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密度三维采集可以帮助解决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的精细勘探问题,其中观测系统设计是一项关键技术。文章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对IMAGE SYSTEM一起的联机应用,达到了高密度采集的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 Hz提高到45 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 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JP2〗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Hz提高到45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4.
经过常规三维地震采集和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后,我国东部产油区油气勘探正在向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方式过渡。基于前期丰富的地震和地质资料,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成熟勘探区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首先将已有高密度采集数据的退化处理结果用于炮道密度的论证,以实现经济成本和勘探效果的平衡,并用于指导本地区新一轮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然后对面元边长、最大炮检距、接收线距等主要的观测系统参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震、地质资料,基于目的层地震地质参数模型进行观测系统参数宏观论证;再建立目标地质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正演进行观测系统参数精细论证;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采集结果表明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能力明显改善,断裂系统刻画清晰,成像精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严重影响采集资料的振幅保真度及处理和解释效果。本文论述的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可定量描述三维观测系统接收、激发参数及施工方式与采集脚印的关系,综合考虑道距、接收线距、炮点距、炮线距、排列滚动线数、地层深度及变观方式等因素对形成采集脚印的影响,提供了从设计源头压制采集脚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在地震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线,多道规则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有利于水网,桥梁,河流,油井,管线,村庄密集地方的采集。对于大障碍物造成的地下反射点资料盲区,可同时采用调头炮,加长排列,加大非纵距方法解决。调头炮野外施工简单,它是增加障碍区地下反射点中,深目的层覆盖次数的使炮检距均匀的用效方法。它不改变束状三维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乾安城区特殊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探区是一个勘探程度很高的地区,但在一些城区还存在许多地震空白区,采用三维线束状特殊观测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工作。本文阐述了过乾安城区的特殊观测系统设计及其效果。由于城区内炮点缺失,必然造成小炮检距缺失,浅层资料不完整,采用正常观测系统难以达到采集目标。通过在城区加密接收线.可以有效弥补由于城区炮点缺失造成的小炮检距缺失,保证浅层资料的完整.同时可以有效增加覆盖次数,压制城区内的环境噪声;由于城区内小药量激发造成的深层反射能量较弱,因此采用在城外加密炮点,可以有效增加深层反射能量。该方法有利于城内、城外地震资料的衔接,有利于资料处理,便于野外施工,采用这种特殊观测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地震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8.
SK地区目标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质构造特点进行针对性采集设计的方法。在SK地区,地下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以前所采用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不均匀,方位角较窄,覆盖次数较低,使该地区义东大断裂系统及潜山构造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无法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目标地震采集的设计方法,并在野外实际生产中运用一系列的高精度采集技术手段和措施,使目标区域内的资料品质整体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获得了可用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通过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表明,目标地震采集技术对于解决复杂地质构造区域资料较差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以后类似工区的采集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集参数和观测系统设计是资料采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对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以轮古38井区已有资料为基础,结合三维VSP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建立了地质模型;然后利用射线追踪、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等方法对观测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最大偏移距、检波器的沉降深度、接收点距、震源位置和炮点间距等采集参数,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地下成像范围和覆盖次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成像范围、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入射角等参数对设计的观测系统作了进一步论证评价,确定了最佳的三维VSP采集施工方案。轮古38井的应用实例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三维VSP观测系统获得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要优于三维地面地震资料,成像更清晰。  相似文献   

10.
影响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是由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和施工方式不均匀性而产生的,严重影响采集资料振幅保真度,从而影响采集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效果。通过应用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分析评价技术,定量对比分析三维观测系统不同道距、激发线距、不同排列线距、不同滚动距离、不同目的层深度等对采集脚印的影响情况,揭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和采集脚印的内在联系,为从设计源头人手压制采集脚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1.
油田开发区二次三维地震采集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胜利油田早期的三维地震勘探(本文称一次三维)由于当时装备、技术水平的限制,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均较低,无法满足油田开发的要求,因此对一些有利区块利用当代最新的勘探技术及装备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田家、于家庄及东营城区二次三维采集项目的实施,认为基于具体勘探目标的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及科学论证是二次三维采集成败的关键,此外要十分注意表层结构和干扰波调查,力求选择最佳的激发参数和接收参数。上述3地区的二次三维采集资料表明,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比一次三维资料有了明显的提高,见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斜井三维VSP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VSP资料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十分有利于井旁构造成像和油藏描述。由于海上三维VSP勘探大都在斜井中进行,因此,针对斜井的观测系统设计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在斜井三维VSP观测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①炮点分布中心位置的确定;②炮点缺失对覆盖范围和覆盖次数的影响;③多井炮点和多井检波点的布置等。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有益的认识。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某实际斜井的三维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宽线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库车坳陷山地地震勘探受复杂地表和地下条件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困难,影响地下构造形态认识和油气资源评价.在西秋里塔格构造带进行了宽线采集技术攻关,针对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首先对宽线主要采集参数如道距、覆盖次数、最大炮检距、接收线距和激发接收参数等进行了详细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选择2炮3线、单线480道接收的宽线观测系统进行了资料采集.与常规二维采集相比,宽线采集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山体区资料信噪比低,浅层反射弱和中、深层成像难的问题,所获得的剖面品质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东部老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意义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全区基本覆盖了三维地震勘探,其中白庙地区的三维资料是1987年采集的。由于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地下小断层发育、岩性变化快、目的层埋藏深,虽经多次处理,仍不清楚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为此在2001年冬至2002年春重新在该区开展一次三维地震勘探。在采集方法上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在资料处理上采用高保真度处理,在地震资料解释中采用高精度综合层位标定、地震正演分析、相干体分析、可视化等先进解释技术,所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了明显提高,为岩性反演、属性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条件。本次在白庙地区开展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见效快、投资周期短,可望为老油区资源挖潜、产能建设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5.
王鑫 《石油物探》2011,50(3):295-300,306,7
抽油机噪声是老油区二次地震资料采集中遇到的主要干扰之一,其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在野外采集过程中通过检波器组合压制抽油机噪声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方形阵列记录抽油机噪声,并分析抽油机噪声的波场特征,认为抽油机噪声主要沿地面传播,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快速衰减,频率成分也较单一。基于抽油机噪声的特点,在已知检波器二维线性组合频率方向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检波器三维矢量组合的频率方向特性。以方形阵列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对比了不同三维矢量组合方式压制抽油机噪声的效果。优选出了合适的检波器组合方式并应用于胜利油田CH地区实际地震资料采集,采集的资料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尹成  赵虎  李华科  董良国 《石油物探》2011,50(3):288-294
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及西部前陆盆地边缘探区,均面临着地表起伏剧烈和地下构造高陡的双复杂地震勘探问题。为了准确勘查地下构造形态,野外地震采集中应尽可能降低起伏地表的复杂性及优选最佳的激发参数,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地震单炮记录。在保证沟谷平坦区有利激发的前提下,通过最优化反演进行弯曲接收排列的设计,使得最终得到的二维地震剖面具有直线反射面元的特征,通过加入局部宽线的采集措施,使弯线地震采集的每个中心面元的覆盖次数和炮检距能够均匀分布。进行了四川盆地东北部镇巴地区复杂山地不规则观测系统的设计和属性分析,证明了基于CMP直线分布的不规则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地区山地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精细查明川东北地区地下裂缝发育带和高陡复杂构造,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出露、沟河发育、砾石区分布广等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开展了采集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山地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技术和方法,即①采用大排列片、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以获得更多方位的裂缝地震属性信息;②科学选择激发井深和药量,做好野外激发的阻抗耦合和几何耦合工作,特殊地段采用水中激发和组合井激发方式,以确保整个工区的激发能量和频率的一致性及资料的完整性;③通过研究地层吸收和衰减规律,合理选择检波器的埋置方式和组合参数,以提高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④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地图进行地面物理点设计,以保证实测点位的精度和观测系统属性的一致性。采用以上技术在川东北地区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主要目的层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较高,视主频达到了60-80Hz,层间信息丰富,能量强,构造特征、波组关系以及膏岩层和地层陡翼特征清楚。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华北油田主要产油区的冀中地区,三维地震已经基本连片,勘探程度相当高。通过精细的地质论证,认为冀中留北地区具有精细勘探和增储上产的潜力,有必要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实践中,应用了多种模型的观测系统设计、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和多种方法联合调查、提高控制点精度等技术,提供了准确的激发井深、表层结构模型和静校正方法等参数资料。应用效果表明,所得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满足该区当前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庆探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庆探区位于巴东断陷的构造带附近,为沙漠覆盖区,是塔里木盆地几个沙漠低信噪比地区之一。由于受地表和地震地质条件的限制,野外采集的原始记录品质较差,在记录上形成了很强的浅层折射,多次折射干扰,低频干扰和各种随机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