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2010年福建省CO2排放量,对人均CO2排放量和万元产值CO2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依据2000—2010年CO2排放量和经济发展数据,建立了福建省CO2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据此分析了2005—2010年6个时段CO2减排潜力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万元产值CO2排放的负荷越小,万元产值CO2减排的潜力也越小;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万元产值CO2排放的负荷越大,万元产值CO2减排的潜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际SO2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及减排潜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2005年SO2排放量,对人均SO2排放量和万元产值SO2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1992—2005年SO2排放量和经济发展数据,建立了28个省区万元产值SO2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并以所建立的环境学习曲线为依据,分析了1992,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段的环境负荷变化及SO2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的负荷越小,万元产值SO2减排的潜力越小;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万元产值SO2排放的负荷越大,万元产值SO2减排的潜力越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万元产值废气排放、烟尘排放、水耗、废水排放、COD排放等8个指标,建立了各污染物排放及水耗随着行业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结果表明: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及水耗与行业人均GDP的增长呈幂指数衰减规律,其环境负荷及节能减排潜力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今后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发展,不仅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还要在节能减排技术的更新及设备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有所突破,研究结果将对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09年吉林省9个市(州)COD排放量,对人均COD排放量和万元GDPCOD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2000-2009年COD排放量和人均GDP,建立了吉林省万元GDPCOD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分析了2000-2009年COD排放环境负荷变化及减排潜力,对《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削减8.8%目标的可达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条件下,目标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小于2%,能够实现COD削减的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钢铁行业是我国SO2总量减排的重点领域。本文深入剖析了钢铁行业SO2排放现状和污染控制经验,从排放标准、SO2控制效果和新增排放量等角度分析了"十二五"钢铁行业SO2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总量控制体系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源头和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环境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SO2总量减排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经初步核算,2010年COD和SO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7万吨和6.5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9.7%和43%,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减排对环境改善明显,珠江广州河段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均有所下降,COD年均浓度从2005的20.7毫克/升下降至2010年的13.6毫克/升,下降幅度〈34.3%,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大气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SO2从2005年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10年的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7.7%,空气质量持续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市为研究区域,建立2010年机动车NOx排放清单,预测杭州市“十二五”期间新增机动车NOx排放量,并设定了“现行管理”、“改善方案”和“强化方案”3个机动车管理情景,对NOx的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杭州市主城区NOx排放量为4.43万t,其中重型货车所占比例最大,为34.1%. “十二五”杭州市机动车将增加22万辆,新增NOx排放0.197万t.执行“改善方案”—机动车淘汰工程和油品替代工程,可减少NOx排放0.746万t,削减率为16.84%.增加混合动力公交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可以提高NOx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安徽省8个典型城市1992-2006年的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拟合8个典型城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市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越明显;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马鞍山和铜陵市已初步呈现EKC特征.马鞍山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均呈倒U型曲线分布,淮南市的工业SO2排放呈U型 倒U型分布.安徽省的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GDP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些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越发达,分布越有规律.但经济不发达的市也可能出现阶段性的EKC曲线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截至2008年底,我国SO2排放总量(不包括港澳台的数据)由2005年的2549.4×104t降至2321.2×104t,已完成"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的89.5%,其中电力行业S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约20%,已完成"十一五"电力行业SO2减排目标的80%.为定量评估我国"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SO2减排取得的环境效益,利用ATMOS酸沉降模型分别对2005年和2008年电力行业SO2排放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电力行业SO2减排,2008年全国硫沉降量较2005年减少约86×104t,其中沉降到中国大陆的硫沉降量减少约52×104t,降幅达17%,平均每减排1tSO2约可减少0.2~0.3t的硫沉降.此外,硫沉降强度≥1.00t/km2区域的面积较2005年明显缩小,缩小面积约为62×104km2.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经初步核算,2010年COD和S0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7万吨和6.5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9.7%和43%,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减排对环境改善明显,珠江广州河段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均有所下降,COD年均浓度从2005的20.7毫克/升下降至2010年的13.6毫克/升,下降幅度达34.3%,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大气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SO2从2005年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10年的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7.7%,空气质量持续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能源CO_2排放及节能减排的减碳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 2005 年为基准,采用 IPCC 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测算了上海市能源活动产生的 CO2 排放清单。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了高碳情景和低碳情景下上海市能源需求及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探讨了节能减排等低碳政策所产生的碳削减的潜力。研究表明,2005 年上海市能源活动所排放的 CO2 总量为 1.72 亿 t,其中,能源加工转换产生的 CO2 排放量为 7740 万 t,占排放总量的 44%;工业次之,占 30%;交通运输的排放比例为 16%。煤炭和石油的消费是导致 CO2 排放的主要原因,2005 年煤炭所带来的 CO2 排放量为1.10 亿 t,油品所产生的 CO2 排放量为 0.58 亿 t,分别占到能源活动 CO2 排放总量的 64.0%和 33.7%。 2005 年上海市人均 CO2 排放量为9.68 t/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4 倍,是中国平均水平的 3.8 倍。研究表明,在低碳政策下,上海能源需求将有所控制,到 2020 年全市能源需求总量为 1.6 亿 t 标煤, 比高碳情景节约 1.4 亿 t 标煤。节能减排政策还将使得全市能源活动 CO2 排放比高碳情景显著下降,到2020 年全市 CO2 排放量为 3.26 亿 t,比高碳情景减少 3.1 亿 t,低碳政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SO2排放指标的合理分配是实施总量控制的重要基础。针对所研究城市大气SO2污染排放特征和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了对所研究城市的火电行业的排放指标进行单独分配的分配模式。对火电行业采用排放绩效法分配其SO2排放指标,而除火电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则采用兼顾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目标的SO2初始排污权分配模型进行分配。最后结合各区域大气SO2环境容量及2010年SO2排放量预测值对分配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用箱工模型,模拟研究了实施排放标准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讨论了实施2排放标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1)重庆市实施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标准能基本满足在气环境质量减级标准的要求。(2)实施标准所需二氧化硫治理静态投资费用总额计26.369亿元。(3)实施标准减少环境污染损失6.440亿元。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环境的高度融合是“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核心思想.为此我国将采取严厉的宏观环境政策,实行环境优先的战略方针.在“十二五”规划中,环境保护对冶金行业提出4项基本要求:产业结构减排,SO2治理工程,SO2管理减排,NOx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模型的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宏观角度将国内各地区作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评价的基本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对节能减排各项指标进行了分类,建立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200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废水、SO2综合治理绩效和效率。分析表明,中国能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废水、SO2治理和排放效率虽有普遍提高,但整体效率仍比较低,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6.
私人电动汽车因具有较少碳排放,在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推动交通领域碳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更准确地衡量私人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碳减排效果,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基于碳减排量和碳减排率的私人电动汽车碳减排核算技术方法,并通过情景分析技术模拟我国不同省份私人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私人电动汽车在火力发电比例较低的13个省份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效果,减排率为34.69%~70.69%;在火力发电比例较高的18个省份减排效果则不太明显,减排率仅为3.20%~31.40%.②在私人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中低减排省份的燃料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为57.33%~80.91%,且随着该省份碳减排效果的改善而不断降低;受制于电池的生产,高减排省份私人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最主要的碳排放阶段为汽车材料周期.③从碳减排影响因素上看,汽车报废里程的增加对私人电动汽车碳减排量具有明显的正影响,但对碳减排率影响不大,碳减排效果较好的省份的碳减排量随报废里程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更明显;百公里电耗的升高和车质量的增加则使碳减排效果下降,在碳减排效果较差的省份百公里电耗水平对碳减排量和碳减排率均有更显著的影响.研究显示,私人电动汽车的推广在我国可以带来一定的碳减排效果,发电能源结构和车质量是影响碳减排效果的2个关键因素,不同省份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私人电动汽车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江苏3个典型的经济发展区域,就区域GDP与污水排放的关系,动态分析区域的水环境保护成效.苏州市经济发达、外资比重高,2005年人均GDP5.38万元,GDP与污水排放关系呈线性增长;南京市经济较为发达、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高,2005年人均GDP3.71万元,GDP与污水排放关系呈线性降低;徐州市经济相对欠发达、以煤炭重工业为主,2005年人均GDP1.32万元,GDP与污水排放关系呈波动状.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和污水排放特点,苏州市水环境保护重点应同时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南京市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徐州市主要应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浓度,使各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经济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城市碳排放状况,研究确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碳减排有效措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确保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热红外遥感、GIS 和大气扩散模型技术,提高了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演变态势,通过碳排放分解分析研究影响碳排放浓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城市三次产业对碳排放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模拟自然发展模式和调控发展模式两种情景下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发展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 年期间沈阳市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曲线符合N型特征,沈阳市的年均碳排放已经跨过了转折点。经济增长是导致沈阳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1999—2010 年沈阳市第二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应最大,三次产业的强度效应对城市碳排放都有抑制作用。2013—2020 年调控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调控管理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将有利于沈阳市碳排放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经验结论,对其所涉及的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先恶化,后改善"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会自动产生,必须在环境政策的干预下才能实现.结合广东省废水、废气以及CODCr和SO2等污染物排放量及经济增长数据,构建了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十五"以来的环境综合整治,广东省废水和废气排放总量正在并将逐渐继续下降,部分环境指标正在接近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