对不能归组的仪器或方法评价不够客观公平;室间质评样本的基质效应会对某种试剂或方法产生影响,不同室间质评组织对同一项目的评价存在差异。结论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室间质评结果,通过其他比对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回顾10年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情况,总结质控工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1998-2007年度参加血站系统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的室间质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分析。结果参加国家级的室问质评符合率是98.6%;省级室间质评符合率是99.5%。结论个别项目的检测存在漏检。要保证血液的质量,要继续加强在职检验人员特别是新参加工作人员的理论及技术培训,要提高检验人员质控意识,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验室的质控方法与规则,同时选择高质量的试剂。只有建立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基础之上,规范室内质控工作,才能向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临床血液专业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质控管理现状调查、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评(EQA)PT得分成绩等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结果在用的血液分析仪有37种型号、试剂有23种.使用统一质控品的实验室约占50%。IQC统计资料表明,临床血液4个项目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血小板误差很大;近两年各地市EQA成绩虽有提高但仍有20%左右不合格实验室。结论目前尚不具备在县级以上医院间广泛开展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基础。但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措施(统一校准、统一室内质控品、统一质控规则)和在联网实时监控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区域性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状况,使免疫球蛋白类检验逐步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我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试剂盒临床使用评价及检验方法学评价。结果参加全国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从1994年一季度的153家增加到1997年一季度的285家。对质控样品检测的准确性逐步提高。试剂盒临床使用质量评价反映出进口试剂质量优于国产试剂,散射比浊法检验试剂优于免疫单扩散法检验试剂。方法学评价反映出散射比浊法在检验的准确度及精密度方面要优于免疫单扩散法。结论开展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检验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试剂盒的选用及检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的工作质量和各实验室间差异,发现各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1,2],本中心从2002年起,连续3年对全区38家采供血机构(包括中心血库和单采血浆站)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现将室间质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室间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发放质控物与派观察员现场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2,3],前者为每年按季度4次发放质控品,后者则采取不定期不通知的方式派员携带质控品到实验室,制定采用常规方法检测规定的一组标本,进行评价。1.2质控品进行室间质评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调查2005~2007年湖南省临床血液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总体情况,对全省检验水平和检验质量提出今后工作的注意事项.方法 通过每年两次定期向全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临床血液学实验室寄发质评样本,用Clinet EQA 软件对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结合回报的室内质控图、不定期的现场检测和调查来对实验室的质评活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三年来血液参评实验室数逐年递增(从269家上升到315家);平均90.9%的实验室质评成绩是合格的;WBC,HGB,PLT三项指标检测结果合格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都能达到90%以上),但不够稳定;HGB检测结果的批间变异系数较小(在2.50%~3.78%之间);WBC和PLT检测结果的批间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从2.43%~14.80%,9.41%~23.51%),主要表现在对异常浓度样本的检测上.结论 大部分血液参评实验室成绩是满意的,导致少数实验室质评成绩失败(尤其对异常浓度样本检测出现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质控物和校准物的混用,操作不规范,室内质控开展不到位,实验室缺乏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室间变异现场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的室间变异,比较不同质评材料对室间质量评价的影响及不同分析方法间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被调查的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生化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完成调查样本(5份混合人血清及2份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由调查人员当场取回。结果同批质控品用于现场调查及日常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统计结果显示:除肌酸激酶(CK)两者变异系数(CV)接近外,其他所有调查项目,前者的均大于后者;不同检测系统检测人血清与质控品各调查项目的统计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LP)项目,人血清的CV小于质控品的CV;其他项目的CV均接近;方法分组统计结果显示:同一项目同方法相近浓度水平质控品的CV无明显大于人血清的CV。同一项目不同方法组均值比较,多数项目组均相近,肌酐低浓度时,Jaffe’s动力学法与酶法组均有差异;血糖项目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氧电极法)、尿素项目的二乙酰一肟法较其他方法组组均偏低。结论现场调查的结果更能反映临床实验室间的结果变异。两种质评材料比较,调查质控品ALP的测定有较人血清明显的基质效应;而对于其他项目,未见有明显于人血清的基质效应;同一项目不同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EQA应视方法不同分组评价;为了保证基于统计学评价结果的意义以及更多的实验室结果能够互认,分析方法的相对集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县乡镇卫生院实验室血液分析4项指标的实际检测能力,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和提高血液检验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专人用同一批号的质控品现场测试室间评价方式,收集18所乡镇卫生院的血液分析4项现场考核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8所乡镇卫生院实验室血液分析4项检测合格率依次为WBC 77.8%、Hb 66.7%、RBC 66.7%和PLT 88.9%.结论 乡镇卫生院的血液实验室检测质量亟需加强,市临床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血液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督导,乡镇卫生院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在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做好室间质评,促进现场测试水平的提高,增强实验室间的可比性,确保血液分析4项检测结果 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该地区一级医院尿液干化学分析的检测质量。方法由检验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将5份高、低值尿液质控物带到参控实验室,与常规样本同时测定,观察质评标本预期结果及全市一级医院实验室各检测项目的合格情况。汇报结果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88》能力比对检验进行评价。结果25家参控单位对低值尿液质控物十项分析平均合格率为97.2%,对高值尿液质控物中WBC、KET、URO、BIL、PRO的测定平均合格率均低于90%,分别为74.7%,69.3%,54.7%,80%和76%。结论加强一级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