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冯欣  韩恩山  朱令之  李玲 《电源技术》2012,36(3):317-320,344
以CH3COOLi·2 H2O和Ti(OC4H9)4为原料,C6H15NO3为络合剂,CH3CH2OH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材料,并且复合掺杂Mg、Mn、Ni、Co四种金属。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电化学阻抗(EIS)分析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杂Mn、Mg两种金属的Li4-x MgxTi5-yMnyO12材料,其中x=0.02,y=0.02时所制备的Li3.98Mg0.02Ti4.98Mn0.02O12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2.5V进行充放电,0.1C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54.7 mAh/g。在0.2C、0.5C、1.0C下循环20次后,稳定在107.2、99.3、73.9 mAh/g。再次进行0.1C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为110.8 mAh/g,容量保持率为75%。掺杂金属改善了Li4Ti5O12材料的导电性,提高了该材料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
马珺  元志红  艾邓均  刘开宇 《电池》2012,42(4):203-206
以CH3COOLi、V2O5、H3PO4、草酸以及表面活性剂P123(EO20PO70EO20)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合成了亚微米级的Li3V2(PO4)3/C,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研究了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用P123辅助合成的Li3V2(PO4)3/C粒径减小,电化学性能提高。在850℃下煅烧合成的Li3V2(PO4)3/C,晶体生长完善,可逆性最好,电荷转移阻抗最小。在3.0~4.3 V循环,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8.7 mAh/g,5.0C放电比容量为104.3 mAh/g,容量保持率为81%。  相似文献   

3.
周雄  廖敏会  陈安国  刘富亮 《电池》2021,51(3):243-24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4 Ti5 O12-Li3 VO4/C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样品的结构、形貌和性能.复合5%的Li3 VO4和引入少量的碳,均未改变Li4 Ti5 O12的尖晶石结构,但柠檬酸高温分解产生的CO2会造成复合材料中TiO2的残留.有机碳源柠檬酸热解产生部分还原性气体,造成复合材料含有氧空位,导致晶胞参数减小.碳的引入加剧了Li4 Ti5 O12与Li3 VO4的复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扩散阻抗,提高了导电性,使Li3 VO4在小电流充放电时提供的容量较多.在1.0~2.2 V循环,Li4 Ti5 O12-Li3 VO4/C的0.2 C、10.0 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05.1 mAh/g、105.2 mAh/g.  相似文献   

4.
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H3COOLi、V2O5、NH4H2PO4和碳凝胶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对其前驱体和产品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以及元素分析分别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碳含量对材料充放电性能及其高倍率循环性能的影响.样品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8.4 mAh/g.样品B和C以0.2 C充放120次后容量几乎没有衰竭;继续以1 C充放电120次,其比容量仍基本恒定,比单一Li3V2(PO4)3材料具有更优良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交流阻抗测试表明碳掺杂可以形成碳包覆层,材料的电导率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许晶  张红杰  郑伟  李岩 《电池》2015,45(2):68-70
采用溶胶-碳热法制备Li3V2-xCex(PO4)3/C(x=0、0.02、0.04和0.06)复合材料,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研究Ce3+掺杂对材料的影响。Ce3+的适量掺杂没有改变结构,对形貌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降低一次颗粒的尺寸,提高电导率。掺杂量x=0.04的材料以2.0 C在3.0~4.8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3 m Ah/g,第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5.1%。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球磨,合成Li3(V1-xLix)2(PO4) 3/C(x=0、0.01、0.02、0.03、0.04和0.05).采用XRD、SEM及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x的值对样品的影响.x>0的样品形成了Li+掺杂及产生了具备改性作用的Li4P2O7,颗粒粒径随x的增加而减小,电化学性能较Li3V2(PO4)3(x=0)得到改善.x=0.02的样品以1C在3.0~4.3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2.1 m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21.1 mAh/g,容量保持率为99.18%.  相似文献   

7.
尖晶石型Li4Ti5O12是一种"零应变"负极材料,它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Li4Ti5O12较低的电导率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其进行不同价态元素的掺杂改性,以提高Li4Ti5O12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并研究了低电位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的Mo6+掺杂Li4Ti5O12的材料,结果表明:Mo6+的掺杂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0.1 C时,Li4Ti4.8Mo0.2O1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356.6 mAh/g;Li4Ti4.9Mo0.1O12和Li4Ti4.85Mo0.15O12在6 C下循环1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210.8、199.4 mAh/g,在高倍率循环过程中表现出了比Li4Ti5O12高的比容量。但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循环性能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乳酸镁为Mg2+的掺杂源和部分碳源,以乙醇为溶剂,在惰性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掺Mg2+的Li4Ti5O12/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和电性能测试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Mg2+对于目标化合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3倍率下材料掺杂前后第二个循环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45、162 mAh/g,循环30次后容量为138、150 mAh/g。电化学交流阻抗表明,掺杂后的材料阻抗Rct从180Ω减小到45Ω。掺杂后振实密度比掺杂前提高了0.27 g/cm3。  相似文献   

9.
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于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层状复合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x=0,0.01,0.02,0.0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Mg、Al掺入Li(Ni1/3Co1/3Mn1/3)O2后降低了材料的阳离子混排程度,且晶胞参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合成材料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0.5 μm.在充放电倍率为0.1 C和电压范围为3.0~4.3 V的条件下,与未掺杂样品相比,Mg-Al复合掺杂的样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保持率.当x=0.02时,复合掺杂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53 mAh/g和93.0%,2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3.4%.因此Mg-Al复合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是很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10.
师秀萍  唐致远  刘东 《电池工业》2010,15(2):103-107
利用LiOH.H2O,NH4H2PO4,V2O5,H2O2和柠檬酸作为原材料,通过sol-gel(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研究了预烧、不同合成温度、柠檬酸用量对产物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烧条件下,合成温度为700℃,柠檬酸用量为nV∶n柠檬酸=2∶2时,材料具有比较好的性能。充放电电压范围控制在2.7~4.5 V,在0.05 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48mAh/g,0.1 C倍率下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 mAh/g,2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30 mAh/g。  相似文献   

11.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炭黑用作LiNi1/3Co1/3Mn1/3O2的导电剂。拉曼光谱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分析发现:MWCNT将活性颗粒串联成三维网络式结构,炭黑聚集在活性颗粒之间的空隙内。恒流充放电实验表明:MWCNT可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放电比容量和快速充放电能力,MWCNT完全取代炭黑后,1.0C首次放电比容量提高了23 mAh/g。  相似文献   

12.
三元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EV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HEV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选用了LiNi1/3Co1/3Mn1/3O2材料制成了12 Ah能量型及8 Ah功率型动力电池,并对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由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制备的大容量动力电池比能量高,在循环性能、倍率放电性能、低温放电性能、荷电保持能力以及安全性能方面均表现优异,能够满足EV及HEV动力电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湿法球磨制备LiCo_(1/3)Mn_(1/3)Ni_(1/3)O_2材料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六水合硝酸镍、硝酸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以柠檬酸为分散剂和燃料,采用球磨工艺对原料进行混合,在950℃于空气气氛中保温10 h制备了层状结构的LiCo_(1/3)Mn_(1/3)Ni_(1/3)O_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为单相的六方层状结构,颗粒大小均匀.在2.75~4.3 V电压区间,以0.1 C恒电流充放电,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84.3/156.7mAh/g,充/放电效率为85%.0.5 C倍率下充放电,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3 mAh/g,经过3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1 50.8 mAh/g左右,循环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4.
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粉末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组分分析、粉末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结果表明:产物为纯相层状单颗粒球形结构LiNi1/3Co1/3Mn1/3O2;在室温下以0.1C(0.2 mA)的电流在2.5~4.5 V循环,首次和第25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41.37 mAh/g和211.3 mAh/g。用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分析不同循环次数和电位下,Li+在固态LiNi1/3Co1/3Mn1/3O2中的扩散系数(DLi),结果表明:DLi为10-11~10-13cm2/s;扩散性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强;DLi在3.7 V左右出现最小值,在3.7~4.3 V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在20℃、45℃、65℃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38.2mAh/g、129.7 mAh/g、97.75 mAh/g,2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5%、92.2%、87.8%,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层状LiNi_(1/3)Co_(1/3)Mn(1/3)O_2正极材料脱嵌锂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交流阻抗法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材料嵌/脱锂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材料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均与嵌锂电位有关,交换电流密度在电位平台附近(3.9 V)出现了最大值(1.03 mA/cm2),而锂离子扩散系数却出现了最小值(1.23×10-12 cm2/s).  相似文献   

17.
陈添才  王剑华  刘浪  顾琳 《电池工业》2009,14(5):313-31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Zn掺杂量的Li(Ni1/3Co1/3Mn1/3)1-xZnxO2(x=0-0.08)固溶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不同Zn掺杂量对Li(Ni1/3Co1/3Mn1/3)1-xZnxO2固溶体晶体结构和过渡金属表面化学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Zn掺杂量x小于0.006时,固溶体材料具有稳定的层状结构;微量Zn的掺杂能够增强晶体材料的整体键能。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composition ceramics for multilayer piezoelectric actuator, PNN substituted PMN-PZT 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using Li2CO3 and Na2CO3 as sintering aids, and their piezoelectric and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PNN substitution, dielectric constant (εr),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factor (k p), and piezoelectric constant (d 33) of specimens showed the maximum value at each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crystal structure changed from tetragonal to rhombohedral. At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950C, the density, εr, k p, d 33, Qm and Tc of 12 mol% PNN substituted PMN-PNN-PZT composition ceramics showed the optimal values of 7.79 g/cm3, 1160, 0.599, 419pC/N, 894 and 332C, respectively, for low loss multilayer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Ag表面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银镜反应法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进行了Ag表面修饰.表面元素分布测试表明,Ag均匀分布在Li-(Ni1/3Co1/3Mn1/3)O2颗粒表面.未经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 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68、160、146 mAh/g,经过Ag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 C倍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接融盐法合成了尖晶石化合物Li4/3Ti5/3O4,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物相分析。采用交流阻抗测试(EIS)研究了新鲜电极首次嵌锂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特征。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拟合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获得了首次嵌锂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电阻、电荷传递电阻、Warburg扩散系数、累积电容和锂离子扩散系数随电极极化电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