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从温病学理论探讨温病学与肿瘤的关系,阐述温病理论在肿瘤进展期、肿瘤急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展望温病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温病主要是指急性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温病学是在人类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医学科。近年来,传染病不断新生,面对众多新生传染病,运用温病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温病学理论运用综合全面的辨证论治方法,其目的是以其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治疗方法有效地指导防治温病,在治疗热性病和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琦  吴宇峰  于河  王蕊 《中医杂志》2014,(11):967-971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中医温病的治法及处方用药的规律与变化。方法整理明清至民国时期温病医籍中温病的理念、治法、方药,并与在现代期刊中检索到的温病文献进行对比,发掘现代研究中温病理论、治法、方药的发展变化。结果明清时期建立的"养阴保液"等治疗思想、"风温忌汗"等治疗禁忌、"宣透膜原"等治疗法则以及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皆被现代温病临床认可和沿用。而明清医家对于温病治疗中"凉血散血"的时机、"柴胡劫肝阴"的用药禁忌等观点与现代文献报道存在差异。明清时期创制的甘露消毒丹等方剂现代被广泛应用于温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治疗中,并进行了剂型和成分及机理研究。结论现代温病临床治疗大多沿用了明清温病学的治法方药,许多明清温病学所派创制的经典方剂在现代临床得到了扩展应用,也有部分理论在现代存在争议或被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急性感染性疾病日益减少,温病学说的意义已不仅限于感染性疾病,温病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可以广泛的用于内科杂病的辨治。该文借鉴温病学辨证论治方法,探讨了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并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温病学术理论发展与温病学教学、临床应用现状,认为有关温病文献研究可从深度与广度进行再拓展、再挖掘。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结合温病学科学术性质及特点,探讨"扎根理论"在该学科学术理论建设中可行的研究模式与研究思路,剖析该研究对于温病学科学术建设的理论价值及应用前景。同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难点,提出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传统温病学说为指导,探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与中医温病学说的联系,探讨温病学理论在伤寒杂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为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伤寒例第三》毁誉参半,致其学术价值未被学界广泛重视及推广。伤寒是温病学说的基础,温病诸多理论和思想早在《伤寒例》中即有所论述。《伤寒例》对温病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指导作用。《伤寒例》对温病病因学的贡献包括:扩展传统病因学认识,为后世新感温病学说之基础;对后世温病学家拓展伏气温病内涵有着积极的影响。伤寒例部分病名与后世温病学病名相关,如冬温、风温、温毒、温疟等。《伤寒例》对温病治疗学也有一定的贡献,如注重早期预防,注重三因制宜,并提出针灸治疗温病,拓展温病学治疗手段等。《伤寒例》重视疾病鉴别诊断,开寒温异治先河。  相似文献   

8.
温病学是重要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文从中医温病学在传染病治疗中的现实意义、中医温病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传染病医院中医发展存在的压力与潜力、以及中医温病教学与传染病医院联合教学模式探讨等方面谈当代中医温病学与传染病医院联合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表述,自有《温病学》教材以来就存在着与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相悖之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以第五版、六版教材为例)指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叶氏根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自己的实践观察,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进行了高度概括,以指导温病的治疗。”继而分别论述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蒙医温病学为蒙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病、发展、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无不包含着时间医学的基本思想。本文从蒙医温病病因、温病病理变化、温病诊断、温病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对蒙医温病学中的时间医学思想进行探析,以求能对蒙医温病的诊治预防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关系。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分析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内在关系。结果:30~50岁的女性中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是子宫肌瘤的易发人群,尤其是在春季及长夏易发病。结论:在子宫肌瘤的好发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通过运用药物、加强锻炼等途径来调整病理体质从而有效减少并预防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妇科领域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中医学中属"癥瘕"的范畴。笔者从癥瘕源流入手,结合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从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与免疫调节3个角度分析肝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并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行浅析,以期能为现代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收集整理近十年来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和在高血压痛防治领域的研究以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高血压多发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学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标准化、个体化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桂枝茯苓丸后临床疗效。方法: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的42例早期子宫肌瘤适合保守治疗的患者,给予月经周期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同时服用桂枝茯苓丸每次3粒,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及症状变化。结果: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症状减轻。结论:西药抗孕激素药配合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早期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82例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激素(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的改变,并采用疗效评价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及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体积均显著缩小(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μ=-2.4319,P=0.015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8289,P=0.3626)。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的MRI表现特点与区别,提高两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子宫腺肌症和27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两者MRI信号、形态、边界及与子宫结合带的关系。结果: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MRI信号、形态、边界及与子宫结合带的关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MRI表现存在差异,MRI在两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分析综合性治疗措施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并对其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且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子宫肌瘤及子宫大小均得以改善且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为降低(^△P〈0.05)。结论:综合性治疗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薏  周晨  林丽娜 《中医药学刊》2010,(5):1010-1012
目的:将中医体质学说运用到妊娠期贫血中,探讨不同体质的孕妇在贫血发病上的差异,从而为个体化预防贫血提供思路。方法:在建立"围产期保健卡"时对孕妇进行一般情况的登记,孕中期时抽取孕妇静脉血测量Hb值,并完成中医体质评估表。结果:600名孕妇中平和质212例(35.33%),偏实热的121例(20.17%),偏阴血虚的119例(19.83%),偏虚热的71例(11.83%),偏痰湿的63例(10.5%),偏阳虚的14例(2.33%),平和质的孕妇的孕期贫血发病率最低,偏阴血虚的孕妇的孕期贫血发病率最高,偏阴血虚的孕妇贫血发生率高于平和质的孕妇。结论:孕中期的贫血发病率受孕妇的年龄及孕妇的中医体质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标:探讨中医消法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3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予HIFU联合口服中药协定方"肌瘤内消方",对照组(66例)采用HIFU联合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肌瘤直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与8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U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使近年来许多子宫肌瘤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而中医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又有肯定优势,其中根据其病因病机,以扶正祛瘀为治疗大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主要就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进行分析,总结从瘀论治子宫肌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