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90例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60岁~84岁(65岁±6.8岁),病程2月至19年(4.8年±3.2年);1级高血压(轻度)24例,2级高血压(中度)20例,3级高血压(重度)14例.伴有高脂血症32例,伴有脑血管意外4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1岁~85岁(66岁±岁),病程3月至20年(5.0年±3.5年);1级高血压(轻度)13例,2级高血压(中度)11例,3级高血压(重度)8例.伴有高脂血症19例,伴有脑血管意外2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王学军  王莹 《心脏杂志》2013,25(2):254-004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2年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4例,均为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分级符合NYHA标准)。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试药组:12(男8,女4)例,年龄(51±5)岁。对照组:12(男7,女5)例,年龄(50±6)岁。2组心功能各Ⅲ级8例,Ⅳ级4例。同时除外终末状态心力衰竭及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2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压级别不同的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淋巴细胞上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1.3钾通道)表达的差异。方法从2018年1-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和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柴窝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初诊且未经治疗的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高血压1级组30例,年龄(49.2±9.1)岁,高血压2级组30例,年龄(53.2±8.3)岁,高血压3级组30例,年龄(53.1±9.9)岁;血压正常的哈萨克族健康体检者30名(男女各15名)为对照组,年龄(49.0±9.8)岁。收集静脉血,分离T淋巴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Kv1.3钾通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1、2、3级组的Kv1.3钾通道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1.55±0.54)、(1.75±0.72)、(3.12±1.40)比(1.08±0.49),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1、2、3组的Kv1.3钾通道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0.17±0.04)、(0.18±0.06)、(0.40±0.17)比(0.11±0.04),P0.05];与高血压1、2级组相比,高血压3级组Kv1.3钾通道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0.42±0.21)相比,高血压2级组(1.82±0.71)、高血压3级组(2.33±1.02)TNF-αmRNA相对表达增高(P0.05);与对照组(0.27±0.11)相比,高血压1级组(1.10±0.64)、高血压2级组(2.68±1.26)、高血压3级组(2.99±1.57)IL-6 mRNA相对表达增高(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上的Kv1.3钾通道在新疆哈萨克族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都增加,其中在高血压3级患者当中的表达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1999-01~1999-06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AMI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55~68岁,平均60±3岁,心前区持续疼痛时间为2~10h(6.5±1.2h),心功能NYHA标准分级,级3例,级2例。级中1例血压低于90/6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2例,前间壁2例。1.2 冠状动脉造影及溶栓治疗 左前降支主干闭塞2例,右冠起始部闭塞2例,左前降支主于 右冠中段同时闭塞1例,所有梗死相关动脉均100%闭塞,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为0级。经导管向…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可在缺氧的心肌细胞上表达。我们观察了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s ICAM- 1的水平 ,以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浆 s ICAM- 1的变化 ,以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心衰的机制。临床资料 :心衰组 90例 ,系 2 0 0 2年 1月至 8月在我院住院的心衰患者 (按 NYHA分级标准 ,心功能 ~ 级 ) ,随机分两组 :1依那普利组 :男 31例、女 14例 ,年龄 36~ 82岁 ;其中心功能 级 8例、 级 2 3例、 级 14例。2常规治疗组 :男2 8例、女 17例 ,年龄 39~ 80岁 ;其中心功能 级 9例、 级2 1例、 级 15例。对照组为健康查体正…  相似文献   

6.
1999年3月至2001年7月,我们采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0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将60例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17例,女14例 ;年龄45~80岁,平均62±9岁;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9例、Ⅲ级14例、Ⅳ级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 年龄48~79岁,平均67±8岁;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6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有文献报告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及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1~4〕,但对老年人CHF的治疗观察未见临床报道。1 对象与方法观察对象选自我科2 0 0 2年5月~2 0 0 3年6月门诊和住院老年CHF病人2 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6 0~82岁( 6 8±6岁)。其中伴高血压10例,冠心病7例(陈旧性心梗4例) ,风心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病程2个月~8年。治疗前按心功能NYHA分级:心功能 级4例, 级15例, 级2例。所有观察病人口服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分装) ,首次4 0 mg/ d,3d后无不适反应增至80mg/ d,根据体重…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与因特芬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5月我们联合应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61例 ,并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的 5 5例患者作对比观察 ,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按 2 0 0 0年 (西安 )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 诊断为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共 116例。联合用药组 61例 ,男 49例 ,女 12例 ,年龄 19~5 4岁 ,平均 (3 2 1± 9 9)岁 ,病程平均 3 5年 ;干扰素组 5 5例 ,男 48例 ,女 7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 3 2± 8 7)岁 ,…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16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6例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我科 2 0 0 0年 10月以来的入院病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2 9~ 60岁 ,平均 (4 7 75± 11 47)岁 ;病程 1~ 2 3年 ,平均(10 5 3± 7 0 3 )年。肝硬化病程 1~ 4年 ,平均 (1 87±1 14 )年。诊断符合 2 0 0 0年 9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HAV、HCV、HEV、HGV感染 ,亦无酗酒者和糖尿病患者。其肝功能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上限 ;Child -Pugh分级 ,B级 10例 …  相似文献   

10.
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32 4例有症状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 ,根据有无心房颤动 (房颤 )分为 2组。房颤组 1 84例 ,其中男56例 ,女 1 2 8例 ,年龄 2 9~ 74岁 ( 4 7 1 2± 9 87岁 ) ,心功能Ⅱ级 80例 ,Ⅲ级 86例 ,Ⅳ级 1 8例 ;窦性心律 (窦律 )组 1 4 0例 ,其中男 32例 ,  相似文献   

11.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旨在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 (CHD)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选择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HD心力衰竭患者 6 7例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合并高血压者 6例、稳定性心绞痛 (SA)合并高血压者 2 9例 ,所有患者均曾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心功能Ⅱ~Ⅳ级 (NYHA) ,年龄 4 0~ 76 (6 0 0± 9 9)岁。随机分为两组 :(1)治疗组 33例 :其中OMI患者 15例、UA者 4例、SA者 14例 ,平均年龄 (5 9 7± 10 2 )岁…  相似文献   

12.
高宗玲 《山东医药》2003,43(11):22-22
糖尿病发展到糖尿病肾病 ( DN)时尿蛋白持续阳性 ,肾脏病理损害进入不可逆阶段 [1]。在蛋白尿出现之前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2 ] ,可以预防 DN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对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尿β2 -微球蛋白 ( β2 - MG)、Ig G及 β-半乳糖苷酶 ( GAL)含量进行了测定 ,旨在探讨其诊断 DN的价值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 96例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 ) ,其中男 63例 ,女 33例 ;年龄 ( 4 4.2± 1 4.6)岁 ;对照组为 46例健康体检正常者 ,其中男31例 ,女 1 5例 ;年龄 ( 4 0 .1± 1 1 .2 )岁。1 .2 方法…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期间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121例,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随访12周,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CHF病人73例,包括治疗组45例,对照组28例.73例病人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8岁~76岁(58.3岁±8.37岁),均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心病11例,缺血性心脏病34例,高血压病19例,扩张型心脏病9例.采用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36例,Ⅳ级16例.两组病人治疗前临床特征及心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摄氧效率特点,并分析其对于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59例,其中男53例,女6例;年龄42 ~80岁,平均(62±9)岁;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再分为Ⅰ级组15例、Ⅱ级组16例、Ⅲ级组19例、Ⅳ级组9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29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及斜坡式功率递增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采用逐次呼吸法对呼吸交换参数进行收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慢阻肺组摄氧效率斜率(OUES)和摄氧效率平台(OUEP)[(1.9 ±0.3) L· min-1·lg(L·min-1)-1和(31 ±5) m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0.4) L·min-1 ·lg(L· min-1)-1和(35 ±4) m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7和3.39,均P<0.01);Ⅰ级组OUES、OUEP和无氧阈时的摄氧效率[(2.09±0.31)L·min-1·lg(L·min-1)-1、(34±5)和(34±5)ml/L]与对照组[(2.23 ±0.39)L·min-1·lg(L·min-1)-1、(35±4)和(34 ±4) m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36 ~ 1.49,均P>0.05);Ⅱ~Ⅳ级组OUES[(2.05 ±0.26)、(1.76±0.28)和(1.63 ±0.19)L·min-1·lg(L·min-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3±0.39) L· min-1·lg(L· min-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2~5.26,均P<0.05);Ⅱ~Ⅲ级组OUEP和无氧阈时的摄氧效率[(31±4)和(31±5)ml/L、(29 ±5)和(29 ±5) m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4)和(34 ±4) m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8~4.83,均P<0.05);慢阻肺组OUES、OUEP和无氧阈时的摄氧效率与运动耐力(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均呈正相关(r值为0.500 ~0.625,均P<0.01).结论 慢阻肺患者的摄氧效率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与患者的运动耐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角膜K-F环分级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6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眼科就诊或会诊的WD患者63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进行K-F环分级。给予所有患者D-青霉胺治疗2~6个月。结果 在63例WD患者中,发现角膜K-F环1级8例,2级14例,3级41例;临床肝型35例,脑型16例,其他类型5例和混合型7例,肝型、脑型、其他型和混合型患者角膜K-F环3级占比分别为62.9%、75.0%、60.0%和57.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6月末,22例角膜K-F环3级肝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38.3±5.4)μmol/L和(92.4±10.5)U/L,显著高于9例2级患者【分别为(25.9±8.8)μmol/L和(46.5±11.3)U/L,P<0.05】或4例1级患者【分别为(16.3±3.2)μmol/L和(36.4±5.7)U/L,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銅蓝蛋白水平分别为(26.4±6.4)g/L和(90.8±18.6)mg/L,显著低于2级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比值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心内科收治的150例心衰患者,分为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Ⅱ级组(54例)、Ⅲ级组(48例)及Ⅳ级组(48例)。检测所有患者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以及血浆脑钠钛(BNP)、血清ApoA1、ApoB水平,计算ApoA1/ApoB比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YHAⅡ级、Ⅲ级、Ⅳ级心衰患者LVEF[(37.29±6.25)%比(34.66±5.90)%比(32.55±5.23)%]、SV[(36.40±4.18)ml比(34.05±3.49)ml比(31.72±5.44)ml]、CO[(3.71±0.59) L/min比(3.39±0.43) L/min比(3.17±0.44) L/min]、CI[(2.16±0.50) L·min~(-1)·m~(-2)比(1.76±0.37) L·min~(-1)·m~(-2)比(1.44±0.43) L·min~(-1)·m~(-2)]水平及血清ApoA1/ApoB比值[(1.17±0.44)比(0.98±0.28)比(0.65±0.24)]依次显著降低,血浆BNP[(469.23±63.12) pg/ml比(612.52±80.34) pg/ml比(822.96±97.22) pg/ml]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或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poA1/ApoB比值与LVEF、SV、CO、C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2~0.603,P0.05或0.01),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25,P=0.002)。结论:心衰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ApoA1/ApoB比值越低,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探讨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28例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进行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多个瓣膜病变等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男性8例,女性20例,年龄65~77岁,平均(70. 5±3. 48)岁,体表面积1. 55~1. 72 m~2,平均(1. 63±0. 05) m~2。按病因分类,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17例,先天性二叶畸形6例,风湿性改变4例,其他病变1例。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级6例,Ⅲ级20例,Ⅳ级2例。同时合并疾病包括冠心病5例,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心房颤动7例,既往卒中史6例。手术前超声心动图测主动脉瓣环径(17. 5±1. 02) mm,平均跨瓣压差(59. 8±10. 2) mm Hg (1 mm Hg=0. 133 k Pa)。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05. 0±18. 8)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1. 0±17. 1) min。实测主动脉瓣环径(18. 1±0. 87) mm,应用Nick法扩环25例,Nuez法3例,扩环后主动脉瓣环径(22. 2±0. 93) mm,平均增加(4. 13±0. 78) mm,平均替换瓣膜尺寸(21. 8±0. 99) mm,预期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10±0. 07) cm~2/m~2。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7例,左心耳切除术7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3. 6%),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开胸止血术1例,急性肾衰竭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并发症1例,临时起搏治疗6例。出院时平均跨瓣压差(13. 14±2. 14) mm Hg,超声实测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12±0. 07) cm~2/m~2,仅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手术后2年,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临床评估。24例患者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患者平均跨瓣压差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59. 8±10. 18) vs.(13. 8±1. 93) mm Hg,P 0. 01;(151. 3±9. 95) vs.(110. 6±6. 95) g/m~2,P0. 01]。5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19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得到逆转,8例患者仍存在轻度左心室肥厚。随访时平均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09±0. 09) cm~2/m~2,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结论: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近中期疗效良好,既有效避免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现象,又避免了长期抗凝所致的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光量子疗法在糖尿病足治疗的观察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足部溃疡、坏疽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改善患肢的缺氧及血液循环是促进溃疡愈合的关键。我科自1991年起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血液光量子疗法,其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对象和方法本组病人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伴下肢溃疡感染共60例,随机分为光量子疗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8.6±2.1岁,糖尿病史14.2±1.2年,溃疡程度(按Wayner分级)Ⅰ~Ⅱ级8例,Ⅲ~Ⅳ级16例,Ⅴ级6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9.1±2.5岁,糖尿病史13.3±1.1年,溃疡程度Ⅰ~Ⅱ级1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T、mMRC、CCQ、SGRQ四种评分系统在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中的价值与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的相关评分数据、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BODE指数等资料。统计分析4种评分系统对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评价的异同。结果(1)患者CAT评分(16. 98±5. 94)分。病情程度分为轻度(0-10分)、中度(11-20分)、严重(21-30分)、非常严重(31-40分),分别有12例(12. 2%)、58例(59. 2%)、24例(24. 5%)、4例(4. 1%)。(2)患者mMRC评分为(1. 28±1. 15)分,mMRC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的患者分别有33例(33. 7%)、24例(24. 5%)、19例(19. 4%)、22例(22. 4%)、0例。(3)患者CCQ评分结果为(1. 71±0. 95)分。GLOD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评分分别为(1. 34±0. 67)分、(1. 79±0. 85)分、(2. 52±1. 31)分、(2. 69±0. 93)分。年龄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患者的评分分别为(1. 51±0. 72)分、(1. 26±0. 99)分、(1. 88±1. 07)分、(1. 72±0. 83)分。男性患者评分为(1. 77±1. 05)分,女性为(1. 64±0. 64)分。(4)患者SGRQ总分(21. 94±14. 28)分。呼吸系统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三个纬度得分分别为(28. 75±16. 05)分、(18. 47±11. 18)分、(8. 49±8. 39)分。(5)四种评分系统,两两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 6,P 0. 05)。(6)患者的FEV1%pred、6MWD与CAT、mMRC、CCQ、SGRQ四种评分系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0. 3,P 0. 01),BODE与4种评分系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0. 3,P 0. 01)。(7) CAT、mMRC、CCQ对高风险患者评估的一致性较高。对于低风险患者,CAT、CCQ的一致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与CAT、CCQ相比,mMRC对低风险患者评估的一致性较差,mMRC评分的A组患者比例显著较高,B组患者比例显著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4种评分系统均可真实有效地反应COPD患者肺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且4种评分系统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但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时,mMRC评分易低估临床症状的严重性,造成患者分组过低,应更倾向于使用CAT或CCQ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50例门诊及体检科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和血压分级原则,分为高血压1级组(52例)、高血压2级组(50例)、高血压3级组(48例),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浆ET-1、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浓度。IR检测采用HOMA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结果高血压3级组ISI明显小于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07 vs.0.43±0.06 vs.0.52±0.03,P<0.05);高血压2级组ISI明显小于高血压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3级组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27±10.58)ng.L-1vs.(156.74±12.11)ng.L-1vs.(148.62±11.45)ng.L-1,P<0.05];高血压2级组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SI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58,P<0.05),与舒张压也呈负相关(r=-0.56,P<0.05);ET-1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60,P<0.05),与舒张压也呈正相关(r=0.59,P<0.05)。结论 IR及血浆ET-1浓度升高与高血压血压分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