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跟踪研究了四磺酸基酞菁钆/重氮树脂DAR/GdTs2薄膜的自组装过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自组装薄膜的形貌,制备了(DAR/GdTs(Pc)2)修饰玻碳电极,应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DAR/GdTs(Pc)2)修饰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性能,表明在1~9 m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羟基苯甲酸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对羟基苯甲酸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膜,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分子易在铜表面形成稳定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该膜抑制了铜的阳极氧化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固/液界面双电层电容明显降低,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在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逐层自组装法在金电极表面构建表面功能化的自组装膜,形成可以检测金属铜离子存在的功能化电极。  相似文献   

4.
魏旭  程荣恩  郝青丽  陆路德  汪信  杨绪杰 《化工进展》2006,25(10):1193-1197
用两种不同溅射工艺制备金薄膜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对这两种电极的表面形貌、单链DNA在电极表面的自组装性能和其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工艺条件制作的电极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金电极表面有其它金属存在互扩散时,对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单链DNA自组装性能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树卿 《燃料与化工》2002,33(6):319-319,338
PDS法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技术自1982年问世以来的20年中,虽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最终获得了成功,现就PDS的合成和助催化剂的发现简介如下。1PDS的合成最初,发现PDS(双核酞菁钴六磺酸铵)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含有单环酞菁钴磺酸铵和多环酞菁钴磺酸铵的混合物。另外,还含有无活性物质氯化铵和ADA、对苯二酚、硫酸亚铁、硫酸锰、水杨酸等助催化剂。再经进一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发现双核酞菁钴砜十磺酸铵结构的摩尔吸氧量是双核酞菁钴六磺酸铵结构的2倍,单核酞菁钴砜六磺酸铵的结构也有类似的性质;二是加入…  相似文献   

6.
文泽东 《当代化工》2011,40(1):36-37
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得了DL-缬氨酸修饰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谱(AC)探讨了在铜电极上DL-缬氨酸自组装膜在不同组装时间的致密程度.结果表明,DL-缬氨酸在铜表面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并由实验可知,组装时间为8 h时,膜的致密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单晶硅表面上自组装单层有机分子巯基硅烷单层膜,将这层巯基原位氧化成为磺酸基,在氢氧化铁溶胶形成过程中同时放入带有磺酸基层的硅基底进行薄膜组装,由于溶胶颗粒极小、分布均匀,可以得到表面粗糙度仅为0.164nm、颗粒小于10nm的均匀的氧化铁薄膜,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了表面形貌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对甲硫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官能团保护、脱保护和官能团转换,设计、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用熔点、红外光谱、核磁、高分辨质谱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及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性质.与四苯基卟啉相比,标题化合物苯环上的取代基对标题化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正移标题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标题化合物可以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并对分子探针Fe(CN)63-/4-在金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干融法合成四磺酸酞菁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策 《化工时刊》2003,17(4):36-37
在传统生产工艺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干融法合成了四磺酸酞菁钴(CoPc)。比较详细地探讨了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升温速率等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同时对产物的精制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利用该生产工艺方法合成四磺酸酞菁钴,收率可达90%—92%,生产时间大大缩短,并可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将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制成L-Cys/Au修饰电极,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研究了葡萄糖在自组装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实验表明,该膜对葡萄糖的氧化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酞菁铜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舒  刘春平 《上海化工》2002,27(18):15-17
对合成的硝基和氨基四取代酞菁铜,从产率、可溶性和光谱性能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两种类型酞菁铜化合物作为太阳能电池光敏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酞菁铜衍生物均是较好的光敏剂。  相似文献   

12.
对α—四芳氧基取代酞菁溴化位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α-四芳氧基取代酞菁在溴化反应中溴原子的取代位置问题,本合成了l,8,15,22—四(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1)、l,8,15,22—四(2,6-二溴-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1)、l,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钯(Pc-3)和l,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芳铜(Pc-4),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溴化,得到相应的溴化产物Pc-5、Pc-6、Pc-7和Pc-8.综合对比研究酞菁Pc-1—4及其溴化产物Pc-5—8的最大吸收波长,推到酞菁溴化反应发生在酞菁大共轭体系的苯环上,而不是芳氧取代基的苯环上,并从电子结构的角度简要的说明了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向灿辉 《广东化工》2011,38(3):94-95,98
用十二烷基硫醇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采用循环伏安方法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对多巴胺在金电极和硫醇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溶液pH及循环伏安扫描速度对多巴胺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胺能够渗透通过硫醇单分子层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修饰表面的存在对其氧化过程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染料电极的光电转换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一种简便的旋转涂布方法,制备了卟啉/SnO_2,酞菁/SnO_2以及卟啉/酞菁/SnO_2单层和双层电极,在双层电极研究中发现,卟啉和酞菁层的涂布次序对形成的双层电极是否出现叠加现象有很大影响。对所出现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日耀  陈震  陈晓  郑曦  陈巧平  谢鸿芳 《化工学报》2010,61(Z1):126-131
分别用八羧基铜酞菁、四磺酸基铜酞菁对海藻酸钠阳膜和四氨基铜酞菁对壳聚糖阴膜进行了改性,制备了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并用热分析、电子万能试验机、接触角测定仪和J-V关系等对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均获得提高。金属酞菁衍生物在双极膜中间界面层形成高荷电区,促进了中间界面层水的解离,从而降低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的膜电压。具有不同取代基的金属酞菁衍生物对中间界面层水解离的催化能力不同,这与不同取代基的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膜的亲水性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16,(2):212-215
用微波辐照法合成了羧基酞菁铜,与羟基化碳纳米管进行溶液混合,并利用TEM、XRD、FTIR等研究了碳纳米管/酞菁铜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同时测试了不同频率下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介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上成功包覆了一层羧基酞菁铜,复合材料表面仍保留有大量的羧基活性基团,复合材料呈现出半导体性质,导电率随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频率减小而增加,在10 Hz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达816,包覆有酞菁铜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为原位聚合法或溶液聚合法制备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2):212-215
用微波辐照法合成了羧基酞菁铜,与羟基化碳纳米管进行溶液混合,并利用TEM、XRD、FTIR等研究了碳纳米管/酞菁铜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同时测试了不同频率下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介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上成功包覆了一层羧基酞菁铜,复合材料表面仍保留有大量的羧基活性基团,复合材料呈现出半导体性质,导电率随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频率减小而增加,在10 Hz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达816,包覆有酞菁铜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为原位聚合法或溶液聚合法制备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卞战强  黄艳  田向红  张娟 《工业水处理》2011,31(4):37-38,49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我国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污染物,以其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以及生殖毒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四磺酸酞菁铜(CuPcTs)为敏化剂,采用水热法原位制备了CuPcTs/TiO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用制备的CuPcTs/TiO2为催化剂对DEHP...  相似文献   

19.
纳米金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艳斌 《广州化工》2009,37(9):102-103
将由柠檬酸三钠与氯金酸制备的纳米金颗粒利用自组装方法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形成纳米金修饰电极,运用N5粒度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纳米颗粒及其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与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纳米金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聚氨酯发泡膨胀法制备了石墨烯,采用化学镀工艺方法在其片层表面进行纳米铜粒子的可控修饰,基于铜原子的d空轨道与苯胺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之间的配位关系,将对苯二胺分子自组装在石墨烯表面。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纳米铜粒子/胺/石墨烯的表面形貌和表面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铜粒子均匀地沉积在石墨烯片层表面,对苯二胺分子与石墨烯表面金属铜实现了自组装,对苯二胺/纳米铜/石墨烯能够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