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TT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血量不足标本,要求血细胞比容在20%~55%,离心后无溶血、脂血及黄疸。按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分为8∶1组与7∶1组两组,再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合格血量(2.7 mL )标本作为各自对照组,检测4个组血样的PT、APTT。结果 P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组和8∶1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7∶1组与7∶1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7∶1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的检测中,PT、APTT 的结果受血液和抗凝剂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0 min(对照组)。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加离心速度减少离心时间制备乏血小板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与标准操作步骤具有可比性。方法共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的新鲜血液标本,平均分成两份。使用同一台离心机,分别以3 000r/min离心10min,4 000r/min离心5min,离心分离血浆,使用同一台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APTT和FiB,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差异性比较。结果 4 000r/min离心5min的PT、INR测定结果与3 000r/min离心1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00r/min离心5min的APTT、FiB测定结果与3 000r/min离心1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两种离心方法显著相关,PT、APTT、Fi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81、0.996。新离心条件下PT、APTT、FiB检测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的评价均为全部接受。结论可用4 000r/min离心5min的离心方法替代3 000r/min离心10min,以达到快速向临床提供准确凝血检验报告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的常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择不同年龄组、同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及血液与抗凝剂的不同比例分别测定PT、APTT值。结果 1岁组与18岁成人组比较PT、APTT明显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5岁PT与成人无差异,但APTT延长(P0.01);同一标本室温放置4 h以上PT延长,放置6 h及6 h以上PT、APTT均延长;与抗凝剂与血液比例=1︰9相比,1︰9和1︰9 PT、APTT均明显延长(P均0.01);不同离心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建立1岁组PT、APTT的生物参考区间;PT测定应在4 h以内,APTT不宜超过6 h;当标本量大时,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采集标本时要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  相似文献   

6.
凝血检测要求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来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因此,离心时间对于PT、APTT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离心时间的长短对PT、APTT的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凝剂和离心条件对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在室温条件下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1:6、1:7时,PT、APTT、TT、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1:10、1:11时,PT、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速度、不同离心时间,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离心速度,PT、TT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Fbg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杜绝凝血功能检测的外界因素,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最佳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在不同离心时间时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离心时间。方法:采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PT、APTT、FIB、TT试剂。结果:FIB检测结果在离心5min与离心15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标本应至少3000r/min,离心10min后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离心全血所得的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结果差异性,确定最适合实际工作的离心时间。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每例两管)分为A组和B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离心10 min和5 min,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凝常规检测,并且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各项测定结果在离心5和1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小板计数A组(离心10 min)和B组(离心5 min)的测定结果范围分别为(1~8)×109/L和(3~10)×109/L,均达到了乏血小板血浆的标准[<(10~20)×109/L][1]。结论凝血常规标本可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2.
CA-1500血液凝固分析仪对脂血与溶血抗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1500血液凝固分析仪对血浆标本中血红蛋白和乳脂蛋白影响的抗干扰能力。方法采用混合血浆40名正常体检人员(排除服抗凝药者),取全血1.8ml。加入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O.20m1混合,采血后,在1h内完成血浆的分离;以1500—2000r/min离心10min立即上机测定。结果用被检血浆重复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10次,PT(11.84±0.16)s,变异系数(CV)0.5%;APTT(31.37±0.13)s,CV0.81%。结论CA-1500血液凝固分析仪在-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不但给临床医生对病人的治疗、判断及预后提供了有效的血液凝固指标,而且为设定新的止血和血栓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胛、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和4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Y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 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 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和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 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Diagnostic coagulation testing is vulnerable to factors of the pre-analytical phase such as sample centrifugation. Despite this, centrifugation conditions differ widely among European laboratories. Here we use samples from patients referred for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esting to investigate if different centrifugation conditions result in platelet-poor plasma (PPP) (plasma platelet count < 10 × 109/L) and how the variation in centrifugation conditions affect APTT measurements.MethodsCentrifugation of 2000g (10 min) were compared with 3000g (10 min) using samples from patients referred for APTT testing (n = 70). Plasma platelet count and APTT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ifugation conditions. Differences were evaluated using Bland Altman Plots and Student’s t-test.ResultsCentrifugation at 3000g for 10 min produced PPP for more of the samples (64%) than centrifugation at 2000g (6%) (p < 0.001).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APTT (p = 0.265) was found for samples with APTT < 37 s while samples with prolonged APTT (>37 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25). The Bland Altman plot did not reveal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ean difference 0.30 s/0.68%) when compared to a maximum acceptable bias of 10%.ConclusionNone of the centrifugation condi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adequately secured PPP for all samples. Despit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amples with prolonged APTT, n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when comparing all APTT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