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莉  李海浪 《铁道医学》1998,26(2):78-80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敏感诊断方法与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咽拭于Mp-DNA,同时做血清冷凝集试验(CAT),对498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配对资料研究,48例测定了有关免疫指标。结果 PCR法阳性率为37.55%(187/498),CAT法阳性率为10.04%(50/498),二法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3 ̄10岁组感染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组与10岁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柯静 《医学综述》2013,(23):4306-4308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基本病变为间质性肺炎改变,MP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MP直接入侵造成细胞损伤、免疫学水平阐述.MPP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MPP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内外理论探讨与临床治疗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表现为发病年龄提前,肺外并发症多样等特点。迄今为止,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se Pneumonia,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MP直接侵入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等学说,其中免疫  相似文献   

5.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MPDNA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DNA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席琨  崔红 《中级医刊》2014,(12):15-18
肺炎支原体( 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之一[1]。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好发于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近年来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1,2]。此外,MP感染可引起广泛的肺外并发症,如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肾炎等,且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部分可遗留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3,4]。迄今为止, MPP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当前MP感染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肺炎支原体为儿科常见肺炎,其中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在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具体表出现大环内酯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出现混合感染和过度免疫反应等情况。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发病比例逐年上升,主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非典型性肺炎,而儿童为高发人群。患儿发病后临床会表现出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病情表现复杂,很容易发生误诊。其中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临床对此类疾病研究发现[1-3],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其临床表现多样,肺外并发症多见,有局部流行趋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肺炎支原体营养需求高,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夏秋季节多发,具有湿热之体的患儿易于被侵犯.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常伴有脘腹胀闷,大便粘腻,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1995年3月 ̄9月住院的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其中伴肺外表现者27例,占54%。发病年龄2个月 ̄12岁,11例同时有二中二种以上肺外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渗出性胸膜炎,肝,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受累和皮疹。对MP肺炎的诊断以聚合酶链法检测气管内吸出物MP-DNA最敏感,特异性强,可作早期诊断指标。同时对该病的诊断及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诊治经验。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67%,5岁以下占33%。68例均有发烧,部分为刺激性咳嗽及气喘,大部分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有湿性罗音,所有患儿MP-IgM均为阳性,X线胸片有明显改变。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X线胸片检查。对确诊患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要足疗程,联用其他类抗生素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88-4388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病原体,为呼吸道致病物,可引起患者的咽、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而其引起的肺外损害已引起广泛注意。现将我科2001年至2005年收治的MP肺炎45例临床资料分析,并重点介绍MP感染的肺外表现。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3岁5例,最小的8个月,3岁~12岁36例,>12岁4例。从发病到确诊的病程,1周内23例,1周~2周内22例。1.2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均有发热,热型为弛张热。发热同时或前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液痰,出现喘息者8例。1.3MP感染的肺外表现1.3.1心血管系统对45例…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常见于小儿,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回顾性分析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一种,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之前研究认为MPP多为轻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近年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病例增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明确MPP发病机制,尽早识别SM...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为呼吸道致病菌,可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气管、支气管、肺及胸水中分离出来.也可从肺炎并发症患者的脑脊液、心包积液、脑、肾脏中分离出来.近年来,MP感染有增加的趋势,甚至可在医院或家庭中引起暴发流行[1].1937年Dienes和Edsall首先从前列腺炎脓肿的患者身上分离出人型支原体至今,已从人体分离出15种支原体[2].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包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绝大部分有发热,本组69例(占89.40%)。②仍以年长儿发病最多,本组7~14岁44例(57.89%)。③咳嗽有特征性,早期干咳,部分较剧烈。本组咳嗽76例(100.00%)其中刺激性干咳48例(63.15%),有咳痰9例(11.84%),剧烈咳嗽19例(25.00%)。④肺部阳性体征多不明显,本组肺部呼吸音粗55例(72.36%)。⑤X线胸片显示肺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密度增高影或肺实变浸润性病变增多,本组46例(60.52%),其次为肺门阴影增浓的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支气管肺炎改变。⑥血常规白细胞大多正常,本组白细胞(4~10)×109/L55例(72.36%),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高于相应年龄范围值,本组64例(84.21%)。结论对于:①起病急、高热不退、肺大叶实变,已应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要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要在寻找MP感染的证据的同时,果断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②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例细胞比例增高要考虑支原体肺炎;③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者要考虑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其他病原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花都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6岁患儿占总数81.35%.冬春季发病占总数64.03%.咳嗽为最常见症状(99.27%),其次发热(79.59%),有肺外合并症138例(20.26%).6岁以下组单系统损害有104例(占75.36%,与6岁以上组比较,P <0.05),两个系统损害有28例(占71.79%,与6岁以上组比较,P<0.05).白细胞总数正常者477例(70.04%).胸部X片检查结果:肺部病变258例(37.89%),右肺病变多见(P<0.05).单用大环内酯类有效率94.27%,仅5.73%需联合其他抗生素.结论 花都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感染,学龄前期感染率呈逐年上升,6岁后下降;感染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多发于冬春季节,以12月和2月发病率最高;6岁以下肺外并发症多见,多系统损害多见于1~6岁组;血常规和胸部X线检查多无特异性,血清学检测仍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丽华 《河北医学》2000,6(7):594-596
目的:认识我国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概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1年 ̄1996年国内正式发展的47篇MPP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MPP文献总量呈上升趋势,1993、1996年为两个增长高峰,实用医学类、中华系列类等期刊刊载国内MPP研究文献的主要期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结论:MPP在国内研究的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内对该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该病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婴幼儿肺炎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病机理除了已经所知的缺氧、二氧比碳潴留、酸中毒等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外,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丰富了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