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GB1103—1999《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的规定,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个条件是鉴定棉花品级的依据。在实际棉检工作中,三条件的综合运用较为复杂,是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探讨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试图用对棉花品级三条件逐个分档打分的办法,综合鉴定棉花品级,希望和广大同事一起研究探讨。一、对品级三条件的分析目前,我国检验棉花品级一直沿用手感目测的传统办法。多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检验品级时,三条件的综合运用比较抽象不易掌握。同时运用品级三条件鉴定品级受光线、温湿度、环境等影响较大,容易造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棉纤维品级,主要是采取在一定光照条件下,依据品级条件和实物标准,采用感官进行检验。而色泽特征洁白和明亮程度,正是每一个检验人员定级时,首先需要判定的,因此,棉花的色泽特征对感官检验起着致关重要的条件,而品级检验室内的光线和配套设施等细小差异变化,以及人为各种感官因素,都将对棉花品级检验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差异。因此,棉花色泽的感观检验正是我国感官检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棉花标准尽管在1999年进行了改革和修订,但品级检验还是以感官检验为主,以仪器检验为辅的检测方法,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弊病。一、文字…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棉纤维的结构、部分物理特性以及影响棉花品级检验的因素,探讨了在棉花品级检验中如何更好地根据棉花品级三条件,结合品级实物标准,综合定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从我为棉花检验工作现状出发,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作为品级条件,将棉花分为七个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探讨了每年更新的品级实物标准没能很好地保持品级程度稳定性的原因。提出应根据我国棉花质量实际情况对各级实物标准给以严格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量化规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棉花品级检验就是在符合规定光照条件下,用棉样对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凭手感目测来判定棉花品级。品级检验是棉花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检验指标之一,棉花品级的高低是反映棉纤维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纺纱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兴华 《中国纤检》2003,(12):11-11,13
GB 1103—1999《棉花 细绒棉》从1999年9月1日起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实施四年,为提高棉花质量,帮助棉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促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但棉花品级实物标准制作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根据棉花品级条件(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制作棉花品级实物标准,是评定棉花品级的依据,也是指导棉农“四分”(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的依据。棉花品级实物标准的仿制工作政策性强、责任重大、涉及面广、要求高,它对于指导棉农分级,实行优…  相似文献   

7.
棉花国家标准规定,棉花的成熟度、色泽特征及轧工质量是构成棉花品级的三条件。由于现行棉花品级检验以成熟度为主,有杉外观形态与内存质量相结合的感官检验方法,尽管在掌握上要求以成熟度为主,其次观察色泽及轧工质量,但各因素所占比重却无明确规定,往往引起皮棉品级差异。笔认为,依现行棉花国家标准规定,按我国现行棉花经营体系,此问题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品级检验是棉花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检验,正确的鉴定棉花品级,不但可以为产销交接提供方便必要的结价依据,而且也为纺织企业原棉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棉花检验标准虽经修订,但品级还是由成熟系数、断裂比强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等条件综合评定的。在操作中是通过手感目测来检验,由于受个体差异、品级室以及光线的影响,同一棉样在不同的棉检员之间或同一个棉检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出的品级结果有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锯齿棉品级检验阐述一些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纤维的品级是根据棉纤维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个条件,并参考、成熟系数等物理指标来评定的。棉花品级检验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优棉优价的价格政策及纺织部门的优棉优用、合理配棉乃至经济效益。下面结合棉花品级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院志霞 《中国纤检》2012,(15):34-35
棉花品级是表示棉花品质优劣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棉花贸易结算的重要依据。棉花品级感官检验就是在标准规定的光照条件下,手持棉样对照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凭手感目测来判定其级别。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