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化工》2011,40(9):F0004-F0004
兖矿鲁南化肥厂是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生产、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三大基地”。依托企业建有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危险化学品鲁南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相似文献   

2.
正项目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鲁南化肥厂,由山东鲁化森萱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建二氧戊环生产装置;6000吨/年二氧戊环装置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年产3000吨二氧戊环装置,项目二期年产3000吨二氧戊环装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鲁南化肥厂,由山东鲁化森萱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建二氧戊环生产装置;6000吨/年二氧戊环装置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年产3000吨二氧戊环装置,项目二期计划投资5000万元,年产3000吨二氧戊环装置。工艺路线:氧化、耦合反应、集成分离;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农民盼望已久的“落凤山”牌小麦专用复混肥,在鲁南化肥厂生产线缓缓流出。这是该厂为满足农户需求,发挥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开发的首条3万吨复混肥生产线。山东鲁南化肥厂是鲁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省属大型化肥生产企业。1972年投产以来,该厂干部职工始终以振兴民族化肥工业、支援农业生产为己任,以科技为先导,抓管理强素质,靠质量求生存、创名牌,使主导产品——尿素达到32万吨的生产能力,产品连续16年保持省、部“双优”称号,企业连续12年被山东省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并授予…  相似文献   

5.
《大氮肥》2015,(4)
<正>山东枣庄市把发展新型煤化工作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接续替代产业,以技术创新驱动该产业优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建成以新型化、精细化、集群化为特点的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目前山东枣庄建有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西岗苯制品基地、邹坞煤焦化园区等多个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已形成11条煤化工产业链,其中在木  相似文献   

6.
兖矿鲁南化肥厂(以下简称“鲁化”)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是兖矿鲁南化工园区的两家大型煤化工企业,均是独立法人单位。鲁化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其前身是山东鲁南化肥厂,1999年底被兖矿兼并,是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生产、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三大基地”,现有资产总额40.32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尿素65万t、甲醇20万t、醋酐10万t。国泰建于2003年,  相似文献   

7.
<正>鲁化芭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态复合肥项目于2014年6月30日在鲁南化工园区实现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合格生态肥产品。该项目由兖矿集团鲁南化肥厂与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2亿元建设,于2013年10月开工,仅用了8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建设和生产准备任务。项目充分利用鲁南化工现有Ⅱ氮尿素装  相似文献   

8.
鲁南化工高科技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为摸清鲁南化工高科技工业区及其附近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枣庄市环境监测站对园区内企业以及周围村庄共13点位的地下水进行了采样监测。监测结果综合评价采用了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并对部分点位进行了污染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张黄精细化工园区:产业特色化产品精细化●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企业联合发展各取所需●联想汶上化工园区:盐煤结合发展循环经济●郓城煤化工工业园:引进高端项目提档升级丰富的煤炭和原盐资源,为山东化工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也使得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之一。但随着传统化工产品过剩危机的来临,山东各化工园区开始转变以往"捡进篮子就是菜"的政绩观,吹响了项目提档升级的号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泥》2006,(12):35
本刊驻山东记者陈玉柱、董传军、孙健设报道11月9日山东鲁南大地升起一颗璀璨明珠——山东申丰水泥集团2×5000t/d水泥生产线一线胜利投产,至此山东申丰水泥集团正式挂牌。该集团是由丰源集团投资兴建的国有大型企业,其前身丰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丰源煤电集团,是一家以煤为依托、煤电为主体、多业并举、跨行业经营,集煤炭开采、销售、发电、供热,生态造纸、水泥、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20亿元,是枣庄市唯一的“山东省百强企业”,也是枣庄市首推上市公司。该项目从2005年9月奠基开工,至今已完成了大部分土…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杭氧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杭氧)成立于2013年3月28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山东杭氧位置在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该园区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科技化工园区,是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核心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煤化工聚集区之一。木石镇位于滕州市东南部,距滕州城区15.36公里。枣(庄)滕(州)公路、木(石)枣(庄)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交叉着穿境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项目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总投资13.5亿元,是国内首个聚丁烯生产项目,也是国家2015年度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扶持项目。聚丁烯是一种高分子惰性聚合物,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被誉为"塑料中的黄金",是目前世  相似文献   

13.
《化学工业》2008,26(10)
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以兖矿鲁南化肥厂为依托,以西北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南化公司研究院、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为成员单位组建。  相似文献   

14.
正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为兖矿集团下属全资企业。公司占地3935亩,总资产95.12亿元,年销售收入60亿元,在岗职工2825人。现有产品总产能300余万吨,其中醋酸100万吨、尿素60万吨、甲醇56万吨、醋酸乙酯20万吨、丁醇15万吨、聚甲醛4万吨、醋酐10万吨、醋酸丁酯15万吨、复合肥20万吨。主导产品醋酸、甲醇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尿素为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醋酸产能居全国前列,多项指标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公司先后承担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十五"、"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依托公司建有山东省危险化学品鲁南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公司先后荣获中石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连续十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通过了质量、环境、职  相似文献   

15.
许芝玲 《山东化工》2000,29(6):47-48
日前 ,《枣庄日报》公布了一九九九年度山东名牌、枣庄名牌产品名单 ,兖矿鲁南化肥厂的“落风山”牌尿素和“喜鹊”牌碳酸钾榜上有名 ,这两种产品已连续两年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和枣庄市名牌产品 ,这是该厂强化质量管理 ,实施名牌战略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 ,兖矿鲁南化肥厂认识到 ,市场经济就是名牌经济 ,名牌产品就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和效益。因此 ,企业不断强化质量管理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并制定了创名牌的措施 ,开展了全员创名牌的活动。企业的具体作法是 :一、健全组织 ,落实职能。为了形成层层抓质量、创名牌…  相似文献   

16.
山东兖矿集团鲁南化肥厂是我国著名的氮肥企业之一,在不断扩大生产的同时,采用多项新技术和新设备。鲁南化肥厂“3052”大型氮肥工程项目是以煤炭为原料,年产30万t合成氨、52万t尿素的大型化肥装置。该装置采用新型对置式多喷嘴水煤浆气化装置,这是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已具备产业能力的大规模连续煤气化装置,是我国煤基化工生产装置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日前与浙江省石化厅正式签约,共同在开发区内兴建浙江高科技化工园区.石油化学工业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年产值已达200多亿元.将高科技化工园区设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旨在更好更有力地推动全省高科技化工产业的发展.高科技化工园区着重面向具有浙江省地域优势和特色的精细化学品项目,并要求高科技和无污染,如农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山东省第四批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名单同步公布,包括10家化工园区和3家专业化工园区,加上之前分3批公布的65家化工园区和7家专业化工园区,共认定75家化工园区和10家专业化工园区。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是中国化工的发祥地,石油和化学工业重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上海不仅拥有全国最集中的跨国化工巨头总部基地,有全国视为标杆的化工园区,更有一批竞争实力领先的国企、民企,上海化工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始终居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携手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在北京召开"2017中国化工行业的全球机遇"战略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中国石化联合会有关领导在会上提出了我国化学工业实施"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构想。战略构想的核心是以化工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多条国际产业链。其近期目标是:力争到"十三五"末,各化工园区均有主要大型骨干化工企业入驻,并产生带动效应,一批先期启动的项目完成建设并进入生产运行阶段;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各化工园区初步建成,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一批大型石化和化工项目,按照循环经济建设的一体化产业链基本形成。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