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外射电源变化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评述河外射电源变化的观测进展。首先对几个射电变源的一些专门术语和定义作介绍。然后叙述在整个频谱上各种变化测量的结果,包括流量、频谱和偏振的变化。讨论了VLBI对变化研究的重要影响。简要地触及短时标变化引发的逆康普顿灾变的理论问题,最后,强调指出了多波段同时观测河外射电源在深入了解活动星系核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南天区5GHzVLBI普查式观测结果.首次观测是在1992年11月期间进行的,共观测了23个河外射电源,获得了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高分辨率的射电图象.有15个射电源呈现核喷流结构,1个有双向喷流,3个未分解,末发现有致密观源.在16个核喷流(包括一个双向喷流源)源中有11个呈现弯曲喷流现象.此外还首次发现有3个源中可能有超光速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3.
南天区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报道南天区5GHz普查式观测结果,首次观测是在1992年11月期间进行的,共观测23个河外射电源,获得了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高分辨率的射电图象,有15个射电源呈现核喷流结构,1个有双向喷流,3个未分解,未发现有致密双源,在16个核喷流(包括一个双向喷流源)源中有11个呈现弯曲喷流现象。此外还首次发现了3个源中可能有超光速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4.
射电天文观测需要事先对射电源分布及天空背景有清晰的了解。目前国内射电天文台站缺乏射电天空与观测源分布可视化软件来对射电天空背景和观测源进行显示。开发一款简洁、移植性强的可视化软件,方便观测者直观地了解射电天空,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观测计划。该软件使用C语言及PGPLOT子函数库编写,在Linux系统下运行,实现了星空的实时查询和按时查询,并支持用户更改观测台站、天空背景和射电源表等。该软件具有很好的扩展能力,将面向国内各天文台站及天文爱好者开源发布。  相似文献   

5.
Hunstead在1972年发现的河外射电源的低频变化,对于阐明这类天体物理性质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本文评述了这方面研究所使用的仪器、观测方法以及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指出,进一步观测以扩充变源星表并进行有关变源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类河外天体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们获得河外射电源的第一个结构图像以来,30多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时间的后半期,人们对许多源中的喷流状结构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分析所获得的有关喷流的第一代结果。这包括高分辨率观测,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等诸方面的成就。在本文 详细地讨论河外射电源中的喷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我们对河外射电源的低频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内容包括:1.低频观测技术(行星际闪烁,月掩源技术,低频综合孔径和低频甚长基线干涉仪);2.河外射电源的低频结构(展瓣结构,致密源结构和低频变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VLBI观测得到的河外射电源致密核core的视角大小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对单个源平均上视角大小近似反比于观测频率,与目前的模型相一致。在5GHz上,在红移范围0.04<z<2.5内,平均的core视角大小近似为常数,在非均匀喷流模型框架下,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河外射电源致密结构中磁场存在着演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云南天文台40 m天线上开展射电天文研究,使用它进行了河外射电源流量试观测。通过对河外致密源进行ON/OFF跟踪观测,得到射电源的流量变化曲线。但数据质量并不理想,说明系统存在一些问题。随后,根据对该望远镜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无线电环境干扰现状的考察,以及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北京天台ABTC巡天观测中的部分资料--20幅CCD图像,通过IRAF处理软件和底片常数法,归算得到4个河外射电源光学对应体的光学位置,参考星表为最新的CAMC星表;同时对本结果与射电位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王霖  谢瑞祥  汪敏  许春  刘玉英 《天文学报》2004,45(4):389-401
利用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7-7.6GHz)于2001年10月19日观测到的复杂太阳射电大爆发,呈现出许多有趣的特征,结合NoRH(Nobeyama Radio Heliograph)的高空间分辨率射电成像观测及TRACE(Transition Region and Coronal Explorer)在远紫外(EUV)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成像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爆发的射电频谱特征和微波射电源的演化以及它们与复杂的EUV日冕环系统的关系,该爆发是一个双带大耀斑的射电表征.前一部分以宽带(从厘米到米波)爆发为主,机制是回旋同步辐射,所对应的是环足源的辐射;后一部分以窄带(分米到米波)分米波爆发为主,机制是等离子体辐射和回旋共振辐射的联合,对应的是环顶源的辐射。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四个方面综述星系闭的射电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星系闭中的分立射电源,特别是cD星系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和结果。继而介绍了星系闭中射电晕的分类、目前的观测结果和理论解释。星闭中的磁场主要由射电研究得出,在本文中对此也作了适当的介绍和讨论。最后还简介了在星系闭射观测中发现的relic射电源。  相似文献   

13.
本对VLBI观测得到的河外射电源致密核core的视角大小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对单个源平均上视角大小近似反比于观测频率,与目前的模型相一致。在5GHz上,在红移范围0.04<z<2.5内,平均的core视角大小近似为常数,在非均匀喷流模型框架下,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河外射电源致密结构中磁场存在着演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分析了1968年9月22日新疆日全食3.2、11.1和21厘米波长的射电观测资料,得出了射电源的流量和活动区活动性的关系、射电源辐射与谱斑及黑子的相关等观测结果。另外,从综合三个波段的资料通盘考虑了射电源流量值的误差分析、射电源的角径和高度、射电食甚、射电太阳等效半径和日面小爆发等。  相似文献   

15.
高频VLBI观测揭示出河外射电源在pc或者亚pc尺度上大都有核-喷流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对平谱致密射电源中毫角秒尺度的子源,能以相当高的概率观测到它的视超光速现象。多频观测可监测到一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特别在射电激变源中这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与宽带内(从光学到γ射线)的爆发相关。且得到的一些源的核区谱指数分布,为确认源的VLBI核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频VLBI观测揭示出河外射电源在pc或者亚pc尺度上大都有核-喷流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对平谱致密射电源中毫角秒尺度的子源,能以相当高的概率观测到它的视超光速现象。多频观测可监测到一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特别在射电激变源中这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与宽带内(从光学到γ射线)的爆发相关。且得到的一些源的核区谱指数分布,为确认源的VLBI核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7~7.6GHz)”于2001年10月19日观测到的复杂太阳射电大爆发,呈现许多有趣的特征。本文结合NoRH的高空分辨率成像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爆发的微波射电源区的演化特征及与射电辐射特征的关系。还发现微波源的缓慢运动,这可能与爆发所伴随的CME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弧长差选源方法和共同基本源指向维持模型,并参照当今各河外射电源观测表之间的相互独立性,组建了1988至1993各年度的综合河外射电源表,即N-Cat系列综合表。检验结果表明,N-Cat系列表中坐标系是统一的,其指向维持精度高于0.1mas,明显好于A-Cat系列表和IERS系列表,这充分肯定了弧长差选源方法和共同基本源指向维持模型的优越性。文中部分结果显示,1992年与1993年的IERS综合表之间存在显著指向差异,对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星际介质的折射闪烁解释在BL Lac天体0716+71中观测到的射电快速变化的结构函数,确定了对射电源的结构和散射介质特性所提出的条件,为了解释这个源内观测到的射电变化的“快模式”和“慢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射电源内致密结构的角径或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射电变化和光学变化的相 性仍然是折射闪烁解释的难于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述河外射电变源模型的研究,把变源模型归纳为四类:(1)非相对论性膨胀模型;(2)相对论整体运动模型;(3)相对论膨胀模型;(4)低频变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