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4年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36例分娩情况.结果 136例中35例行阴道试产,2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62.9%,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恶露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剖官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如无绝对指征,应予充分试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4年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36例分娩情况。结果136例中35例行阴道试产,2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62.9%,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恶露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剖官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如无绝对指征,应予充分试产。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磊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3):551-55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8例中81例进行阴道试产,5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4.2%;再次剖宫产(RCS)156例,手术产率75%。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RCS组产后出血、粘连发生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PCS)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北京平谷妇幼保健院2008-01-2010-01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78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10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10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6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68例对照分析.结果 16例阴道试产,1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2.5%;再次剖宫产68例,手术产率87.2%.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较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出血量大[(205.8±6.0) ml vs(172.6±15.5)ml],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6.05%)较首次剖宫产组高(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5.
郭亚柯 《临床医学》2013,33(3):64-6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符合阴道试产者的分娩方式等进行分析,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者与足月妊娠阴道生产者进行对照,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者与术后再次剖宫产分娩者进行对照.结果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者与非剖宫产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者与术后再次剖宫产者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对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严密产程监护,部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的选择,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13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的分娩方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32例中选择阴道试产74例,成功率74.32%.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妇产褥感染等指标比较,再次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要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在能够很好地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的情况下,应给予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分娩的9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产前、产时、产后情况.结果 98例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有41例,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前次手术后有产褥热史2例,因产科因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而再次手术者46例,9例阴道试产,8 例试产成功,成功率 88.89%.再次剖宫产组89 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组90例相比,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9例与无剖宫产史的阴道分娩孕妇10例相比,产程、产时出血、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安全的,导致再次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指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方可提高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率,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35-3636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分娩结局。结果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60例进行阴道试产,试产成功的妊娠孕妇为46例,占76.67%;VBAC组在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均少于RCS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在并发症方面,产后发热、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以及产后恶露等方面均少于RCS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若妊娠孕妇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在严密的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黄宝琴  梅志雄  池喜华 《新医学》2011,42(12):813-8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期管理.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 0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比较经再次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孕妇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1 086例孕妇中,择期行剖宫产术883例(81.3%),急诊剖宫产81例(7.5%);阴道试产122例(11.2%),成功78例,试产成功率63.9%(78/122).再次剖宫产的1 008例孕妇剖宫产指征多数为单纯瘢痕子宫,占76.0%.再次剖宫产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较低,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或0.01).结论:瘢痕子宫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瘢痕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在加强围生期管理下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4年1月—2012年9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286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其中剖宫产234例,阴道试产52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行剖宫产术300例孕妇为对照组。结果:286例孕妇中258例(90.2%)再次行剖宫产术,28例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53.9%。阴道分娩组无大出血发生,再次剖宫产组发生10例(3.88%),对照组发生2例(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325.4±12.5)mL,高于对照组(225.6±26.8)mL及阴道分娩组(148.4±15.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平均手术时间(59.2±20.5)min,高于对照组(30.9±14.6)min;腹腔粘连146例(56.59%),高于对照组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再次剖宫产组住院时间(7.2±0.9)d,与对照组(6.8±1.2)d和阴道分娩组(3.5±1.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有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妊娠后,若无剖宫产指征,应增加阴道试产机会;而提高剖宫产手术水平,是降低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2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产妇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年来26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试产22例,阴道分娩14例,成功率为63.64%,发生先兆子宫破裂2例,占9.09%。再次剖宫产252例,占95.45%,发生不完全性子宫破裂5例,占1.98%。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6.35%)及量(≥1500ml,1.19%)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5.21%,0.87%)、阴道组(3.82%,0.03%)(P〈0.05,P〈0.0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发生率(2.65%)显著高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0.52%)(P〈0.01)。结论单纯剖宫产史不能作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前置胎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具备阴道试产指征的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孕妇,做好产程观察和心理护理等护理。观察记录产妇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等情况。结果60例阴道试产孕妇54例成功阴道分娩,其中自然阴道分娩42例(77.78%),阴道助产12例(22.22%);6例阴道试产不成功改为行剖宫产。产程过程中应用催产素加强宫缩40例,1例发生产后出血,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结论加强产程的监护和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268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了解阴道试产的可行性。方法对26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8例孕妇中有207例剖宫产,61例阴道试产,试产成功37例,成功率60.66%。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产妇术中出血例数和出血量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分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患者的产程观察要点,以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并降低二次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生产的472例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孕周、产程、新生儿体质量、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子宫下段厚度、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前次剖宫产原因以及阴道试产的结局。结果472例瘢痕子宫病例中顺产417例(88.3%),吸引产6例(1.3%),故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9.6%;剖宫产49例(10.4%),均未发生子宫破裂和新生儿窒息。结论在充分考虑孕妇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应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做好产前健康教育、产时监护和产后观察,可保障瘢痕子宫再妊娠者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通过会阴三维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后女性的盆膈裂孔的变化及盆底功能损伤情况。 方法 入选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产科分娩后的产妇320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0例)与剖宫产组(200例),另选取60例同时期我院妇科门诊以阴道炎就诊的未育且无分娩史妇女作为对照组。入选产妇于产后7天及产后2个月时接受两次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照组于门诊入组时接受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7天,静息状态和张力状态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盆膈裂孔各项参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道分娩组盆膈裂孔各项参数也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剖宫产组,静息状态和张力状态下,产后7天和产后2个月盆膈裂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盆底组织功能均有影响,其中阴道分娩产后7天影响大于剖宫产,产后2个月,阴道分娩组盆底功能修复能力高于剖宫产组。  相似文献   

16.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2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崔蓉 《临床医学》2011,31(6):21-2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淮北市人民医院233例双胎妊娠妇女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组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尤以阴道分娩组第2组新生儿尤为显著,两胎儿分娩出生时间间隔〉15 m 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金梅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257-258,260
目的:探讨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时1997年1月-2005年6月剖宫产分娩的65例重度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25%,其中87.6%发生在产后2h;阴道分娩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14%。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阴道分娩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是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而胎盘因素占首位。结论:胎盘因素是引起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防治措施关键在于加强产前宣教及产时保健,提高助产技术质量,开展镇痛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制定问卷,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10个医院产科产检、住院待产、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产妇、家属及各级医院的妇产科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孕产妇及家属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顺产、剖宫产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妇产科医务人员的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知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结果]993例孕产妇选择VBAC,其中648例试产成功(占65.26%),其比例明显高于选择再次剖宫产在待产期自然分娩的孕产妇(占11.01%)(χ2=31.22,P=0.000);孕妇居住地、对顺产及剖宫产知识的认知、对顺产的紧张度、既往有阴道分娩史、家属建议阴道分娩等对孕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均有影响(P<0.05);在回收的738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医生认为可以阴道分娩的知晓率为61.65%(328/532),明显高于护士21.19%(50/2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7,P=0.000);三级医院医生对VBAC的知晓率为68.46%,明显高于二级(46.62%)和一级医院(20.6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00),其中专科医院医生和护士的知晓率均高于综合医院(P<0.05);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对VBAC的认知率明显高于初、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P=0.000).[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知识及再次剖宫产史知识的认知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影响,需加强此方面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