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喙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时进行,也可在2~10周龄时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如实在舍不得,则至少应把鸡群中的"凶手"捉出进行断喙。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  相似文献   

2.
王刚 《农家致富》2014,(17):39-39
断喙、修喙是指借助专用的器械切断鸡只啄尖,使其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恶癖,还兼有节省饲料的效果。断喙应在7-10日龄进行,也可在2-10周龄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8周龄,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在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且参差不齐,对这些鸡应及时进行修喙。修喙时不要切削过多,达到鸡喙圆滑即可。  相似文献   

3.
集约化养鸡生产中,鸡只易形成啄癖,如互相啄羽、啄肛以及争斗打架,并且一旦形成习惯则很难去除。光照过强、通风不良,或者饲养密度过大,发生啄癖的比例还会增加。为了防止啄癖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往往在7~10日龄雏鸡进行断喙。本文就肉鸡断喙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断喙时鸡群要健康  相似文献   

4.
对5~7日龄雏鸡断喙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鸡群以后的生产性能。但这一重要环节常被忽视,而由没有经验的人员来完成断喙的操作,给以后种鸡饲养埋下隐患。断喙是种鸡雏必需经历的处置,它对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和24周龄时的性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断喙的目的种鸡雏断喙可防止生长期鸡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提高鸡群的成活率和均匀度,同时也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断喙的准备工作:①断喙宜在6~8日龄进行,这时喙不很坚硬,出血量较少,鸡体较小,容易操作;②开始断喙前停食3~4小时,使雏鸡保持轻度饥饿。断喙后提供…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断喙对汶上芦花鸡育雏育成期生产、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将2 000只1日龄汶上芦花鸡雏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14日龄采用热刀断喙,对照组不进行断喙。2~7周龄间,测定体重、料重比、死淘率、胫长、龙骨长、胸宽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料重比降低,体重显著降低(P0.05),死淘率增高;第3~5周龄时试验组胫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龙骨长和胸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断喙可以提高育雏育成期的饲料利用率,但对其生产、生长性能会有不利影响,建议14日龄时对汶上芦花鸡不进行热刀断喙。  相似文献   

6.
正断喙是雏鸡饲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集约化蛋鸡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合理的断喙可以有效防止雏鸡啄羽、啄肛、啄蛋等啄癖的发生;能避免鸡只勾抛饲料,从而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雏鸡发育整齐度。但断喙也会使雏鸡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断喙不当,可引起雏鸡出血、抵抗力下降等,严重时会引起死亡。一、断喙方法雏鸡断喙的方法主要有热刀断喙(也称电烙断喙)和红外线断喙2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集约化经营中断喙不仅能够防止鸡只之间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是饲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科学上已经证实断喙能引起鸡极大的疼痛和终生的行为损失。行为学研究显示,断喙的鸡不能正常采食、饮水和适当的打扮,同时,断喙严重的破坏了神经,易发展成为神经瘤,这也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这对鸡会产生很大的应激。因此,断喙在养鸡业上的运用及存在的福利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减少鸡断喙应激的措施在蛋鸡和种鸡饲养管理中,为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蛋、挑食等恶癖的发生,减少饲料浪费,有效控制鸡群正常生长和提高公鸡的授精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在雏鸡生长前期进行断喙.为了正确掌握断喙技术.提高断喙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断喙对鸡的应...  相似文献   

9.
选择国内饲养量最大的海兰褐壳商品蛋鸡为试验材料,采用Nova-Tech红外断喙器不同断喙模块和强度对鸡只进行1日龄断喙处理,同时以不断喙和传统7日龄热刀断喙为对照组,定期收集产蛋期蛋鸡不同组别鸡只生长和生产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再次验证了正确恰当的断喙尤其是红外断喙方式对鸡只产蛋期性能有提高作用,尤其是红外浅断喙组(IB2)的鸡群在产蛋率、死淘率以及淘汰前的羽毛覆盖程度上表现更为优秀。在密闭式鸡舍中,红外浅断喙模式是海兰褐蛋鸡更加适用的断喙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一、忌惊群惊群、炸群会产生应激,使鸡产软皮蛋、无黄小蛋,并影响产蛋率。二、忌断喙断喙一般雏鸡在6~9日龄时进行,对没能按时断喙或断喙太轻又长出新喙的雏鸡,应在育成期补断或修喙,忌在产蛋期断喙。三、忌断水有资料表明,蛋鸡在产蛋期断水24小时,产蛋率可由80%下降到30%,而要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因此,在鸡产蛋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四、忌频繁变换日粮配方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鸡只互相啄斗 , 造成饲料损失 , 影响其生长和产蛋 , 现在人们一般采用对雏鸡进行断喙的方法 . 江苏动物药品厂 (邮码 : 225529, 电话 : 0523- 8662142)与东南大学开发研制成功手握电热式鸡用断喙器 , 并获得国家专利 (专利号 : ZL91213658.8). 该产品体积小 , 重量轻 , 携带方便 ; 操作简便 , 单人即可操作 ; 价格低 , 耗电省 , 使用成本低 ; 断喙后能人工控制 , 自行止血 , 愈合快 .  相似文献   

12.
<正>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防止蛋鸡育雏期、青年期甚至产蛋期啄癣症的发生和减少饲料浪费。电器化断啄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县级以下市场很难买到。土法断喙速度又慢又不安全,断喙面参差不齐,且易造成鸡只伤亡。现向广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一忌接种疫苗。鸡接种疫苗,必须按照免疫程序要求,在育成期以前按时接种,不宜在产蛋期接种。二忌惊群。惊群、炸群会产生应激,使鸡产软皮蛋、无黄小蛋,并影响产蛋率。三忌断喙。断喙一般在8-9日龄时进行,对没能按时断喙或断喙太轻而又长出新喙的,应在育成期补断或修喙,切忌在产蛋期断喙。  相似文献   

14.
鸡断喙是控制鸡群互相咬啄伤害和防止饲料浪费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在养鸡生产中,尤其是集约化生产条件下,鸡体常受到饲养密度、气候、免疫接种、转舍、捕捉、断喙、光照等有害应激.  相似文献   

15.
断喙是规模化养鸡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减少浪费、防止啄癖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不正确断喙或操作不当时,也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由于光线过强、密度较大、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等都可以造成啄癖,断喙是防止啄癖、减少饲料浪费和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断喙是否得当关系到未来鸡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断喙可以有效避免啄癖的发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提高育雏率,有利于鸡只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雏鸡断喙时,刀片与喙的切角不同,成鸡期嘴形各异,体重及死亡淘汰率不一。研究结果显示,刀片与上喙呈80‘角瞬间切下,烫1s 止血,成鸡期嘴形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9.
交叉喙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目前已在全球至少12个鸡种中报道,包括商业品种和地方品种。交叉喙鸡刚出壳时喙形正常,但在随后1~2个月内逐渐呈现上下喙交错、咬合不全的交叉状态。交叉喙严重影响个体采食和饮水、降低生产性能、损害动物福利。交叉喙以下喙偏离中线为主,原因是单侧下颌骨支发育缓慢,LOC426217BMP4FIGNL1基因和脂蛋白脂肪酶、清蛋白等与该性状的发生相关。综述了鸡交叉喙表型特征、遗传方式和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解析该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降低发病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1.雏鸡断喙以8-10日龄为宜。断喙时间要合理安排。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同时还要保证断喙避开免疫时间.不可同时或相隔太近,以免引起抗体效价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