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运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eationProtocol,TRAP)检测了30树新鲜冰冻乳腺癌标本,以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结果在新鲜乳腺癌标本30例中27例阳性,阳性率90%,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19例,阳性率100%;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3%;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乳腺癌发生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提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着端粒酶活性的再激活,使乳腺癌细胞获得永生,端粒酶活性检测对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剂可能对乳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癌的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程序-酶标法(定量)和银染法(定性)对28例膀胱癌、11例癌旁膀;胱、6例正常膀胱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 检测。结果 膀胱癌组织的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癌旁膀胱组织为27.3%(3/11),正常膀胱组织为0%(0/6)。膀胱癌组与癌旁组、下沉组端 粒酶阳性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  相似文献   

3.
体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因其标本来源方便、创伤性小已成为当今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对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及各种体液标本包括腹水/胸腔积液、支气管冲洗/灌洗液、尿液/膀胱冲洗液、血浆/血清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体液端粒酶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因其标本来源方便、创伤性小已成为当令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对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及各种体液标本包括腹水/胸腔积液、支气管冲洗/灌洗液、尿液/膀胱冲洗液、血浆/血清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检测和脱落细胞检查在胸腹水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端粒酶检测和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胸、腹水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 PCR-TRAP法检测 65例胸腹水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 ,同时做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在 65例胸腹水中 ,端粒酶检测和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为 84.6% (5 5 /65 ) ,两者的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 (P<0 .0 1) ;在有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 43例中 ,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在无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 2 2例中 ,端粒酶检测的特异性为 90 .9% (2 0 /2 2 )。结论端粒酶检测是胸腹水良、恶性鉴别的良好方法 ,与细胞学检查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腹水微量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PCB技术为基础的TRAP方法检测卵巢癌腹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3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卵巢癌腹水细胞标本,采用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20例细胞学阳性腹水标本中,端粒酶阳性19例;7例细胞学阴性腹水标本中,端粒酶阳性3例;3例细胞学可疑腹水标本,其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6.67%(20/30)和83.33%(25/30).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卵巢癌腹腔转移、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和疗后微小残存检测方面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c-myc基因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FQ-PCR法,并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对照测定15名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8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myc的表达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c-myc和c-myc/GAPDH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显著高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GAPDH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若以c-myc表达量和c-myc/GAPDH高于正常对照组为阳性,乳腺癌组的阳性率为41.3%(33/80),良性乳腺疾病组则无1例阳性.27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到化疗后第1,28 d和56 d c-myc和c-myc/GAPDH均呈下降趋势,但第1 d和第28 d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56 d与手术前比较,c-myc和c-myc/GAPDH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Q-PCR技术是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快速定量检测c-myc方法,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疗效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TRAP-PCR银染定性法及TRAP-PCR-ELISA定量法对50例溢乳进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 50例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高达78%(39/50),随着年龄的增大,端粒酶阳性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同期送检的细胞病理诊断则无1例找到癌细胞。结论 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随着疾病的发展,端粒酶阳性患者易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assay)检测了人正常、恶性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HeLa细胞、K562细胞、11例乳腺癌组织均为阳性(其中3例呈弱阳性);l0例癌旁组织中3例为阳性,4例弱阳性,3例呈阴性;而正常组织及Iysis buffer对照均呈阴性反应。[结论]端粒酶在人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提示端粒酶活性测定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溴化乙啶-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适合于临床需要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我们以溴化乙啶染色为显示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并将对结果有显著的实验进行优化。确定了本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37℃的延伸温度,PCR循环数为40次,样品所含蛋白浓度为0.75g/L。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性好(90%)、灵敏度高(87%),时间短、费用低、易操作、无放射性危害,便于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及其微转移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本组4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应用美蓝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行SLN、腋淋巴结(ALN)中CK19的RT-PCR检查。结果46例乳腺癌患者中,41例检测到SLN(89.1%),SLN的成功定位活检与肿瘤大小有关。对上述41例的SLN的常规病理检查的敏感性是75%,准确性是90.2%,假阴性25%。在行RT-PCR检查中,敏感性是96%,准确性是97.6%,假阴性4%。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尿沉渣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40例非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随访观察其中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尿液hTERT mRNA变化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30例hTERT呈阳性表达;40例非膀胱癌患者中有3例hTERT呈阳性表达.hTER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92.50%;G1~G3级肿瘤hTERT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50.00%、73.68%和90.91%.尿脱落细胞学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9.5%和100%,尿hTERT检测与之相比,灵敏度高,特异度无差异.随访过程中6例患者复发,尿沉渣hTERT检测阳性表达后8~16周,膀胱镜证实膀胱癌复发.结论 ①尿沉渣hTERT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肿瘤标记物,优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②尿hTERT相对表达量随临床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③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尿hTERT阳性表达可提示复发,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监测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尿液中膀胱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尿液中膀胱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的意义。以TRAP-银染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自然排尿中膀胱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巴氏染色法对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45例膀胱癌患者中,44例肿瘤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97.8%);29例尿脱落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64.4%),14例尿脱落细胞中发现癌细胞(31.1%),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明显优于细胞学检查(P〈0.005),且随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血清p185蛋白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清p185蛋白,分析血清p185蛋白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阳性率高于健康者(P<0.05),血清p185蛋白阳性乳腺癌患者复发率或转移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p185蛋白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人Her2/neu基因mR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评价该方法 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方法 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克隆栽体pGEM-T-Her2/neu作为定量模板,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且在GeneAmp 5700型检测议上测定1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Her2/neu表达卅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同时对最大值及最小值重复测量.结果 Her2/neu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7拷贝/μg RNA(r≥0.996),内参β-actin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μg RNA(r>0.998).10例检测癌组织的Her2/neu表达范围为6.6×104~4.7×106拷贝/μg,最大值10次重复测量值为(4.65±0.55)×106>拷贝/μg,最小值10次重复测量值为(7.36±0.75)×104拷贝/μg.结论 成功建立人Her2/neu基因表达RT-PCR检测方法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Her2/neu基因表达水平,为进一步应用于乳腺癌预后判断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RT-PCR,通过扩增乳腺癌相关基因C-erb B2 mRNA,对139例不同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erb B2 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FQ-PCR检测在C-erb B2 mRNA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 ,能以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 ,逆转录合成DNA加至染色体末端 ,从而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性。绝大多数正常的体细胞和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 ,端粒酶的激活与细胞的无限增殖有关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端粒酶活化是许多肿瘤发生的必经之路 ,肿瘤的发生发展需要端粒酶的参与[1] 。本文就端粒酶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 乳腺癌  Kim等[2 ] 报道 ,95 %乳腺癌组织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而在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Sugino等检测 71例乳腺癌标…  相似文献   

20.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能以端粒酶 RNA组分为模板合成端粒,是调节端粒酶活性高低的限速决定因子,85%~95% 的肿瘤hTERT表达上调,且 hTERT表达水平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现就hTERT的基因结构、hTERT mRNA实时定量检测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