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钢》2017,(6)
为了解决高炉铁水成分波动大、铁水冶炼过程很难实现稳态控制和冶炼操作标准化的问题,在转炉操作中引入助熔剂调渣操作。应用实践表明,转炉使用助熔剂调渣操作后,在吹炼过程中不喷溅、不返干、不粘枪,能够降低渣料消耗9.3 kg/t,金属吹损由11.60%降为10.01%,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达到了转炉冶炼顺行并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天津天铁集团有限公司原料特点的分析,找出喷溅原因.开发应用音平化渣技术,利用音平化渣曲线看出转炉冶炼造渣过程中何时发生喷溅、返干和正常化渣,以便及时采取工艺措施,避免炉渣返干喷溅,保证冶炼操作平衡正常.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转炉冶炼工艺,进行了180 t顶底复吹转炉的少渣低温高效冶炼试验,实现前期渣碱度平均为1.91,前期脱磷率平均为56.25%,后期渣碱度平均为3.02,终点脱磷率平均大于90%,过程石灰、白云石消耗分别降低30%、20%以上。得出冶炼前期碱度为1.5~2.0,熔池温度为1350~1400℃更有利于铁水磷的脱除;随终点出钢温度与终渣碱度的提高,终点出钢磷质量分数增加;分析前期的快速化渣有利于铁水磷更多地脱除到前期渣中;冶炼后期的少渣操作容易造成“返干”,是影响后期冶炼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转炉中采用高拉碳法冶炼中高碳钢的方法.针对转炉脱磷率低、喷溅控制困难、炉底波动大等问题,莱钢炼钢厂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在冶炼中高碳钢(wC >0.4%)时,采用高拉补吹工艺.通过对不同的枪位、氧压、加料时机、拉碳时机进行试验,得到了冶炼中高碳钢的操作模型.通过采用高碳出钢调渣工艺,终点渣况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冶炼中后期炉渣“返干”、炉底波动过大等问题,达到了高碳低磷出钢的目的.终点平均碳质量分数由0.11%提高到0.25%,终点磷质量分数平均小于0.023%.  相似文献   

5.
在唐钢150 t复吹转炉上开发出适用于百吨以上顶底复吹转炉的音频化渣技术,并根据音频曲线实现了转炉吹炼操作的量化分级管理。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改善了冶炼过程的化渣效果,一次拉碳率从45%提高到66%,冶炼周期从41.45 min缩短到37.31 min,冶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唐钢150 t复吹转炉上开发出适用于百吨以上顶底复吹转炉的音频化渣技术,并根据音频曲线实现了转炉吹炼操作的量化分级管理。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改善了冶炼过程的化渣效果,一次拉碳率从45%提高到66%,冶炼周期从41.45 min缩短到37.31 min,冶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复吹转炉最佳成渣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吹转炉冶炼过程中不同的成渣路线直接影响着冶炼操作的稳定性、终点的命中率和炉衬的寿命。为此从炉渣碱度和炉渣氧化性两个方面讨论了复吹转炉冶炼低磷铁水和磷含量较高的铁水的成渣路线。结果表明,由于冶炼操作参数的不同,冶炼磷含量较高铁水的炉渣中的∑FeO含量和炉渣碱度比冶炼低磷铁水时高得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吹转炉冶炼过程中的最佳成渣路线。  相似文献   

8.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260 t转炉冶炼高钛铁水发生喷溅的问题,分析了喷溅的原因,采取高、低硅铁水兑折或双渣法,根据底吹状态控制氧枪枪位的措施后,转炉冶炼高钛铁水的喷溅率由40%降至16%,保证了生产的顺行.  相似文献   

9.
孙承碧  刘南  杨小龙 《包钢科技》2021,47(1):38-40,44
转炉炼钢过程中,铁水中的碳在高温条件下和吹入的氧生成CO和少量CO 2混合气体,成为转炉烟气,烟气中CO浓度曲线的变化趋势为操作者提供了炉渣的动态状况,参照转炉炼钢终点烟气CO浓度及过程烟气CO浓度曲线,调整枪位和渣料加入时机,有效控制了返干和喷溅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可做到终点控制准确、冶炼平稳顺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操作工在转炉炼钢过程中除观察窗看火之外缺乏其他有效辅助冶炼指导手段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吹炼时发出的转炉噪声来指导操作工冶炼的方案。该系统设计以Advantech IPC上位机为核心,采集转炉吹炼时的噪声和转炉本体氧枪枪位、氧气流量、烟罩高度等相关参数,通过多参数模型公式来计算并生成炉内化渣状态曲线,指导操作工冶炼操作,减少冶炼喷溅和返干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转炉用高锰铁水冶炼存在金属喷溅、冶炼终点钢水余Mn含量偏低、冶炼操作不易控制等问题。通过充分利用终点Mn与渣系碱度、氧化铁间的关系特性,优化冶炼操作,达到提高冶炼余Mn含量、稳定冶炼操作的目的,终点余Mn含量由0.125%提高到0.196%,提升了铁水中Mn的利用率,减少了后期合金化操作成本。  相似文献   

12.
张祥远 《中国冶金》2018,28(8):44-47
由于高炉采用钛矿护炉,使得铁水中的钛质量分数明显增高,已远远超出转炉正常冶炼要求。为了减轻高钛铁水对120 t转炉冶炼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过程喷溅、“炉渣返干”、炉口黏渣等情况,通过改变铁水消化模式、供氧制度、枪位制度、造渣制度和终点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冶炼工艺优化,成功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冶炼工艺不仅缩短了废钢入炉的时间,稳定了过程控制,而且加快了生产节奏,吨钢钢铁料消耗降低2.5 kg,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铁水锰含量高,转炉吹炼过程会出现持续性喷溅现象,导致转炉生产不稳定,终点难以控制,工人劳动强度大,炉衬严重,甚至烧坏设备.根据转炉吹炼高锰铁水不同时期特点,从优化转炉加料时机、数量及吹炼枪位控制方面入手,改变吹炼操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喷溅率由70%左右降到15%以下,稳定了吹炼过程操作,达到了转炉平稳冶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含钛铁水对铁水预处理脱硫、转炉冶炼操作的影响。通过采用渣铁分离剂、改进扒渣操作,有效降低了脱硫粉剂消耗和扒渣铁损;针对含钛铁水的转炉冶炼,采用双渣操作,通过控制放渣时机、炉渣碱度、放渣温度、放渣渣量等措施,显著提高了除钛效果;通过改进转炉热平衡计算方法,能够准确控制冶炼终点温度。工艺改进后,转炉冶炼终点的温度控制和成分控制基本达到冶炼普通铁水的控制水平。Ti和P含量分别为0.0026%和0.0091%,补吹率降到15.34%。  相似文献   

15.
应用音平化渣图象分析和指导转炉造渣操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音平化渣图象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转炉造渣过程中何时发生喷溅,何时发生炉渣返干和何时化渣正常。应用音平化渣图象和炉渣三元相图,可以正确地分析发生喷溅和返干的原因,从而找到避免突发性喷溅和严重返干的方法。正确的枪位和炉渣碱度控制是实现平稳吹炼的保证,而音平化渣图象能帮助操作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梅钢250吨转炉氧枪喷头损毁进行原因分析,优化了氧枪喷头的设计参数,将原6孔喷头优化为“5+1”孔喷头,进行了生产实践.转炉冶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喷溅渣量减少;氧枪喷头漏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喷头使用寿命提高;转炉冶炼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谭关 《炼钢》1994,10(2):38-41
介绍转炉造渣微机监控技术在8t转炉上的应用情况,指出前一炉留渣量,操作水平,铁水装入量,氧枪供氧压力等是影响造渣曲线的主要因素。控制好造渣曲线,可减少或避免炉渣喷溅和返干,有助于实现炼钢标准化操作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吴伟  刘浏  邹宗树  李永祥  郭振和 《钢铁》2005,40(6):33-35,71
在热力学平衡实验的基础上,依据梅钢冶炼中磷铁水的实践,对复吹转炉冶炼中磷铁水的最佳复吹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在保持造渣不变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的吹炼工艺参数。然后,在这个最佳工艺参数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造渣制度,从而确定梅钢最佳的造渣制度。结果表明,采用方案4,渣的质量分数为16%~19%,石灰用量在13t左右,转炉脱磷效果较好。试验中还确定了梅钢冶炼中磷铁水的最佳成渣路线。  相似文献   

19.
 京唐公司炼钢系统铁水转炉预脱磷及“全三脱”铁水少渣冶炼工艺不断进行技术优化,脱磷转炉通过优化废钢尺寸、底吹枪数量和排布,半钢脱磷率可达到70%;铁水经过脱磷转炉脱硅、脱磷后,温度和磷质量分数更加稳定,为脱碳转炉少渣冶炼、自动化炼钢终点双命中率的提高提供了先决条件;脱碳转炉通过采用留渣操作、少渣冶炼技术、溅渣护炉技术后,自动化命中率达到90%以上,炉龄达到7 000炉以上;炼钢车间内渣钢、除尘灰、氧化铁皮等含铁物料实现了自循环消耗。采用“全三脱”铁水冶炼工艺,钢种质量进一步提高,超低磷与超低硫钢中(S+P+N)元素质量分数可稳定控制在0.009 5%以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四孔锻压式氧枪喷头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化渣效果差、喷溅等问题,三钢引进了五孔氧枪,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五孔氧枪的工艺参数,在冶炼枪位与供氧流量控制方面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五孔氧枪过程控制与终点化渣情况变好,炉口与氧枪粘钢现象明显改善,冶炼前期喷溅比例降低3.18%,过程返干比例降低18.92%,氧枪枪龄由原120炉/支提高至141炉/支,终点脱磷率升高了6.32%,钢铁料耗与金属料耗分别较四孔氧枪降低了1.75 kg/t和2.13 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