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外人工血管包裹术(Robicsek手术)对儿童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扩张症的诊治及疗效。方法:1996年9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儿童马方综合征9例,其中6例存在主动脉根部扩张症,治疗采用升主动脉外人工血管包裹术。3例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升主动脉外包裹手术;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外包裹手术,其中2例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行同种瓣移植,1例行机械瓣置换。结果:1例术后2 d死于急性左心衰竭,5例存活,随访2~5年效果满意。结论:升主动脉外包裹术是治疗儿童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扩张症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 46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6例患者 ,男 33例 ,女 13例 ,年龄 2 9~ 70 (平均 45 9± 12 .8)岁。所有升主动脉瘤患者均合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升主动脉瘤的内径为 5 6~ 10 4cm(平均 7 3± 2 7cm )。病因 :马凡综合征 2 9例 (合并主动脉夹层 2 0例 ) ,动脉硬化性升主动脉瘤 4例 ,升主动脉夹层 8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瘤 5例。术前心功能 (NYHA)Ⅱ级 15例 ,Ⅲ级 2 4例 ,Ⅳ级 7例。主动脉弓部的手术 ,在深低温停循环 (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RCP)下施行。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 2 5例 ,Bentall+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手术 5例 ,Bentall+全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 1例 ,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 +“象鼻”手术 1例 ,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置换手术 11例 ,Cabrol手术 3例。同期施行的手术包括二、三尖瓣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3例 ( 6 5 % ) ,分别死于心室颤动、低心排血量和多器官衰竭。 43例随访 1个月~ 8年 (平均2 17年 ) ,晚期死亡 1例 ( 2 3% ) ,余 42例心功能Ⅰ级 32例 ,Ⅱ级 8例 ,Ⅲ级 2例。结论 :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手术关键是处理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20例升主动脉瘤患者中马凡综合征11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单纯升主动脉瘤3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行单纯Bentall手术10例、Bentall手术加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2例、Wheat手术4例、Cabrol手术1例、David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加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诊断、精细的手术操作技巧、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改善升主动脉根部瘤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1年临床应用同种硬脑膜瓣以来,至今效果良好。许多医疗中心将之作为瓣膜更换术的首选瓣膜。作者从1976年4月至1977年5月应用带有同种硬脑膜瓣的人造血管为6例病人成功地作了升主动脉与主动脉瓣更换术,其中2例为Mar—fan氏综合征,1例慢性夹层主动脉瘤(DeBakey Ⅱ型)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梅毒性主动脉瘤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为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方法:在开胸的同时,用22毫米(支架直径)的同种硬脑膜瓣膜,缝在30毫米的编织人造涤纶血管一端。暴露心脏后,在体外循环合并低温(28℃)下,阻断主动脉,心包内持续滴注4℃的生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11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  11例患者中男性 10例 ,女性 1例。马方综合征 6例 ;动脉硬化型主动脉瘤 3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合并主动脉瘤 2例。全组合并高血压 7例 ,肾功能不全者 6例。行 Bentall手术 5例 ,Ben-tall+部分主动脉弓置换 1例 ,主动脉瓣置换 +部分主动脉弓置换 1例 ,主动脉瓣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 2例 ,胸主动脉置换 1例 ,腹主动脉置换 1例。主动脉弓部手术在深低温停循环 (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RCP)下施行 ;胸主动脉置换采用 DHCA+右心房全身逆灌 (WBRP)。结果 无手术死亡 ,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 1例 ,腹股沟血肿继发感染 1例。 1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8个月~ 1年 ,随访率 10 0 % ,心功能 I级 10例 , 级 1例。结论 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动脉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关键是处理好动脉夹层和吻合口出血。 DHCA和 RCP以及 WBRP是脑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3例患者同时行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年龄63.3(41~81)岁。瓣膜病变8例为风湿性,10例为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4例。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静脉桥与升主动脉的近端吻合在升主动脉一次阻断下或心脏复苏后完成。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5例行二尖瓣成形,18例行瓣膜置换(使用生物瓣与机械瓣者分别为7例及11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4例、双瓣置换2例)。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28.2(11 ̄247)h,平均ICU停留3.1(1 ̄34)d。4例患者因发生低心排综合征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其中死亡1例。1例发生脑梗塞,1例置入永久起搏器。术后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3 ̄55个月,术后均无心绞痛发作,未发生与抗凝相关的出血或血栓、栓塞事件。1例术后第4年死于恶性肿瘤。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彻底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白塞病所致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相关手术方式和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白塞病所致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外院行主动脉瓣置换后来我院行改良Bentall手术,另1例在我院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成形,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结果两名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白塞病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单纯行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脱落的发生率较高,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外科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价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至2004年间手术治疗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65~81岁。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24~72mmHg,其中37例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37例、Ⅳ级8例。10例合并有冠心病。手术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切除主动脉瓣,置换生物瓣29例,机械瓣35例。同期进行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CABG)9例,CABG+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2例,二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窦瘤修补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率7.8%(5/64)。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应用永久心脏起搏器3例,一过性肾功能不全3例(其中2例行短期透析治疗)。平均ICU停留时间1~8日。9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反搏球囊(IABP)。远期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3例为肿瘤。出院时心功能I级27例、II级31例、III级1例,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因引起的升主动脉瘤常伴有主动脉搏关闭不全及冠状动脉开口移位(以下我们将这一组病变称为主动脉根部病变)。其手术方法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替换,并且常常要行冠状动脉移植(这里我们称之为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相似文献   

10.
<正> 作者报告了三例由于马凡氏综合征而致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采用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上动脉——主动脉瓣并同时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于人工血管上的病人。手术经过良好,随访分别为6个月、3个月和2个月。症状消失,情况良好。作者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瓣膜的选择及术后问题进行了论述和讨论。作者认为,凡确诊为马凡氏综合征的心血管异常应手术治疗,若有主动脉窦扩张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首选Bentall手术;用国产材料在手术台上缝制带瓣人工血管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升主动脉瘤外科治疗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 16例升主动脉瘤的手术经验。 13例行Bentall手术 ,1例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 ,1例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人造血管置换术 ,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人造血管置换术。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2例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灌脑保护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引流30 0ml~ 6 90ml,平均 4 0 0ml。早期因室颤和败血症各死亡 1例。随访发现 ,远期“骤死”1例 ,其余心功能均达Ⅰ~Ⅱ级。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结合可明确诊断并达手术要求。注意术中心脑保护 ,预防出血和心内膜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 1 994年~ 2 0 0 1年共完成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1 4例。 1 4例均行Ben tall手术 ,其中 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4~ 72岁。术前诊断主动脉根部瘤 9例 ,主动脉夹层 5例 ,分别为 :DeBakeyⅠ型 2例、DeBakeyⅡ型 3例。全组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1 2例 ,中~重度关闭不全 2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1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用带瓣人造血管置换主动脉根部 ,近心端用连续缝合法缝于主动脉瓣环上。 1 2例冠状动脉开口直接吻合于人造血管侧壁直…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作者改进了Bentall等(1968)的术式,将涤纶冠状导管(DCT)的两端与动脉瘤内面的左、右冠状动脉入口端端吻合,其中段侧侧缝合于涤纶带瓣人工升主动脉(DPT)的腹面.这种术式已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本文着重分析远期效果.1976~1983年间作者在法国为100(男84、女16)例平均年龄47.5(13~74)岁的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升主动脉瘤的患者施行本手术.包括Marfan综合征18例和Takayashu病(无脉症)1例.术中所见分成二类:无夹层分离的瓣环-主动脉扩张68例;主动脉夹层分离32例,其中9例在原有  相似文献   

14.
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局限性主动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要点。方法1990年4月~2000年6月收治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手术治疗患者7例,均具有典型的小精灵面容。超声心电图及左室造影发现起自主动脉嵴长约12~20mm膜样狭窄环,主动脉瓣环无缩窄,其中1例并发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弓降部轻度狭窄。1例右上肺动脉起始部狭窄,有3例冠状动脉扩张增粗。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斜形切开升主动脉前壁,斜向无冠状窦,剪除狭窄环,取泪滴状补片以5-0prolene线或6-0prolene线连续缝合加宽主动脉壁,加宽材料1例为自体心包,3例为同种主动脉片,3例以Groe-Tex血管片,并发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者不同期以ST.Jude23#双叶机械瓣置换,1例右肺动脉起始部狭窄以自体心包片加宽。结果无低心血输出量综合征及切口出血,术后跨环压差0~3mmHg,随访3~5年无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手术治疗,术前应详细检查了解并发畸形情况,手术重点是彻底解除狭窄,加宽主动脉,重视并发畸形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 1例Beh et’s病合并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结合文献 ,探讨其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 :1例Beh et’s患者经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进行升主动脉与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术后给予激素、抗凝、抗炎治疗 ,并随访 ;阅读分析相关文献 ,探讨解决方案。结果 :本例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人工瓣情况无异常 ,随访 6个月情况良好 ,后因主动脉人工瓣脱落导致急性心衰而死亡。结论 :Beh et’s合并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后容易并发瓣周漏或人工瓣脱落 ,尽管已提出了一些预防方法 ,但从根本上尚无有效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胸腹主动脉心电门控FLASH模式描方案。应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ROI置于降主动脉近段,ROI内CT值到达100HU时延迟10s钟自动触发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存在主动脉窦扩张,16例升主动脉近段扩张。发生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3例,Stanford B型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马方组和对照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925)、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819)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849)、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796)与胸廓前后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与Haller指数(r=-0.063)、胸廓前后径(r=0.034)相关性不高。胸廓前后径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902)。马方组患者Haller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Haller指数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患者主动脉窦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是诊断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改变重要的影像学手段,也是马方综合征术后评价及随访首选检查方法。结合Haller指数的测量,有助于马方综合征的临床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特点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共手术治疗6例冠状动脉开口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直接扩大冠状动脉开口;同期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Bentall主动脉根部替换术2例,Cabrol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和二尖瓣替换术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和低心排综合征1例.结论: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同时,常合并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也常同时合并升主动脉壁增厚、扩张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明显增加了同期手术的难度.由于锁骨下动脉常受累,乳内动脉不适于作为旁路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1年12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马凡综合征病人14例,均伴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部取带瓣人造血管行主动脉瓣升主动脉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其中13例手术取得成功。本文介绍14例马凡综合征的手术配合,对术中主要配合要求和特殊用物的准备,心肌保护以及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接受了外科治疗.局限型15例、弥漫型6例、Willianms综合征3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肺动脉瓣上隔膜1例、头臂动脉畸形5例、二尖瓣脱垂1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补片直接行主动脉成形术.其中,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4例,应用同种升主动脉左心尖与胸主动脉搭桥1例,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架桥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2例,二次开胸2例.随访1~97(平均42.7)个月,所有患者狭窄解除满意,晚期死亡1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 SVAS的外科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补片扩大成形主动脉仍然是治疗局限型SVAS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讨论我科15例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替换手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带瓣人工管道行升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10例。用人工血管和人工瓣自行缝制带瓣管道3例,预制带瓣人工管道6例。1例行主动脉瓣替换加升主动脉补片术,1例行腔内人工血管移植术。冠状动脉移植应用纽扣法6例,直接移植3例,Cabrol法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脑顺行灌注下行人造主动脉弓(用Medox24mm和8mm人工血管自行缝制)替换3例。其中1例DeBakeyⅢ型术后6年的患者复发,DeBakeyI同时行升主动脉根部替换。结果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30min。行主动脉弓替换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2~240min(平均170min),停循环30~65min(平均46min),脑选择顺行灌注63~92min(平均80min)。无脑及脊髓并发症。声音嘶哑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随访2~8年,病情稳定,术后心脏功能NYHAⅠ级11例,Ⅱ级3例。结论升主动脉根部手术,特别是联合主动脉弓替换,手术复杂,风险大。为确保手术成功,各吻合口要精确吻合,无张力,无扭转,对头臂干的吻合宜采取分支吻合的方法。应用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顺行灌注进行脑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