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病人 女,4 1岁。头晕、双下肢麻木15年,加重伴胸闷2月余。术前血压:右上肢16 0 5 0mmHg(1mmHg =0 133kPa) ,左上肢及双下肢均为90 70mmHg。磁共振血管造影示主动脉弓降部于左锁骨下动脉分支以近重度缩窄,狭窄以远左锁骨下动脉下方可见一动脉瘤形成,约2 0mm×30mm大小(图1)。因缩窄段累及主动脉弓远端,决定分期手术,先行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搭桥术解除缩窄,二期手术切除动脉瘤。2 0 0 3年6月全麻下行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搭桥术。胸腹正中联合切口,1 8cm×30cm人工血管经前纵隔及左结肠旁分别与腹主动脉及升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开放后上下肢…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43岁, 因"发现腹膜后占位半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34/92 mmHg, 心率87次/min。腹部彩超检查:左中上腹、胰腺下方可见囊实性包块, 大小约10.2 cm×8.4 cm×8.4 cm, 边界清, 形态欠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液化区域, 无钙化, 后方回声增强, 肿瘤内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较长血管。肿瘤与腹主动脉及左肾动脉关系密切。胸腹盆部增强CT检查:左侧腹膜后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 边界较清,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度强化, 囊性部分未见强化, 病变范围约8.8 cm×7.9 cm×8.4 cm, 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4岁,因"胃区不适4个月,发现肝内占位3个月"入院。查体: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HB-sAg(+),AFP 48.60ng/ml。增强CT:肝脏Ⅵ、Ⅶ段约13cm×12cm×10cm占位,动脉期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可见条状充盈缺损,增强期明显强化(图1)。BCLC分期:C期。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9岁,主因"高热2周伴咳嗽"入院。糖尿病史10年余,血糖21.23mmol/L。超声显示:肝脏右后叶15.32cm×9.84cm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内呈多房样(图1),无回声区内见密集点状高回声,部分呈彗星样,实性部分可见点状血流,余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超声诊断:肝脏右后叶混合性包块,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发现左足背侧肿物1年。查体:左足第1、2趾蹼间轻度肿胀,无发热,可触及一约1.5cm×2cm×1cm质软肿物,固定.无压痛,足趾活动感觉正常。左足X线检查:左第1跖趾关节外侧可见数个点状钙化影,骨质未见破坏(见图1)。左足背彩色超声图像检查:左足拇趾近节背外侧见大小约1.4cm×0.8cm、1.0Cm×0.8cm低回声,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囊腺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女 ,66岁。入院前 1周B超检查发现左肝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10cm× 3cm ;胆管壁不规则增厚 ,可见多个高回声乳头状突起 ,大者约 3cm× 1cm ;胆总管扩张 ,直径约 2cm ;未见实体回声。肝脏CT扫描提示 :左肝内胆管瘤样扩张 ,局部隆起约 4cm×1cm ;胆总管扩张。肝功能检查 :总蛋白 61.8g/L ,白蛋白 3 3g/L ,总胆红素2 6.4μmol/L ,间接胆红素16.7μmol/L ,碱性磷酸酶 113U /L ,谷氨酰转肽酶2 11U /L。术前诊断为左肝胆管囊状扩张症 ,行胆总管探查 ,术中探查见左肝外叶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 12cm×10cm× 5cm ,内触及多个…  相似文献   

7.
疑诊为腹主动脉瘤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4 5岁 ,腰背部隐痛逐渐加重 5个月 ,并伴鼻衄、头昏、恶心。血压呈渐进性升高 ,最高达 2 4 0 / 14 0mmHg ,多种降压药物治疗无效 ,于 2 0 0 2年 5月 14日入院。查体 :一般状况可 ,面色潮红 ,血压 2 30 / 135mmHg ,腹平 ,腹部无包块扪及。B超提示胰腺后方、腹主动脉旁可见一大小 4 3cm× 3 5cm的低回声团块 ,边界尚清 ,内部回声不均 ,其内可见动脉血流频谱。核磁共振提示胰腺后、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之间软组织肿块 ,形状不规则 ,大小约 2 5cm× 3 8cm× 3 8cm(图 1)。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腹主动脉右前方 ,下腔…  相似文献   

8.
蔺晓霞 《腹部外科》2011,24(2):74-74
病人:男性,45岁。因突发心悸、气短、头痛、伴视觉模糊等症状入院。入院时血压200/100mm Hg。彩色超声检查示:双肾切面形态正常,内均未见异常回声,左侧。肾上腺厚0.7cm,左侧于腹主动脉外侧及左肾上极内侧可见2.7cm×3.2c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回声增强,该肿瘤与左肾不同步移动,与左肾轮廓形成“海鸥征”。超声提示:左侧肾上腺实质性病灶(嗜铬细胞瘤可能)。后经手术证实为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38岁.活动后胸闷、心悸3个月.1992年曾因巨大先天性冠状动脉瘤右心房瘘行瘘结扎、冠状动脉瘤大部切除术[1].查体:血压140/90mmHg(1 mm Hg=0.133kPa),脉搏84次/min.胸部正中可见手术瘢痕.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6.3 cm,右心房(RA)明显增大,上下径10.0 cm,左右径5.8 cm;升主动脉内径3.3 cm;主动脉窦部增宽至5.5cm,右冠窦瘤样扩张,长约13.4 cm,宽约7.5 cm,上下径6.2 cm,内见不均匀回声,右窦瘤向右前方凸出将RA推向右后方.64排增强CT(CTA)示右冠状动脉(RCA)未确切显示,主动脉右旁12.8 cm×10.8 cm ×8.4 cm巨大团状影,近主动脉根部见椭圆形造影剂充盈区与主动脉右冠窦相连,RA向右后下方受压移位(图1).心电图示房颤心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4岁,主因"发现左颈部包块5个月"入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中部触及质中等光滑包块,约3cm×3cm。超声于左侧颈部探及30mm×20mm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从左胸锁乳突肌中央穿过,其内可见条状强回声(图1)。追问病史,患者述5个月前曾被鱼刺卡住,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8岁,因刀刺伤心脏致心脏贯通伤15min入院。入院后急诊手术,修补心脏室壁。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室间隔距心尖6mm处回声失落,缺损口径8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maging,CDFI):收缩期可见五彩镶嵌的穿隔血流由左心室经缺损口进入右心室;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缺损口右心室侧,测得分流速度2.2m/s。  相似文献   

12.
Education,medical,graduate;Clinicalmedicine;Radiology,interventional  相似文献   

13.
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英泽  李明 《中国骨伤》2011,24(2):95-98
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0岁,主因"肺结核10年,间断性咯血1个月、加重1天,累计咯血量约1000ml"入院。RBC:2.5×1012/L,Hb:58g/L。胸部CT平扫示左上及左下肺结核(图1)。急行支气管动脉及其他责任血管造影,见左侧2支支气管动脉均增粗、扭曲,动脉晚期出现明显片状染色区(图2A),用明胶海绵碎屑进行栓塞;右支气管动脉与右上肋间动脉共干,发出分支与左侧交通(图2B),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栓塞;逐个进行肋间动脉造影,发现左侧第7、8肋间动脉及左膈下动脉也为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动脉起源变异是引起介入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起源于主动脉弓上缘的支气管动脉更是一种少见变异。现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接受支气管动脉介入操作的患者,对其中起源于主动脉弓上缘的变异支气管动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女,35岁,孕20+6周,孕2产0,既往体健。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脊柱排列整齐,于胎儿颈部皮下可见大小约65mm×38mm的囊性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部透声尚可,可见分隔(图1)。羊水增多,最大深度90mm,胎儿双侧胸腔可见积液。超声诊断:胎儿畸形,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栓塞后切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4岁,主因“右侧鼻腔通气差,间断流黄水1个月”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右侧上颌窦区、筛窦区压痛,右鼻腔外侧壁凸出一白色新生物,鼻中隔受压轻度左偏,肿物下方可见下鼻甲。鼻与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肿物,右鼻腔外侧壁骨质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术前穿刺抽出新鲜血液,穿刺处渗血较多。患者于术前经右股动脉插管,接受双侧颌内动脉、面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功能锻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建宁  包倪荣 《中国骨伤》2011,24(6):445-447
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除了取决于病情、手术技术、假体设计和材料,很重要的是并发症的防治和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一直是人工关节置换的重要话题,而术后的康复和锻炼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何炯成 《中国骨伤》2011,24(1):82-82
患者,男,48岁,2008年7月5日因高空作业不慎跌落,左髂部外伤肿痛半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时体检: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血压120/80mmHg,瞳孔等大,反应正常,无头部外伤,无恶心、呕吐、颈软,胸廓正常,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左髂部、臀部外侧青紫肿胀,局部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双下肢感觉正常,活动良好,CR摄片提示左髂骨翼粉碎性骨折(见图1a)。  相似文献   

20.
改良手法整复固定踝部骨折并距骨外侧脱位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多发损伤,踝部关节结构复杂,易受伤,在较重的损伤类型中以踝部骨折并距骨外侧脱位多见。自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对该类型损伤采用改良手法整复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