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联网正在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传感网络系统在水利工程实际应用已初具规模,水利行业具备发展物联网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在传感网络的支撑下,水利部门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又出现了一次新的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物联网。物联网是利用条码、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射的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技术被社会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经济信息的发展。基于此,介绍了物联网信息的概念和演进历程,分析了物联网的构造体系和关键技术,进一步研究了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星  张伟  黄罡  李隘鹏  郭文忠  陈国龙 《软件学报》2014,25(8):1696-1712
无线传感网是物联网的核心,主要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感知问题,通过散布在特定区域的成千上万的传感器节点,采集环境中各种信息并连接到互联网上.然而,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是实时的、数量庞大且无良好结构的,要将采集到的数据映射到应用系统的问题域空间,就不得不编写大量的映射代码.为了快速定制和开发物联网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时模型的无线传感网管理方法:首先,在传感设备管理接口基础上构造运行时模型,并维护运行时模型与采集到信息的数据同步;其次,基于运行时模型,对不同传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定制、抽取和合并,实现通过组合模型对场景中不同的传感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最后,通过模型转换,实现组合模型到应用场景模型的映射,从而能够面向应用场景进行物联网系统的开发.还实现了基于运行时模型的智慧社区原型系统,并对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初识物联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以实现信息的交换与以及对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本文研究内容主要针对物联网的发展、原理、特性以及物联网相关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物联网是将激光扫描仪、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等信息传感技术集为一体的一项技术。物联网的存在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变和提升,是有着巨大经济价值的重大体现。本文通过对物联网应用的研究进行概述,随后阐述了计算机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于双红 《福建电脑》2014,(11):128-129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各种物品互为连通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革,前景广阔,趋势诱人。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网中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物联网已提升到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高度。无线传感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应用越来越广,其安全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介绍无线传感网特性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无线传感网存在的安全问题,为无线传感网安全研究和应用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浅析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交换与智能化管理。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物联网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在2013年4月召开的第四届物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物联网产业是信息产业重要的新的增长点,物联网应用是新兴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由物联网的定义可知,它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图1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架构示意图。该图中显示出从感知到传输到支撑到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框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物联网是基于信息数据采集的传感设备,将物品信息与互感器相连接,信息上传至网络后可进行分享,并实现信息智能化识别及地理定位。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智能均在物联网中广泛应用。基于此,分析了物联网,在此基础上,针对人工智能、计算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个人观点与认识,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如今,物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而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物联网的核心部件为传感器,特别是光纤传感器,它和其它的类型的传感器所不具有的优势,而物联网主要有四个技术构层,它们是应用接口、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传输网络和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我们将会看到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的存在,这些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不同的环境参数,比如温度、重力、光电、声音、震动和位移,这些传感器为物联网提供最原始的数据信息。当前,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对物联网的界定、构成以及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重点是对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加以详细阐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行业动态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4):103-103
我国提交传感器服务规范角逐物联网国际标准 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3月29日表示,由我国提交给ISO/IECJTCl(ISO/IEC信息技术委员会)的一项关于“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和接口规范”的国际标准提案,已通过新工作项目(NP)投票。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力争掌握相应的话语权。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目前的发展情况与互联网起步之初非常相似,我国政府目前在标准制定、基础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将有利推动国内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但是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与行业应用才能促进物联网长久发展。具体到国内资本市场而言,目前的投资机会主要存在于信息采集领域、信息传递领域,未来机会则存在于行业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的概念提出已有近10年的历史.到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明确提出"物联网经济促进论"、中国政府温家宝总理关于物联网的两次讲话,以及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突破传感网和物联网关键技术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人们对物联网关注度空前提高,又一度掀起了物联网热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物联网的原理和架构,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构建以物联网关键技术为基础的运营平台;对网络环境下的车间作业调度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物联网技术平台,利用平台中的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将采集到的车间底层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待加工零件的实时信息采集和识别,进而通过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循环结构实现车间底层、管理层和用户层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车间现场数据采集的实时化、自动化和可视化使企业信息实现全程"透明"管理,实时监控生产加工过程,为企业在智能生产领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实质上是在强化通讯与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将物品进行定位、识别、跟踪、管理与监控等。建立物联网的目的在于运用传感技术和识别技术等多种信息化高级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上主动实现实物间的信息交换。本文试就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的一些相关问题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物联网的感知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侯荣旭 《电脑学习》2010,(5):55-55,62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而作为传感网的基础与核心部分,感知层着重于对事物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本文给出物联网感知层及其主要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温室大棚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物联网模块、STM32单片机、云服务器和手机APP四大部分组成,能实现单片机、云服务器、物联网模块、手机APP之间的通信,具有稳定性较高,容易维护,远程控制,使用操作简单等优点.采用摄像头、温湿度、电机等各种传感模块所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物联网模块将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通...  相似文献   

19.
《自动化与仪表》2010,25(7):36-36
不论是美国的"智慧地球"、日本与韩国的"U社会"战略,还是国内的"传感中国",都昭示着物联网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2009年11月被确定为我国今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集RFID、WSN、传感、感知/识别等技术于一身的物联网已经在其相关产业中掀起一股强劲的发展热潮,工业无线网络市场也随之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和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已是必然。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伯林表示,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物联网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农业物联网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帮助种植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农业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并使种植者实现远程控制。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将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同时为种植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