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酸醇解法制备了低黏度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并将其与马铃薯原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和酸醇解马铃薯淀粉在显微形态、RVA图谱、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上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经酸醇解和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处理后,明显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交联木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与交联剂三偏磷酸钠作用,制备交联淀粉。再利用五因素一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交联木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的工艺条件并得出回归方程,确定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交联淀粉乳浓度40%,pH值8.5,温度40℃,反应时间4h。同时时产品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等性质进行了研究。与木薯原淀粉相比,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淀粉黏度较高.抗老化性、凝沉性及冻融稳定性得到改善,在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酯化交联淀粉反应及性质的研究(Ⅲ)——糊性质和应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与木薯原淀粉作比较 ,测定了不同取代度、交联度的酯化交联淀粉糊的流变性、透明度、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并且试验其在酱油中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Fe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干法制备氧化淀粉,对氧化淀粉溶解度及其糊的表观粘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马铃薯氧化淀粉溶解度、透明度增大,表观粘度降低,冻融稳定性增强,凝沉性减弱;并对氧化淀粉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乌冬面专用改性淀粉制备工艺;并利用Brabender连续粘度计测定木薯原淀粉、木薯交联淀粉、木薯交联酯化淀粉及乌冬面专用改性淀粉的糊粘度曲线;同时对此四种淀粉糊的凝沉性、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度进行测定比较,为改性淀粉在乌冬面中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合成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了不同淀粉产品糊的表面活性、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透明度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随着取代度的提高而降低,较高取代度的淀粉样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凝沉性低于原淀粉,且随着取代度的提高,凝沉性减弱。冻融稳定性优于原淀粉,透明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取代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糊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以及蔗糖和氯化钠添加量对糊性质的影响。玉米淀粉经过DDSA改性后,透明度有了较明显改善,凝沉性随着取代度的提高而降低,冻融稳定性稍弱于原淀粉。氯化钠和蔗糖可增加SSDS糊的透明度,而对抗凝沉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以槟榔芋原淀粉为原料,采用球磨结合辛烯基琥珀酸(OSA)酯化方法制得复合改性淀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与原淀粉、酯化淀粉和球磨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球磨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和透明度均显著提高(P0.05),尤其是冷水溶解度,但其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表观黏度却降低;酯化淀粉和复合改性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透明度、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表观黏度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槟榔芋原淀粉和球磨淀粉经OSA酯化改性后品质均得到明显改善,复合改性淀粉的表观黏度增加尤为明显,说明其具有更好的增稠性能。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交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采用混合酸酐交联法,用糯玉米淀粉制备糯玉米交联淀粉,并着重研究了糯玉米交联淀粉的性质如交联度、冻融稳定性、膨胀度、透明度和凝沉性。试验表明:通过交联作用制成的糯玉米交联淀粉,大大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具有交联度高(沉降积为0.75mL)、冻融稳定性好(析水率最低为56.3%)、抗凝沉性强(凝沉性最弱)和具有一定膨胀力(膨胀度低于原淀粉但高于其它变性淀粉)和透明度(透光率比糯玉米淀粉低,但较其它淀粉而言仍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说明糯玉米交联淀粉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以8种类型变性淀粉为研究对象,对其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等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最好;蜡质玉米氧化淀粉的透明度最佳;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淀粉、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凝沉性较强,而蜡质氧化淀粉几乎无凝沉性;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木薯淀粉的凝胶强度最大;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最高黏度值最大,消减值最大;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最高;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优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淀粉,且凝胶强度较高;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黏度明显高于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淀粉,而后者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凝沉性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蕉藕淀粉应用范围,选取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等薯类淀粉为对照,对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的组成、吸水(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特性相比除吸水性差异不显著外,吸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蕉藕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透明度好、凝胶强度高等特性,开发新型淀粉食品和增稠稳定剂。  相似文献   

12.
食用交联甘薯淀粉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变性,制备食品用交联甘薯淀粉。以交联淀粉峰值粘度和结合磷含量为指标,以三偏磷酸钠用量、反应pH、温度、时间和硫酸钠用量为因素研究交联反应最优工艺;并研究系列食用交联甘薯淀粉粘度、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及形态学和结构性质,为其在食品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银杏果淀粉与玉米、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提取的银杏果淀粉为原料,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并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银杏果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比玉米淀粉高,比马铃薯淀粉低;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比玉米淀粉强,比马铃薯淀粉差;淀粉乳浓度、剪切力、介质对银杏果淀粉的黏度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米淀粉的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西米淀粉的组成、颗粒形貌及糊化、透明度、老化方面的性质,并与木薯和马铃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米淀粉的蛋白质含量为0.21%,直链淀粉含量为28%,颗粒为椭圆形,西米淀粉的起糊温度为70.3℃,热糊稳定性高,凝沉性比薯类淀粉弱,西米淀粉的透明度为57.5%,比薯类淀粉易老化。为进一步了解西米淀粉的特性及应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龙  郑桂富  王凯  许晖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147-150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三偏磷酸钠反应,制得甘薯淀粉磷酸酯;并采用偏光显微镜、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所生成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糊化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磷酸酯糊化温度升高,其冷热粘度稳定性、冻融稳定性、耐盐能力较原淀粉有所提高,但透明度、凝沉性与原淀粉相比无明显优势;取代度的变化对这些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紫薯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方法 利用碱提取法从紫薯中提取淀粉, 与普通玉米淀粉进行对比, 分别对淀粉结构(分子链结构、结晶结构等)和理化性质(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紫薯淀粉直链含量(24.5%)比玉米淀粉(26.7%)低, 两者均为A型结晶结构, 但紫薯淀粉的结晶度和分子有序程度比玉米淀粉高; 紫薯淀粉糊的透明度高于玉米淀粉糊, 且随时间延长其透明度下降程度比玉米淀粉糊低; 紫薯淀粉糊不易发生凝沉现象, 但其析水率(21.4%)比玉米淀粉糊高, 即冻融稳定性弱于玉米淀粉糊; 此外, 紫薯淀粉部分结构的热稳定性大于玉米淀粉。结论 紫薯淀粉在分子链结构和结晶结构上与玉米淀粉有较小差异, 但在理化性质上与玉米淀粉差别较大, 可为其工业应用提供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碱法提取的10种小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与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对比,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小米及其淀粉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9.77%-35.69%之间,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溶解度显著低于马铃薯及玉米淀粉,其中九谷11号的溶解度最高;膨胀度在12.43%-18.77%之间,介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之间;透明度显著低于马铃薯淀粉,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冻融稳定性显著优于玉米淀粉,比马铃薯淀粉差;凝沉性试验表明其稳定性显著优于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8.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下,用醇解法制备了不同溶解度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系列,并对玉米、木薯和马铃薯原淀粉及其不同溶解度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相对于原淀粉糊,醇解法制备的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糊的表观粘度和冻融稳定性有所提高,凝沉性降低;颗粒状冷水可溶木薯和马铃薯淀粉糊的表观粘度、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均降低。三种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且随着溶解度提高其透明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马铃薯、小麦、玉米淀粉为原料,以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利用微波辐射技术时醋酸酯淀粉的合成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原料合成的醋酸酯淀粉取代度不同,其中马铃薯淀粉合成的醋酸酯淀粉取代度最高,小麦最低.并且对三种醋酸酯淀粉的凝沉性和透明度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