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新规格汽油对烯烃、芳烃和苯含量提出的明确限值要求以及现用标准方法和其它分析技术在分析汽油组成时存在的问题,应用一套新的多维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汽油中烯烃、芳烃和苯含量。可以在12min内通过一次色谱进样实现汽油中烯烃总量、芳烃总量和苯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与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分析速度和方法的重现性得到明显改善。实验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多维气相色谱快速测定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和苯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GB17930-1999中对烯烃,芳烃和苯含量提出的明确限值要求,以及现有标准方法和其它分析技术在分析汽油组成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汽油分析的发展趋势及我国汽油生产的工艺和汽油组成分布特点,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维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汽油中烯烃。芳烃和苯含量的方法。并研制了新的烯烃捕集阱,可捕集汽油中高达70%的烯烃,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使用寿命,提出的方法可以在12min内通过一次色谱进样实现汽油中烯烃总量,芳烃总量和苯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与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GB/T11132-1989)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分析速度和方法的再现性得到明显改善。试验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成品罐汽油的有关性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邵波  黄小英  王京华 《石油化工》2002,31(10):848-851
在标准方法测定数据的基础上 ,建立了厂内成品罐汽油的组成和性质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 ,并用常规分析方法验正模型的准确性。实验表明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的准确性达到标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在 5min内快速、准确、简便地一次测定成品罐汽油的辛烷值、芳烃、烯烃、苯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对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和芳烃分子组成及辛烷值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总烯烃和总芳烃含量升高,且以低碳正构单烯烃和低碳芳烃含量升高为主,大分子烯烃和芳烃含量降低,辛烷值明显增加。随着剂油比的增加,汽油中各碳数烯烃均有所下降且以正构烯烃含量下降为主,苯及总芳烃含量升高且以低碳芳烃含量升高为主,辛烷值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5.
在线红外光谱法检测汽油中的烯烃和芳烃(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利用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建立烯烃、芳烃和苯等组分的红外光谱图库 ,实现汽油组分中烯烃、芳烃和苯含量在线检测与精确调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傅立叶中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汽油的总氧含量及烯烃、芳烃、饱和烃和苯的含量的方法。试验表明,IROX2000傅立叶中红外光谱仪可在3min内准确、简便测定汽油的以上性质,这一技术为汽油的清洁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降低FCC汽油硫含量是降低车用成品汽油硫含量、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关键。FDFCC工艺采用双提升管反应器并采用和分别适宜于重油裂化和汽油改质的工艺条件 ,可使FCC汽油硫含量下降 2 0 %~4 0 % ,烯烃含量降低 2 0 %~ 30 % ,汽油诱导期和辛烷值增加 ,苯含量基本维持不变 ,是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催化裂解汽油苯含量较高,受加工流程限制,通过调整装置操作参数以降低汽油苯含量。简述了催化裂解汽油中苯的生成机理,汽油中的苯主要来自芳烃的侧链裂解反应、环烷烃的氢转移反应和烯烃的环化脱氢反应;分析了催化裂解装置原料性质、操作条件及催化剂性质对汽油苯含量的影响,通过操作参数的调整,使催化裂解汽油苯体积分数由1.60%降至1.40%。将降低汽油苯含量的的理论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催化裂解汽油苯含量较高,受加工流程限制,通过调整装置操作参数以降低汽油苯含量。简述了催化裂解汽油中苯的生成机理,汽油中的苯主要来自芳烃的侧链裂解反应、环烷烃的氢转移反应和烯烃的环化脱氢反应;分析了催化裂解装置原料性质、操作条件及催化剂性质对汽油苯含量的影响,通过操作参数的调整,使催化裂解汽油苯体积分数由1.60%降至1.40%。将降低汽油苯含量的的理论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FCC汽油轻馏分非加氢脱硫脱氮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吴明清 《石油商技》2013,31(3):81-87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苛刻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油质量标准不断升级,降低汽油中的硫、烯烃、芳烃和苯含量并改进汽油辛烷值分布是未来汽油质量升级的发展趋势。国内催化裂化(FCC)汽油占汽油比重达80%,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硫含量来自于FCC汽油;同时FCC汽油中烯烃含量也高达40%以上。因此,FCC汽油的脱硫、降烯烃是我国汽油质量升级的主要任务。随着车用汽油标准的升级,对硫含量的限制尤其严格:2013年年底,我国将实施国家第1V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国lV排放标准)。满足国lV排放标准的汽油要求硫含量〈50mg/kg;  相似文献   

11.
汽油的烃组成指标是车用汽油清洁化进程的重要项目。通过大量的比对试验分析了不同汽油烃组成测定方法的技术特点,介绍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采用多维气相色谱快速测定汽油中烯烃、芳烃和苯含量的研究、实践以及标准化的历程,该方法的研究及标准化为炼化企业清洁汽油生产的质量升级和产品质量保障以及流通市场汽油质量的监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主导制定的石油及石油产品领域的第一个国际化标准。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China has enforced a new gasoline standard starting 2003 to limit the olefins, aromatics and benzene contents in gasoline. The isomcrate is the cleanest gasoline component because it does not contain the above-mentioned components, and is also an excellent gasoline blending component because of its higher RON and MON ratings. Currently the FCC naphtha accounts for 81.4% of gasoline pool, reformate accounts for 12.6% of gasoline pool, MTBE makes up 4% of gasoline pool.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燃油中烷烃、烯烃、芳烃等组分对于车用汽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未燃烷烃是烷烃燃料HC排放的主要成分,烯烃燃料的HC排放主要包括丙烯、异丁烯、戊烯等,1,3-丁二烯的排放随燃油烯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苯、甲苯、乙苯等的排放随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发动机燃烧工况如空燃比、点火角度等对各种HC排放的具体组成有显著影响。因此,不仅需要加强降低燃油烯烃、芳烃含量的研究,也应该借助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优化来降低因烯烃、芳烃含量高对排放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FCC汽油不同馏分在P-Zn/HZSM-5上的芳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P-Zn/HZSM-5催化剂对FCC汽油不同馏分芳构化的反应性能,探讨了原料对芳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P-Zn/HZSM-5催化剂对50~100℃馏分芳构化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16 h后,液相产品中烯烃及芳烃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5.23%和79.9%,得到了低烯烃、高芳烃的汽油调合产品。在50~100℃馏分芳构化反应中,液相产品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分布会发生变化。反应进行4 h后,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以甲苯、二甲苯、苯的顺序递减,而反应进行20 h后,由于催化剂积炭,改变为以二甲苯、甲苯、苯的顺序递减;C9+芳烃的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在清洁汽油生产控制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清洁汽油生产控制中的应用。在标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适合催化裂化、催化重整、90号清洁汽油和93号清洁汽油测定RON、MON、烯烃含量、芳烃含量、苯含量和氧含量的分析模型,通过大量试样对所建分析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分析效率,降低成本,对装置的平稳运行和汽油的优化调合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反-色谱联合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活性对哈尔滨炼油厂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催化裂解的产品分布、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产率和产品汽油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90℃、剂油比170、反应时间0.24s的实验条件下,FCC汽油经催化改质后,烯烃含量大幅度下降,可由改质前的41.6%降到改质后的13.4%,满足汽油新标准的要求,而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由改质前的33.3%、13.3%增到40.4%、35.7%,使汽油在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辛烷值不会降低,并且还会增加低碳烯烃的产率。此外,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催化剂活性均有利于降低改质汽油的烯烃含量,增产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17.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蜡油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LTAG技术,以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和蜡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对LCO和蜡油混合加氢后得到的加氢LCO和加氢蜡油分别在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下部不同位置分层顺序进料方式(LTAG技术)与在催化裂化反应器下部混合进料方式的生产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与混合加氢油进料的常规方式进行对比,LTAG技术的LCO催化裂化表观转化率提高5.17百分点,表观裂化率提高7.87百分点,表观缩合率降低2.01百分点,稳定汽油中烯烃和芳烃的体积分数分别增加1.2百分点和2.0百分点,汽油辛烷值RON和MON分别提高1.4个单位和0.8个单位。LTAG技术是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MIP系列技术降低汽油苯含量的先进性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已运行的MIP装置汽油苯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MIP系列技术的汽油苯含量低于1.0%,满足车用汽油(Ⅲ)质量指标要求,而FDFCC-Ⅲ,ARGG和DCC的汽油苯含量分别为1.36%,1.64%和2.11%。通过对这些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数据分析,发现在催化裂化条件下既存在着烷基苯发生裂化生成苯和小分子烯烃,也存在着苯和小分子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MIP汽油苯含量降低的原因在于MIP工艺第二反应区反应条件有利于汽油苯和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从而减少了汽油苯含量;而其他多产丙烯技术由于反应设计要求,有利于烷基苯发生裂化生成苯和小分子烯烃,从而增加了汽油苯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汽油调合组分和产品汽油(90、93、97号)辛烷值、组成等性质的实验室模型,并用常规方法分析样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验表明,其准确性达到标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在5min内快速、准确测定调合组分汽油和成品汽油的辛烷值、芳烃、烯烃、苯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