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CF-7自噬发生过程中beclin 1表达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MAP1LC3B表达,RT-PCR方法检测beclin 1基因变化,X射线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eclin 1蛋白表达。结果 MAP1LC3B mRNA量效研究表明,8、16和32 h量效研究均发现表达上调,8、16 h在12 Gy,32 h在8 Gy达到表达峰值,总体表现为表达升高(F =13.831、10.996、17.019, P<0.05);时程研究表明,2 Gy时程研究发现MAP1LC3B于16 h升高达至峰值(F =16.284, P<0.01),8 Gy时程研究中32 h升高达至峰值(F =9.030, P<0.05),12 Gy时程研究中16 h升高达至峰值(F =20.315, P<0.05)。beclin 1 mRNA量效关系表明,照射后4 h beclin 1在2、4和8 Gy阶段呈剂量依赖增加趋势;8 Gy时间效应关系中发现照射后beclin 1 mRNA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增加。16 h蛋白量效关系表明,照射后beclin 1表达增加;2 Gy时效关系表明照射后蛋白表达增加。 结论 X射线照射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CF-7发生自噬,beclin 1基因上调表达的变化提示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受不同剂量α粒子照射后,src激酶活性和细胞自噬系统的变化,探讨调控细胞自噬对高剂量辐射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分为3组:0 cGy(对照)组、241Am α粒子照射低剂量(10 cGy)组和高剂量(300 cGy)组.应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源性蛋白LC3Ⅰ/Ⅱ和src激酶的变化;分子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ROS淬灭剂DMSO预处理照射细胞,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照射后src激酶的变化;使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照射细胞,以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死亡率.结果 与0 cGy相比,10 cGy α射线照射后LC3 Ⅰ/Ⅱ比例降低(=4.07,P<0.05),胞质内具有绿色荧光点状GFP-LC3的细胞比例升高(t=12.29,P<0.05),自噬被诱导;而300 cGy照射后,LC3Ⅰ/Ⅱ比例升高(t=2.93,P<0.05),胞质内GFP-LC3形态无明显变化,自噬被抑制.与0 cGy相比,10和300 cGy照射后4h均能提升细胞内ROS水平(t=17.93、22.88,P<0.05),且300 cGy比10 cGy照射诱发的ROS更多(t=15.76、22.66、14.22,P<0.05).与0 cGy相比,10 cGy照射使src激酶419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t=5.66,P<0.05),而300 cGy照射则降低其磷酸化水平(=4.67,P<0.05).DMSO能够部分逆转高低剂量照射对src激酶活性的影响.辐照前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则能降低300 cGy照射诱发的细胞死亡率(t=12.14,P<0.05).结论 高低剂量α粒子分别抑制和激活src激酶以及细胞自噬,ROS参与介导辐照对src激酶活性及自噬系统的影响.对自噬系统的干预能够降低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脱氧胞苷激酶(dCK) S74位点在辐射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在MCF-7中分别构建dCK-Vector(空载体)、dCK-WT(野生型)、dCK-S74A(非磷酸化型)及dCK-S74E(过磷酸化型)4种细胞模型,均分别予以0,2,4,6和8 GyX射线照射.实时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细胞模型,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单丹磺酰尸胺(MDC)检测自噬发生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成功构建4种细胞模型;CCK-8结果显示,与0 Gy组相比,MCF-7和dCK-Vector经8 Gy照射后存活率下降(t=14.469和9.357,P<0.05),dCK-WT、dCK-S74E和dCK-S74A没有改变(P>0.05);与dCK-Vector比较,dCK-WT和dCK-S74E照射后的总死亡率降低(x2=3.857 ~3.971和3.857~3.859,P<0.05),dCK-S74A则没有变化(P>0.05);与各自0 Gy组比较,MCF7、dCK-Vector和dCK-S74A照射后凋亡发生率升高(t=-4.531、-3.688和-7.076,P<0.05),而dCK-WT和dCK-S74E使照射诱导的凋亡率逆转了66%和68%;dCK-WT和dCK-S74E照射后自噬率分别增加22%和26%(t=-9.051和-8.411,P<0.01),dCK-S74A、MCF-7和dCK-Vector照射后的自噬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dCK-WT和dCK-S74E使电离辐射诱导的凋亡率增加发生逆转,同时使自噬率增加,总死亡率降低,提示dCK在Ser-74的磷酸化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辐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辐射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性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常氧组,21%氧气)、照射组(8 Gy X射线)、乏氧组 (150 μmol/L CoCl2)、乏氧加照射组 (150 μmol/L CoCl2+8 Gy)。150 μmol/L CoCl2处理细胞模拟乏氧条件。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及MAPLC3蛋白表达;MDC及Hoechst染色方法分别用于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变化情况;克隆形成方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构建携带人靶向HIF-1α-siRNA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建立MCF-7 HIF-1α Ri沉默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常氧组)、照射组(8 Gy)、乏氧组(CoCl2处理)、乏氧加照射组(CoCl2+8 Gy),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自噬及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和照射组相比,HIF-1蛋白在乏氧组和乏氧加照射组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0、0、1.00和1.89。与对照组相比,MAPLC3蛋白在照射组、乏氧组、乏氧加照射组的表达均明显上调,LC3II/LC3I比值分别为1.15、1.73、2.38和3.60。细胞辐射敏感性顺次降低,常氧+三甲基腺嘌呤(3MA)组>常氧组>乏氧+3MA组>乏氧组。成功构建HIF-1α沉默模型(pSUPER-HIF-1α Ri)与空载体对照模型(pSUPER),并检测了2种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与常氧组相比,乏氧组MCF-7-pSUPER细胞存活分数显著增加(t=3.080、6.946、6.658、6.380,P<0.05),辐射敏感性降低。而MCF-7-pSUPER-HIF-1α Ri细胞,常氧与乏氧条件下细胞存活分数无明显改变。不同处理组(照射组、乏氧组和乏氧加照射组)的MCF-7-pSUPER-HIF-1α Ri细胞与MCF-7-pSUPER细胞相比较,自噬百分率分别降低21.1%、25.5%和15.5%(t=-4.635、-4.738、-6.354,P<0.05),但凋亡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HIF-1α可增加辐射诱导的自噬,同时降低辐射敏感性,对细胞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1 ganglioside,GM1)对脊髓损伤诱导的神经元自噬性死亡的影响. 方法 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等渗盐水组和GM1组,每组30只.等渗盐水组和GM1组采用Allen法建立T10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内源性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LC3-Ⅱ/LC3-Ⅰ比值、细胞蛋白(Beclin-1)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等渗盐水组LC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等渗盐水组比较,GM1组LC3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自噬体形成明显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等渗盐水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以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上调(P<0.05);与等渗盐水组比较,GM1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以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下调(P<0.05). 结论 GM1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自噬性细胞死亡,起到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回转模拟微重力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回转模拟微重力的细胞学效应,回转条件下培养细胞12 h、24 h,相同条件下静置培养细胞作为对照。WesternBlot方法检测LC3蛋白表达变化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GFP-LC3点状聚集物,计数含有大于5个GFP-LC3点状聚集物的细胞数量。结果回转组SH-SY5Y细胞LC3-II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荧光显微镜检测到GFP-LC3点状聚集物也随之增多。结论回转可以引起SH-SY5Y细胞自噬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2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IL-21)联合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立空白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Z)对照组、Ad- IL-21组、γ射线照射组和Ad- IL-21联合γ射线照射组(联合照射组),将Ad-IL-21于体外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转染6h后进行0~10 Gy 137Cs γ射线照射,用噻唑蓝法检测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Ad-IL-21转染MCF-7细胞后,MCF-7细胞生长受到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Ad-lacZ组(F=26.34,P<0.05),单独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Ad-IL-21组(F=23.51,F=27.55,P均<0.05),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细胞抑制率逐渐增高.同一照射剂量中,联合照射组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γ射线照射组,联合照射组抑制率最高,与Ad-IL-21组和γ射线照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68,F=38.67,P均<0.05).结论 IL-21基因联合γ射线照射对乳腺癌细胞的抑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RAW264.7、Lewis、MFC、Hepal-6、B16和NIH3T3细胞各分为假照组和5 Gy照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24 h后TLR4表达变化,从中筛选出照射后高表达和低表达TLR4的细胞,将其各自分为TAK242阻滞组、LPS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增殖活性,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其细胞存活分数,用Annexin V凋亡试剂盒检测其凋亡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 5 Gy照射24 h后Lewis细胞TL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照射前(t=-8.68,P<0.01),MFC细胞则相反,照射后TLR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照射前(t=25.80,P<0.01),而RAW264.7、Hepa1-6、B16细胞的TLR4表达水平比照射前有升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异.5 Gy照射后Lewis和MFC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t=57.62、-6.23,P<0.01),而用TAK242阻滞TLR4后Leiws细胞增殖活性更加降低(t=5.96,P<0.01),但MFC细胞增殖活性反而明显升高(t=4.16,P<0.01).5 Gy照射后Lewis和MFC细胞的存活分数均明显降低(t=13.37、19.24,P<0.01),用TAK242阻滞TLR4后Leiws和MFC细胞存活分数更加降低(t=4.90、4.42,P<0.05).5 Gy照射后Lewis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假照组(t=-167.85,P<0.01),阻断TLR4后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t=-4.73,P<0.01).照射后MFC细胞的凋亡率升高(t=-26.45,P<0.01),阻断和激动TLR4其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t=8.87、-3.05,P<0.05).Lewis和MFC细胞受照后G0/G1期、S期细胞明显降低(t=8.68、14.80、20.31、4.48,P<0.01),G2/M期细胞上升(t=-37.48、-13.06,P<0.01).两种细胞的TAK242阻断组和LPS刺激组各周期进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Lewis细胞的TLR4高表达与其受照后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率变化有关,而与其周期进程无关,TLR4影响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适用于放疗增敏研究中人卵巢癌SKOV3乏氧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为常氧对照组、二氯化钴组和环境乏氧组,各组均在X射线单次照射(0、2、4、6、8 Gy)后72 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未照射细胞相比,二氯化钴组和环境乏氧组未照射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降低(t=24.789、196.960,P均<0.01);与同组未照射细胞相比,常氧对照组与二氯化钴组接受不同剂量的X射线单次照射后,其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性下降(F=2263.039、3672.044,P均<0.01),且放射剂量越大,其细胞存活率越低,而环境乏氧组无显著性变化(F=1.412,P>0.05);与常氧对照组、二氯化钴组的同剂量照射细胞相比,环境乏氧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2Gy:F=61.125; 4Gy:F=181.825;6Gy:F=373.830; 8Gy:F=2425.510,P均<0.01).结论 环境乏氧组的细胞对射线产生了强烈的抵抗性,即放射敏感性显著性降低,射线对其杀伤力减弱,且所获得的乏氧细胞模型明显优于二氯化钴组,因此环境乏氧比二氯化钴更适合作为放疗增敏研究中人卵巢癌SKOV3乏氧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DNA-PKcs)在电离辐射诱发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 pSicoR )构建DNA-PKcs短发夹RNA ( shRNA )表达载体,并转染HeLa细胞敲低DNA-PKcs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放射敏感性,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自噬标志物GFP-LC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shRNA敲低DNA-PKcs表达的HeLa细胞模型,通过该细胞模型观察到抑制DNA-PKcs蛋白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放射敏感性增高。 P62和LC3蛋白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 GFP)-LC3免疫荧光斑检测结果显示,DNA-PKcs基因敲低后,明显增加X射线诱发细胞自噬。抑制DNA-PKcs导致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第2481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抑制DNA-PKcs增强受照射宫颈癌HeLa细胞的自噬及放射敏感性,mTO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DNA-PKcs对自噬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外周全血细胞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用nm23-H1基因表达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人外周全血细胞,于不同剂量(0~5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6、12和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照后0 h,各剂量组之间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8,P> 0.05),照后6 h,在1~3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有增高的趋势(F=15.064,P<0.05),照后12 h,在1~5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F=3.435,P<0.05);照后24 h,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4,P>0.05)。0、4 和5 Gy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降低 (F=8.636、4.112、5.411,P<0.05);1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 h的 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0 h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2和3 Gy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均于24 h时降至最低点(F=12.517、6.62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人外周血nm23-H1基因的表达改变,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具有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应用于核辐射事故早期生物剂量估算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辐射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发生自噬的情况,以及自噬在辐射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免疫荧光观察自噬泡,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LC3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的侵袭,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结果 重离子与X射线辐射能够诱导SW480细胞发生自噬,且自噬水平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F=458.526,P<0.05);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M)能够诱导SW480细胞发生自噬,联合照射时,具有协同作用(F=189.393,P<0.05);氯喹(chloroquine,CQ)能够抑制辐射所诱导的SW480细胞发生的自噬;单纯照射组、照射联合RAPM组细胞的侵袭力、迁移力及活性减弱(F=194.692、629.917、302.903,P<0.05);辐射与CQ联合处理组细胞的侵袭力、迁移力及活性增强(F=194.692、629.917、302.903,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发生自噬,自噬对细胞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和W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3周Wistar大鼠的Sertoli细胞,应用WT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Sertoli细胞经平均功率密度为100 mW/cm2的S波段微波和X波段微波及场强6×104 V/m的电磁脉冲辐射4 min。应用实时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X9、WT1的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SOX9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6和24 h均见不同程度的降低(F=15.20和4.84, P<0.05;F=8.46和7.47,P<0.05);WT1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24 h出现不同程度降低(F=13.46、5.08和10.26,P<0.05)。结论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WT1)表达呈不同程度的降低。Sertoli细胞SOX9、WT1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电磁辐射致生殖危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和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变化,探讨X射线对调节性T细胞以及相关因子Foxp3的影响。方法 11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0.075 Gy)组和高剂量(2 Gy)组,用X射线深部治疗机分别进行0.075和2 Gy全身照射,于照射后0、4、8、16、24、48和72 h处死,取脾脏,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和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 0.075和2 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CD4+CD25+Treg 细胞百分比均在照射后8 h达高峰,随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高于照射前水平(2 Gy,在8、16、48、72h时,t=4.65、4.28、3.71、2.88,P<0.05; 0.075 Gy,在8、16、24、72h时,t=8.73、10.55、4.21、4.65,P<0.05)。Foxp3在mRNA水平,0.075 Gy照射后变化不明显,而2 Gy照射后于24 h形成峰值。Foxp3在蛋白质水平,0.075 Gy照射后并未有显著变化;而2 Gy照射后于16 h形成峰值,随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分子Foxp3的不同变化可能成为高、低剂量X射线诱导不同免疫效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VEGF mRNA及蛋白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的动态改变。方法 健康SD大鼠11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照组(麻醉后不照射,42只)和照射组[20 Gy电子线(6 MeV)单次全脑照射SD大鼠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72只],分别于照射后1、3、7、14、28、42、56 d被处死,取全部脑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VEGF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全脑VEGF总蛋白含量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积分光密度值变化。结果 照射组脑组织在观察期主要历经了脑血管内膜细胞受损、血管源性水肿、血栓发生、血栓消融、血管再通及新生等病理变化过程。照射组VEGF mRNA在照后1~56 d出现下降,其中1、3、7、28和42 d降低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5~46.118,P<0.05)。VEGF总蛋白在照后1和7 d表达增高,3、14、28、42、56 d表达相对降低。照后1 d起脑组织即出现VEGF染色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照后1、14、42、56 d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光密度值出现显著升高,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4~-4.697,P<0.05),血管内皮细胞在照后1、14、42 d VEGF蛋白光密度值升高(t=-5.554~-4.159,P<0.05)。结论 在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大鼠脑组织中VEGF mRNA表达受到相对抑制;VEGF总蛋白仅在损伤急性期升高;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表达的VEGF蛋白在观察期内持续上调,并参与了急性期内诱导水肿、形成血栓以及在早发延迟期内血管修复与再生、血栓消融等相关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RGS5)对人肺癌细胞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过表达RGS5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及Calu-3生长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法检测过表达RGS5及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及Calu-3的存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过表达RGS5可显著地降低人肺癌细胞系A549及Calu-3的生长,pTriEX-RGS5组在受照后48和72 h时A549、Calu-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4.4%(F=29.18, P<0.05)和39.27%(F=23.04, P<0.05)、54.3%(F=103.45, P<0.05)和44.7%(F=108.02, P<0.05).RGS5可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对照组、pTRiEX组及pTRiEX-RGS5组处理36 h后,A549、Calu-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0.2)%、(3.4±0.6)%、(19.6±2.3)%(F=86.62,P<0.05)和(3.2±0.8)%、(3.0±0.9)%、(12.8±1.8)%(F=28.80,P<0.05).此外,过表达RGS5与X射线照射联合,可以显著地增强抑制肺癌细胞的存活能力.结论 RGS5可显著地抑制人肺癌细胞的生长,并且过表达RGS5可增强X射线照射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饱和氢盐水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4月龄健康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盐水治疗组和氢水治疗组,再根据照射后时间分为1、3、7和14 d 4 个时间组,每组5只。4 MeV电子线对大鼠进行单次垂直全脑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 cGy/min,吸收剂量20 Gy。氢水治疗组大鼠于照射后即刻、照后连续3 d给予饱和氢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照射后1、3、7和14 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匀浆,分光光度计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7和14 d时氢水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小于盐水治疗组(t=3.78、3.18, P<0.05),SOD水平1~7 d时氢水治疗组明显高于盐水治疗组(t=2.41~2.92,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4.01~6.03,P<0.05),持续到14 d,8-OHdG含量1~7 d氢水治疗组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2.33、2.71、2.33,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饱和氢盐水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容积弧形调强(VMAT)、固定野动态调强(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部分乳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VMAT,并同时设计IMRT及3D-CRT,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适形度、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IMRT及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其中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及适形指数(CI)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86、8.57、18.23,P<0.05)。正常组织受量:VMAT计划在患侧乳腺V5上优于IMRT及3D-CRT计划(F=5.83,P<0.05);IMRT在患侧肺V20V5D5上有优势(F=16.39、3.62、4.81,P<0.05);在对侧肺的统计中,IMRT计划在最大剂量及D5上可以得到比VMAT和3D-CRT更低的剂量(F=3.99、3.43,P<0.05);VMAT、3D-CRT和IMRT计划所需机器跳数值分别为621.0±111.9、707.3±130.9、1161.4±315.6,计划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0,P<0.05)。VMAT、3D-CRT和IMRT计划所需治疗时间分别为(1.5±0.2)、(7.0±1.6)、(11.5±1.9)min。结论 IMRT和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而不提高患侧肺剂量。对于部分乳腺癌的放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在降低机器跳数和减少治疗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噬与人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沉默自噬相关基因ATG5的人鼻咽癌CNE-2细胞系,实验分为未转染的CNE-2细胞组(对照组)、转染NC-shRNA的CNE-2细胞组(NC组)及转染ATG5-shRNA的CNE-2细胞组(ATG5组),应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C组相比,各剂量点ATG5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F=3.755、46.086、8.609、44.160,P<0.05),绘制细胞生存曲线可见下调ATG5的表达后可以增加CNE-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6 Gy X射线照射后,ATG5组细胞的凋亡率较NC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F=394.876,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提示沉默ATG5基因可增加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论 降低鼻咽癌CNE-2细胞的自噬活性可以增强其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小鼠的作用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100只BALB/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5 Gy组、30 Gy组、15 Gy+GSH组和30 Gy+GSH组,每组20只。GSH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 240 mg/ml GSH,单纯照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对照,建立15和30 Gy X射线的RILI模型。于照射前、照射后1、2、3周收集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MMP-9、TIMP-1、IL-4和IL-6的表达量,HE染色观察病理情况,并分析小鼠的体重和免疫系统变化。结果 照射后,小鼠的脾脏指数先急速下降,下降速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F=29.84,P<0.05);1周后随照射剂增加而慢慢上升(F=13.91、4.61,P<0.05)。血清MMP-9与IL-6表达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F=81.27、10.86,P<0.05),TIMP-1和IL-4相反。随照射后时间延长,MMP-9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F=52.22,P<0.05),TIMP-1和IL-4先下降后上升(F=138.96、8.48,P<0.05),IL-6表达始终上升。结论 GSH具有抗放射性肺损伤作用,尤其在低剂量照射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