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花生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干旱已成为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环境因子。解析花生抗旱分子调控机制,培育抗旱花生品种对减轻干旱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在花生抗旱性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表明花生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主要有聚乙二醇模拟干旱、盆栽试验和旱棚鉴定池;发芽指数、幼苗鲜/干质量、相对植株鲜质量/干质量、饱果率、百仁重、出仁率等可以作为花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编码转录因子、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热激蛋白、脂肪酸延长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的基因参与调控了花生抗旱及防御反应。今后要继续加强抗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制、抗旱花生品种的筛选与培育及配套农艺措施的研发,同时着重围绕花生抗旱基因克隆及调控网络解析开展工作,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花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花生抗旱性与生理生态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干旱棚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4个花生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失水率、萎蔫指数、株高、根干重,座果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用隶属函数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生品种各项抗旱性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大小次序是:根干重、叶片萎蔫指数、叶片失水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座果率、株高。品种综合抗旱性强弱为:远杂9307、远杂9102、豫花6号、白沙1016。  相似文献   

3.
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旱性比较鉴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研究花生种子在盛花期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对9个不同的花生品种(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花生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一花生品种在干旱与正常供水条件下相比较,其株高、单株叶面积、根冠比、比叶重、根茎叶干重及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它们可以作为鉴定花生抗旱性的简易指标。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旱性有明显差异,并鉴定出高抗旱品种丰花1号,抗旱品种海花1号、农大142、鲁花14号,不抗旱品种农大818、鲁花5号与79266。  相似文献   

4.
应用胁迫敏感指数法对30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干旱棚盆栽抗旱性鉴定,筛选出富川大花生、A596、开农27、辐8707、昌花一号、文登大粒红等6份抗旱花生种质,并对其在抗旱花生育种中的利用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8个不同类型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播种后60d给予干旱处理,调查干旱及正常供水对照的结荚数及其着生节位,揭示干旱对花生荚果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节位分枝及高节位结荚少,占单株荚果总数比例小的品种抗旱性强。山花11号高节位分枝及高节位结荚少,占单株荚果总数的比例小,抗旱性强;ICG6848、白沙1016、ICG6848和莱宾大豆高节位分枝或高节位结荚较多,占单株荚果总数的比例大,抗旱性弱。  相似文献   

6.
旱涝急转对不同花生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旱涝急转对花生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不同旱涝耐性的3个花生品种中花8号(抗旱)、豫花15(耐涝)和湘花2008(旱涝兼耐)为材料,进行不同梯度的先旱、后涝连续处理,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的胁迫过程中,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甚于湿涝。一定强度的旱或涝胁迫总体上均可使花生叶片的4种抗氧化酶POD、SOD、CAT、GR活性提高,随着胁迫的加深活性降低,复水后活性回落至对照水平,且旱甚于涝。MDA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干旱胁迫下各品种花生叶片中MDA含量有所升高,并于复水解除干旱胁迫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而湿涝处理阶段,MDA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胁迫解除后有所降低。中花8号、豫花15、湘花2008等3个花生品种具有显著不同的水分适应性,中花8号抗旱性更强而耐涝性较弱,豫花15抗旱性较弱而耐涝性强,湘花2008抗旱性中等而耐涝性更强,为水分广适性品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花生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的29个花生品种(系)为试材,在人工控水条件下,对中度土壤水分胁迫下的植株形态、生物质累积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主茎高、分枝数总体上降低,根冠比、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面积增大,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变化趋势明显,叶绿素a增加最为明显。不同花生品种对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反应不同,且品种间差异明显。此外,干旱胁迫造成的同一品种或品种间生物量积累分配、根/冠和比叶面积等性状的差异,在不同生长阶段并不完全一致。苗期各指标与品种(系)抗旱性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花针期各指标与抗旱性间相关关系显著,是花生干旱胁迫的敏感期。综合分析表明,花育17号、花育25号、唐科8号、丰花1号、鲁花14、冀花4号和花育27号具有较强的耐旱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研究通过测定花生种子在低渗溶液中的发芽率及主根长度,在人工干旱条件下叶片的萎蔫指数、相对含水量、失水率和减产率等6项与花生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对8个花生品种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鉴定出2个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其中广柳的抗旱性主要表现在根系吸水力较强,来宾三鞘豆则主要表现在叶片保水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了明确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光合抗旱特征,选取生态型相异的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水条件下种植,测定其旗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小麦Fo增加,Fm、Fv、Fv/Fm和Fv/Fo值均降低,但变化幅度因生态型而异,高水肥品种的荧光参数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而旱肥型品种则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稳定特性。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利用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鉴定品种抗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土壤缺水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分胁迫程度及发生时期。Gorbet和Lshag等已测定出花生缺水的特别敏感期,主要研究了干旱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但对花生的抗旱机制、叶片发育、生殖库等的研究还不够。另外,大田条件下,水分胁迫对花生的生理效应研究也甚少。本文旨在研究调查水分胁迫条件下花生的生长、抗旱性、生殖库的形成及生产力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几个龙生型花生的耐旱形态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和比较其它花生类型的耐旱品种,研究几个龙生型花生在缺水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及恢复生长能力,试验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花生地上部营养体生长,但促进主根伸长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龙生型花生耐旱性状突出,但不同材料差异较大,马山二洋和托克逊小花生是耐旱性良好的龙生型种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旱性鉴定指标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选用10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播种,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花荚期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大田试验对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重、地上干物重和根干重等生态形态指标及相对电导率、RWC、光合速率、各种保护酶的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都可作为抗旱性综合评定的指标性状.生理生化和形态多个指标相结合进行品种的评价和选择是较好的抗旱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4个抗和7个感青枯病的花生材料苗期的固氮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抗病材料的单株结瘤数和植株含氮量均低于感病材料,表明抗病材料苗期的固氮能力相对较差。两组材料在根瘤菌侵染的频率、部位以及根系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花生根部对外界微生物浸染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初步认为花生对青枯病的抗性中包含有“抗外界微生物侵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花生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对570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高抗锈病种质92份,高抗早斑病种质77份,高抗晚斑病种质53份,高抗根结线虫资源3份,高抗青枯病资源102份,抗锈病兼抗早斑病资源58份,抗锈病兼抗晚斑病资源49份,抗锈病兼抗早、晚斑病资源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资源2份,抗青枯病兼抗锈病资源1份。蛋白质含量达34%以上的33份,含油量达58%以上的24份,油酸含量达67%以上的18份,亚油酸含量达47%以上的15份。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玉米抗旱育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吴子恺 《玉米科学》1994,2(1):006-009
干旱是世界、也是我国许多玉米种植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培育抗旱玉米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在玉米抗旱育种中,正确选定目标性状是十分重要的.CIMMYT在玉米抗旱育种中以ASI(Anthesis-silking Interval)作为选择性状之一进行群体改良,并已育出一批抗旱玉米群体.描述了抗旱玉米的理想型,并讨论了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于玉米抗旱育种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常温条件下花生种质资源超干燥贮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含水量的花生种子在常温下,密封干燥贮藏7、9、11、12a,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植株生长发育以及植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武汉气候条件下,花生种子含水量处于3.2%~3.3%的超千状态下,至少可安全贮藏11年。  相似文献   

17.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的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87,自引:4,他引:87  
 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抗旱的栽培稻品种并实现水稻旱作,不但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于增产稳产,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抗旱性包括逃旱性、避旱性、耐旱性和复原抗旱性。形态生理学的研究揭示出大量的与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根系和叶片性状、生育期、渗透调节、脱落酸含量与栽培稻抗旱性密切相关,且已利用分子标记对上述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QTL)研究。旱稻品种改良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在进行抗旱品种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相应的栽培技术,节水种植,实现水稻旱作,并达到稳产与增产的目的,是抗旱性研究的战略目标。在增产、稳产和优质的前提下,以培育耐旱性极强的水稻(或旱稻)为中心,建立有代表性的抗旱性研究基地, 进一步加强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创新、抗旱生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不同物种间抗旱基因的转移、建立节水种植栽培技术新体系是目前抗旱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耐旱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干旱胁迫灌水与浅水灌溉对照处理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变化,探讨了20份水稻种质资源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延长,农艺性状及产量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处理条件下水平。从抗旱指数与理论产量综合评价,垦01-1387、垦稻12、绥粳3、松粳4、北稻4等品种(系)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抗旱性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淹水、旱地试验为处理,通过对9个杂交稻组合主要形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穗茎粗(穗颈节处直径大小)、结实率、谷粒宽和倒1节间长等性状作为南方稻区杂交稻组抗旱性的鉴定指标。根据试验结果,认为在杂交稻抗旱育种上应以选择穗茎粗、多穗多粒、结实率高、谷粒宽、倒1节间长、生育后期进程快、早郭的组合为好。  相似文献   

20.
1990~1991年,在内蒙古阴山北部丘陵区干旱条件下,对国际马铃薯中心引入的17份品种资源和7份国内品种进行了抗旱性、适应性评价。紫花白、乌盟851、B71-240·2、晋薯1号和坝薯10号抗旱性强,田间感病轻,并获得较高产量,适应在干旱地区栽培种植;TM-1、G一1、CIP385373·1等品种表现较强的短日照特性,植株生长繁茂,分枝多,块茎产量低,不适应长日照地区种植;CIP24-16、380584·3在干旱条件下表现较好,有待于进一步鉴定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