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女,20岁,医生,1990—7—7初诊。自述:一年来自觉头昏、疲劳、乏力、足跟及左手指疼痛。近两天嗓子痛,我院五官科医生疑为“上呼吸道感染”,检查血象发现血小板1343.0×10~9/L,引起重视,去上级某医院检查,血小板为1530.0×10~9/L,并做髂后骨穿刺,骨髓片:核细胞极度活跃 M/L 比值明显增多(86.4/76=11.4∶1),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占295/3.0×1.5cm、血小板成堆多见,血小板1530.0×10~9/L。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2.
例1:再生障碍性贫血。王某,男,23岁。住院号:32708。因头昏乏力、间断发热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入院后,血象化验报告:红细胞0.99×10~(12)/L(99万/mm~3),血红蛋白20g/L(2g/d1),白细胞2.9×10~9/L(2900/mm~3),中性68%,淋巴36%,网织红细胞0%,血小板计数30×10~9/L(3万/mm~3)。骨髓检查报告:再生  相似文献   

3.
郭某,男,73岁。干部。因咳喘咳痰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1月,于1988年7月12日门诊以慢性支气管炎收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9g/L,红细胞3.2×10~(12)/L,血小板12C×10~9/L,白细胞11.6×10~9/L,N32%,L67%;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1分30秒。诊断为“慢支开感染”。西医给予肌注青、链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咳痰减轻。复查血象,  相似文献   

4.
从1977年3月至1987年3月间,我们自拟“阑尾丸”与“消炎散”,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320例,有效率为98.75%,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20例中,男性176例,女性14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4岁;11~50岁者260例,50岁以上60例。发病到入院时间:1天者105例,2天者120例,3天者60例,4天者15例;5天者20例。入院时体温38℃以下74例,38.1℃~39℃者165例,39.1℃以上者81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在10×10~9~15×10~9/L者105例,15×10~9~20×10~9/L者152例,20×10~9/L以上者63例。本组诊断为局限性腹膜炎者195例,弥  相似文献   

5.
暑证治验2则     
肠伤寒属“湿温”范围,常用抗菌素或中药“淡渗化湿”、“苦寒泄热”为治。笔者曾按“暑证”治疗2例,介绍于下:1 暑温夹湿刘某某,女,18岁,县医院家属,1986年7月30日诊。患者持续高热39°~40℃已25日。病起因淋雨而寒热头痛。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25×10~(12)/L,白细胞4.0×10~9/L,中性65%,单核2%;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5,白细胞2~8,脓细胞3~8,上皮细胞(+);肥达氏反应:H1:160.O1:160.A(-),B1:160,C  相似文献   

6.
一、先天性肺囊肿孟某,男,22岁。门诊号:716378。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低热1年余。1984年元月31日咳嗽吐痰带血,发热,左胸闷痛。化验:白细胞8.6×10~9/L(8600/立方毫米),中性55%,淋巴45%,血沉:4毫米/时。胸透:左中部肺结核。以肺结核住  相似文献   

7.
滋阴凉血法治愈重症过敏性紫癜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例1 杨某,男,15岁。两下肢成批出现大小不等紫红色出血点,伴阵发性腹痛3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腹痛型),经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治疗半月无明显疗效,转我院诊治。当时实验室检查:Hb 144g/L(14.4 g/dL),MBC 1.16×10~9/L(11600/mm~),S 0.53(53%),E 0.05  相似文献   

8.
<正> 例1 男,第1胎第1产,孕龄38~+周,体重2800克。母23岁,体健。1988年6月26日顺产。Apgar 评分在生后1分钟、5分钟均为10分。入婴儿室时查体无异常。生后6小时试喂糖水后开始喂哺母乳。6月28日发现患儿皮肤黄染,体检精神尚好,呼吸平稳,体温正常,全身皮肤无感染。心肺(一)。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640×10~(12)/L(640×10~6/mm~3),血红蛋白215g/L(21.5g/d1),白细胞16.3×10~9/L(16300/mm~3),中性粒细胞72%,淋巴细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女,61岁。因间断性腹胀,隐痛10年,腹部胀大,皮肤瘙痒20天,于1993年4月11日入院。20年前患“肺结核”,无肝炎病史。 体查:体温37℃,血压12/8KPa。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双侧颈部淋巴结如蚕豆大小,有粘连,无触痛。心肺(-)。腹膨隆,腹围83cm,腹壁静脉无曲张,无压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双足踝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8.6×10~9/L,中性80%,淋巴20%。血小板120×10~9/L,血沉7mm/h。肝功:总胆红素22μmol/L,直接胆红素10umol/L,谷丙转氨酶10~(?)(赖氏法),HBSAg(-),总蛋白54g/L,白蛋白  相似文献   

10.
<正>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病程长、易复发。近年来我们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炎性包块),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根据卫生部颁发“新药(中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24~30岁34例;31~35岁14例;36~40岁3例。病程1~3年27例;4~6年18例;7~10年6例。月经正常29例,月经紊乱22例,并见不孕症25例,宫颈糜烂(中度以上)13例。白细胞总数(5~7)×10~9/L13例,(7.1~10)×10~9/L22例(11~13)×10~9/L16例。“B”型超声波监测发现盆腔炎性包块17例。  相似文献   

11.
<正> 近5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8~14岁2例,15~60岁59例,61岁以上7例;从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12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15)×10~9/L9例,(15~20)×10~9/L48例,20×10~9/L以上11例,最高达32×10~9/L;体温37.5℃以下4例,37.5℃~39℃54例,39℃以上10例,最高达41.5℃;右下腹部包块,最小4.5cm×4cm×2cm,最大10cm×6cm×4cm。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中医大致把出血性疾病作为“血证”;血液细胞成分的减少(如再障、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则属“虚劳”范畴;其中有些疾病西医尚无特效药物,疗效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现把本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点滴体会介绍如下:1 再生不良性贫血李某某,女,38岁。于1985年8月17日住本院内科。主诉:头昏乏力7~8年,近日加重。入院时Hb65g/L,RBC2.14 ×10~(12)/L, WBC3.7×10~9/L,BP C 68×10~9/L,骨穿示再生不良性贫血。经输血、康力龙、士的宁、654-2等西药治疗,外周血象改善缓慢。9月13日中医会诊,Hb80g/L,RBC2.65×10~(12)/L。症见乏力、心悸、气短、纳可、大便溏,日2次,  相似文献   

13.
<正> 1 过敏性紫癜 张某,男26岁。1991年7月12日初诊。患者双下肢起紫癜伴腹痛20d,曾在某医院口服强的松治愈,停药5d后复发,且伴恶心呕吐,大便稀日2~3次。皮肤科检查:双下肢散布紫癜性斑丘疹,间有红斑、丘疹、瘀斑。舌红、苔黄腻脉滑。化验:WBC7.2×10~9/L,Hb1.35g/L,RBC4.2×10~(12)/L,N0.65,L0.35,PC260×10~9/L。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胃肠型)。中医辨证:湿热  相似文献   

14.
例1 张某,30岁。因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而收住妇产科。查体:T37℃,BP16/10kPa,血常规:RBC3.2×10~(12)/L,WBC12×10~9/L,Hb100g/L。尿常规:蛋白(+),脓细胞满视野。诊断为“产后尿潴留,膀胱  相似文献   

15.
张建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4):2642-2645,269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所需的地塞米松的最佳浓度。方法抽取兔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贴壁细胞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5组,在培养基中添加成骨分化诱导剂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5组添加的地塞米松的浓度分别为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1×10-10mol/L。培养10 d后,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细胞浓度,采用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底物显色试剂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结果较高浓度(1×10-8mol/L、1×10-7mol/L、1×10-6mol/L)的地塞米松相对于较低浓度(1×10-9mol/L、1×10-10mol/L)的地塞米松可显著增加ALP表达(P均<0.05),并可增加钙结节的形成;1×10-9mol/L及其以下浓度的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均>0.05),1×10-7mol/L以上浓度的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地塞米松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成骨细胞,最佳的浓度为1×10-8mol/L。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秀荣  李宏  付鹏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2090-2090
<正>患者女性,16岁,因咳嗽5 d,伴间断性发热,化验检查:WBC 6.2×10~9个/L,N 62.8%,L 26.6%,PLT 182×10~9个/L。X线:左下肺野可见不规则大片状高密度影、胸膜病变。诊断为左下肺炎。门诊给予鱼腥草注射液100 mL静脉点滴,用药1~2 min后,患者自  相似文献   

17.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阴阳毒) 曲某,男,54岁,干部。因全身乏力半年,发现腹部包块半月,于1987年2月17日入院。患者自觉乏力。检查:面手潮红,口唇轻度紫绀,脾脏极度肿大(左锁骨中线与左肋弓交叉点至脾下缘约11cm、交叉点到脾尖约14cm、脾尖至前正中线约2cm),质较硬,表面光滑,肝未触及。血象:WBC26.5×10~9/L.Hb233g/L,RBC8.32×10~(12)/L,BPC150×10~9/L。血液科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辨证:颜面手掌潮红、皮肤斑斑锦纹,腹部积块,固定不移,推之不动,目赤尿  相似文献   

18.
方和谦老中医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男23岁干部1988年9月3日初诊。患者同年6月因拔牙后出血不止往×市血液病研究所查骨髓象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给予马利兰、异碘甲化疗。50天后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3.4×10~(12)/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17×10~9/L,伴有反复感染后高烧不退,腹胀纳呆,消瘦乏力,卧床不起,动则气短汗出,五心烦热,肝脾肿大,两胁疼痛,出血症状明显加重,尤以双下肢皮下血斑显著,多处求治无效遂来我院。  相似文献   

19.
口疮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粘膜疾患,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疱疹或溃疡为特征。笔者以钱乙所创泻黄散治疗小儿口疮(脾胃积热型)32例,疗效尚为满意。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9岁,以1~3岁者为多(2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天,最年4天;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体温在37.9~39.5℃)、流涎、口痛不敢进食等症状,颊粘膜、舌边、齿龈、咽峡或上下唇粘膜等处有单发或多发疱疹、溃疡,伴有口渴、口臭、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在5.0×10~9/L以下者2例,5.0×10~9/L~10.0×10~9/L者25例,10.0×10~9/L以上者5  相似文献   

20.
赵×,男,21岁。1982年6月26日诊。诉贫血一年,经治疗效果不显,日渐加重,伴间断性齿衄,头晕,面色萎黄,神疲懒言,心悸气短,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无力。血常规检查:Hb 4g/L,RBC20×10~(12)/L,WBC4.3×10~9/L,N0.58,L0.42,血小板6.1×10~(12)/L。经某市医院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