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针管负压引流在基层骨科用于渗液伤口的疗效。方法:以87例伤口渗液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其中45例使用空针管负压引流(研究组),42例采用普通引流(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7-16天,平均10天,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0-28天,平均18天,经t检验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针管负压引流可明显缩短渗液伤口的愈合时间,对渗液伤口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溃疡伤口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常规外科无菌清创换药处理伤口。结果: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溃疡伤口,可有利于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并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商品名:优拓SSD)用于炎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优拓SSD用于43例缝线伤口、皮肤挫伤以及腔洞脓肿等炎性伤口换药,以43例0.5%碘伏换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控制感染、伤口愈合速率、更换敷料时伤口疼痛情况。结果:(1)缝线伤口愈合情况:观察组25例患者均为Ⅰ期愈合,对照组25例患者中Ⅰ期愈合16例,Ⅰ期延迟愈合6例,Ⅱ期愈合3例。(2)皮肤挫伤伤口愈合情况:观察组8例患者均在伤后7天创面表面干燥,呈粉红色,无渗液,表皮上皮化。对照组8例患者中5例创面表面缩小,有少量渗液,基底呈粉红色,见上皮爬行,2例伤口基底呈红黄色,有渗液,创面未见缩小,1例伤口基底部呈苍白色,未见好转。(3)腔洞型脓肿愈合情况:观察组10例患者均在切开引流术后5天无脓液引流,清洗时创面可见新鲜的红色血液,创周红肿消退。对照组10例患者中5例脓液引流减少,5例脓液引流未见明显减少,伤口周围红肿不退,患者自感肿痛未见好转。结论:优拓SSD用于炎性伤口效果优于碘伏换药,且愈合时间短,患者换药时疼痛减少。  相似文献   

4.
程勇 《吉林医学》2014,(6):1229-1229
目的:研究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创伤患者62例,将其分为试验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最新的VSD敷料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平均伤口愈合时间(22.13±15.32)d,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平均伤口愈合时间(16.89±9.57)d。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短,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将其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负压引流的病例,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应用于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为日后大面积、重度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入我院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清创、消毒、换药和引流治疗,观察组在清创、消毒、换药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接受治疗至康复后,比较两组的换药频率、创面缩减程度、康复时间等,评估负压引流的疗效.结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从入院接受治疗开始至康复出院,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为(9±1.3),而观察组仅为(3.1±1.8),具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缩小度上,对照组缩小(7.4±3.1)%,观察组缩小(10.3±2.3)%,康复时间上,对照组平均用时(32±6.1)天,观察组平均历时(20±5.7)天,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这些指标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负压引流技术,降低了伤口的感染率、减少换药频率、加快伤口的愈合,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熊怀风  王敏  丁超 《铁道医学》2014,(5):549-551
目的:对比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常规换药对外伤性截肢术后感染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市立4家医院骨科收治的外伤性截肢术后感染病例,其中18例采用手术清创后VSD治疗,15例采用手术清创后常规换药治疗。结果:两组病例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VSD组14例痊愈,仅1例需要再次截肢,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8 d;常规换药组7例痊愈,有3例需要再次手术截肢,伤口平均愈合时间30 d。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在治疗外伤性截肢术后感染方面具有操作简单、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糖尿病足2~4级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知情同意分成两组。治疗组20人,由骨科医生清创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20人,由专科护士(曾参加伤口护理培训)采用湿性换药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治愈率,两组溃疡治愈时间、住院天数、换药次数、耗材费用。结果治疗组3周后治愈19人,治愈率95%;对照组20例仅1例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经卡方检验,χ2=32.60,P〈0.001,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P〈0.001),治疗组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日,减少换药次数(P〈0.001),所耗材料费用P=0.141(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疗程、减少换药次数。同时不增加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Ⅳ期压疮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处理伤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处理伤口,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创面感染控制情况、伤口换药平均时间,患者伤口疼痛评价及每例伤口的均次数换药费用。结果:实验组创面的愈合效果、愈合时间和创面感染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疼痛、换药频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Ⅳ期压疮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下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压疮伤口的疗效观察和体会。方法:回顾收治院外带入和他科转入行压疮感染治疗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进行处理,治疗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处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烧伤感染性压疮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均为7~21 d,平均为10 d,形成健康新鲜的肉芽组织,肉芽生长的速度快,正常恢复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5%,治疗组患者的压疮创面愈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压疮,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保持深部伤口的引流畅通,促进新鲜肉芽的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积极配合优质的护理技术对压疮患者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改良式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创伤骨科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儿童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常规冲洗辅助负压引流的敷料中加入冲洗管,持续进行低流量灌注,冲洗液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40 mg+10%葡萄糖3000 ml。对照组使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敷料持续时间、注射器冲洗次数、敷料更换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5.2±0.4)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10.3±3.6)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3.5±0.2)次,创面闭合时间为(25.3±4.7)天。观察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10.0±0.2)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27±1.1)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1.3±0.1)次,创面闭合时间为(12.4±2.8)天。两组患儿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VSD材料科有效延长敷料使用时间,大大减少更换次数,有效抑制了感染的发生,促进了肉芽生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应用封闭式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乳腺巨大脓肿的效果?方法:将154例乳腺巨大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封闭式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治疗组(n=79)和切开引流的对照组(n=75),比较两组间伤口愈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11.3±2.7)天,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5%;对照组愈合时间为(31.2±6.0)天,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7%?两组之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1)?结论:封闭式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乳腺巨大脓肿是一种简易?安全?高效?微创的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将负压吸引球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54例的术后引流,平均引流时间为4.8天,伤口Ⅰ期愈合率为96.3%。与过去使用烟卷及橡皮管引流效果相比较,负压球引流适应于泌尿外科手术的特点,并有减少伤口感染及减少伤口敷料更换次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刘海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4):423-424
目的 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传统创面处理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26例患者治疗为优,4例患者治疗为良,而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治疗为优,11例患者治疗为良,10例患者治疗为差.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效果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黄惠明  汪列兵 《吉林医学》2014,(16):191-192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袋接负压引流器收集恶性肿瘤破溃伤口渗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破溃伤口出现渗液患者3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尿路造口袋接负压引流器;对照组15例,采用棉垫等常规敷料。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周围皮肤损伤、衣物污染、失眠、换药次数、更换衣物次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指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换药及更换衣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尿路造口袋接负压引流器收集恶性肿瘤破溃伤口渗液安全、有效,且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向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54-4955
目的:探讨小切口负压引流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广泛切口引流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效果较好,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合并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40例采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纵膈感染死亡,实验组中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治愈率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部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更换敷料次数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并且具有美观、安全、手术创伤小、可保护重要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创伤及感染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入院后都已进行常规彻底清创,治疗组采用VSD覆盖,7~8d覆盖一次,待肉芽组织丰富后去掉VSD材料,选择相应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创面,并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根据情况每1-2d更换敷料,清创、视情况放置引流条,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后得出。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者28例,占93.33%,较差者2例,创面修复时间为5~8d,平均时间6.5d。对照组,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者,24例,占80.0%,较差者6例,创面修复时间7~14d,平均时间10.5d。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VSD技术在四肢的创伤及感染中能明显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创面,增加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胡新春  段艮芳 《四川医学》2009,30(10):1634-1635
目的评估细管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6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行细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行传统的粗导管闭式引流,观察治愈率、置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管周疼痛、感染、皮下气肿、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与置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周疼痛、管周感染及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细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四肢开放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四肢开放性损伤(GustiloⅢ型)患者行常规清创、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软组织损伤1期使用负压引流装置维斯第敷料覆盖,2期闭合伤口。对其感染率、是否需要截肢、骨折不愈合需要进一步治疗、伤口闭合方法、手术至最终闭合伤口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10例出现感染,其中8例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GustibⅢA型感染率为8%,GustiloⅢB型感染率48%,GusfiloⅢC型感染率45%。8例患者需要2期手术促进骨折愈合。1例患者截肢。4例患者经清创、维斯第敷料覆盖治疗后可直接闭合伤口,17例患者行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手术闭合创口。结论:高能量四肢开放性损伤使用负压引流装置作为创口临时覆盖物,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相似.但可能减少2期软组织重建手术次数以闭合伤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创伤及感染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入院后都已进行常规彻底清创,治疗组采用VSD覆盖,7~8d覆盖一次,待肉芽组织丰富后去掉VSD材料,选择相应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创面,并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根据情况每1-2d更换敷料,清创、视情况放置引流条,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后得出。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者28例,占93.33%,较差者2例,创面修复时间为5~8d,平均时间6.5d。对照组,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者,24例,占80.0%,较差者6例,创面修复时间7~14d,平均时间10.5d。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VSD技术在四肢的创伤及感染中能明显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创面,增加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