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国内外对《格列佛游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说的讽喻性,对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形象的研究较少.整部小说是以格列佛的观察来向读者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位主人公在语言、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不断变化.本文就将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格列佛的社会身份和伦理身份的一系列变化来深入地研究这个人物.格列佛的形象深受18世纪英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斯威夫特自我思想的部分反映,对当时的英国政治、社会生活做了一系列辛辣的讽刺,格列佛形象的研究因此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格列佛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故事,讽刺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3.
《格列佛游记》作为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经典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主人公格列佛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丑恶进行了讽刺。本文在此对《格列佛游记》中运用的讽刺手法做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经典在于作者成功刻画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形象,并关注到了一个前人很少给予关注的群体,而理解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是解读这部小说主人公形象的关键。因此,在对小说主人公特定身份加以明确的基础上,从小说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出发,可以更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的观察、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英国的本质的认识。格列佛这个人物不单单是情节结构意义上的关键人物,也是传达作者思想的代言人,是资本主义社会里进步的资产者形象,是社会的异己者和批判者。  相似文献   

6.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4次航海经历,虚构出离奇的情节,重现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宗教、科学等方面的情况,并从理性的角度审视人性.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复杂、伪善及畸形社会形态的讽刺.  相似文献   

7.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一部杰出讽刺小说。表面上看它是通过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Lemuel Gulliver)船长之口.叙述了他周游小人国、大人国、拉普他、智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对于《格列佛游记》的文学评论当中,主要的思想大多集中在小说讽刺内容方面,对当时英国的宗教、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矛盾进行了揭露。本文从陌生或理论角度入手,对《格列佛游记》当中独特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分析,反映了其艺术魅力是来自于作者在叙事视角、修辞手法、语言描写、形象创造等方面所采用的陌生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家。他以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出海航行的冒险经历为主线,以幽默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讽刺和抨击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现实社会的矛盾、邪恶与罪行。  相似文献   

10.
王兰 《英语广场》2017,(3):47-48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该书由四部分游记构成,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的经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深度描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的内容解读这部小说,以期对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中的神奇猜测 关于火星的卫星,历史上不乏充满睿智的猜测.最有名的例子出自著名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该书第三部分描写了主人公格列佛访问想象中的拉普塔王国.他写道,拉普塔的天文学家拥有的——  相似文献   

12.
马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的著名女作家。正如她其他的成熟作品一样,《黄金国度》也重复了“回家”这一主题。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通过返回过去寻求力量从而战胜中年身份危机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小说,力图阐明在现代社会倍感压抑的女性只有返回过去、返回历史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光明的道路,在分析主人公从过去寻求未来的过程中探讨亲属、根基、孤独、死亡与生存等一系列现代社会使人倍感迷惘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石黑一雄是当代英国享有盛誉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别让我走》描述了“克隆人”在现实社会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小说中蕴含着大量的空间描写,无处不在的“空间性”作为一种表征方式的同时也与主人公的身份意识形成了某种契合,转化为“身份想象”融入到小说主题中;运用空间批评理论,聚焦小说主人公凯西生活的三个地理空间:黑尔舍姆、村舍和康复中心,从权力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层面探讨空间与人物身份意识构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名誉领事》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代表作之一,以凸显人物身份的建构性进而表达重构现代进程中“全球英国性”的主题。主人公普拉尔失落的“家园”使其身份的差异性显现,贫民窟空间的行为使他寻求身份的同一性。普拉尔始终在边境小城进行跨文化语境下的交往实践,以求作为一名英国人的民族身份建构,鲜明表达了“英国性”民族身份的认同。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普拉尔的身份超越了空间和时间,最终呈现出后现代社会背景下,归属感丧失的现代社会主体如何通过爱与信仰重构身份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说的全名是《格列佛异国奇游记》,小说中的主人公名叫莱谬尔·格列佛,是一位纯朴、憨厚正直的人,做过航海家、当过医生,受过一  相似文献   

16.
赵晓颖 《海外英语》2011,(8):337-338
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被视为英国小说史上的丰碑,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二重性问题,即在肯定一个事物的同时也肯定其反面,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共存。主人公吉姆的行为体现了一系列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忠诚与背叛、勇敢与怯懦、生存与死亡三个方面。而这些二重性则是作者本身二重性的反映,主要表现为身份的二重性、职业的二重性和政治立场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18.
在《红字》中,纳撒尼尔·霍桑刻画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珠儿。该人物在展现该作品主人公海斯特的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珠儿在小说中的身份的分析,探讨了她的多重身份对于海斯特形象的刻画和小说中多重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格列佛游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作家斯威夫特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分为四卷,具体叙述了英国的一名外科医生格列佛四次游历海外的经过。第一卷写格列佛在海上覆舟遇险,被海水漂流到利立浦特(小人国)以及在利立浦特的见闻和遭遇;第二卷写格列佛游历了布罗卜厂奈格(大人国),他向大人国国王夸耀英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受到国王的质问和谴责;第三卷叙述了格列佛在飞岛、巴尔尼巴比、巫人岛等地的见闻;最后一卷是慧国游记,抒发了作者对慧驷马的赞美之情。 《西游记》是我国明代万历时期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的故事情节分为三个段落,从第一回至第七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西天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以后写西天取经的故事。 两部小说下文分别简称《格》、《西》,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度,时间相距  相似文献   

20.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开端。无论是夸张、对比、反讽的讽刺修饰手法,还是小人国国王、巨人国国王、小人国国民、拉个多教授、小人国大臣等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都彰显了《格列佛游记》以讽刺手法批评当时社会现状的特质。深刻剖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与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