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藏医外治疗法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利用药物、物理及外科手术等手段从体外实施治疗,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除脓血、剔除腐肌等以达到内病外治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带状疱疹的病因,引出目前国内主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法、穴位注射法、非药物疗法5种,其中中药内置法主要有分型辩证施治法、基本方随症加减法、专病专方治疗法、中药成药治疗法、中药注射液剂治疗法,介绍了每种中医治疗法的用药类型、治疗效果等,最后分析了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来排毒、活血和止痛.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中风失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近20年中药治疗中风失语的有关文献,认为中药治疗中风失语的主要方法可分为辨证论治和专方治疗2种。在专方治疗方面,主要治法为祛痰,通络开窍,熄风,活血;基本方常在古方神仙解语丹或资寿解语汤基础上加减,亦有以活血化瘀或祛痰药为主组方;药物剂型主要有汤剂,胶囊,水丸和膏剂;用药途径包括内服和外用2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中医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分为内外两种途径。临床上常给予中医药汤剂、中药复方和中成药,同时可以辅以针灸、艾灸、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中医药汤剂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且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并且在临床用药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增强临床效果且降低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医外治法的产生和发展一直紧跟中医药的脚步前行,其内容丰富,应用面广,是历代医家基于中医理论探索出的一门区别于西方医学的外治疗法。中医外治法的分类繁多,针对性强,还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小,见效迅速的特点。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很多医家开始广泛使用多治法组合治疗疾病,而中医外治疗法也参与其中,笔者将中医外治法合并内服中药汤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闻芳 《世界中医药》2011,6(5):450-451
中药汤剂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疗效。医生在诊病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依据,针对证侯确定治则治法,依据不同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按照君、臣、佐、使原则合理配伍,通过对“证”治疗的药物,起到对疾病立竿见影的疗效。中药汤剂具有可随证加减的高度灵活性,可适应疾病的变化,显示出中药汤剂在中药各种剂型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藏医外治法是指用器械或外用药物治疗身体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外治法有放血、按摩、擦身、火灸与艾灸、拔罐、敷(热敷与冷敷)、汤药熏、穿刺、药水浴等多种方法。根据其手段的不同,分为温、强、烈3种,温和的治疗法有罨敷法、药浴疗法、涂擦疗法3种;较强的治法有放...  相似文献   

8.
<医统源流>云:"外科之证最重外治".而在皮肤病的治法中外治疗法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外治法中除用药物配制成各种剂型外用,还有针灸、拔罐、耳针等其他疗法.本文从经络传导、皮肤透入、黏膜吸收3种外治途径说明外治法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并补充了内治法的不足,临床治疗多内外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多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及中医外治疗法,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可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并发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目前研究多聚集在方药的选择、用药途径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研究样本亦不够大。虽然我国已经颁布最新《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但临床治疗方法仍多具主观性,外治疗法使用药物多参照以往用药或经验用药,故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仍需要不断探索,使治疗更科学、规范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药物敷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与口服药物的内治法一样,对错综复杂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审因辨治,选药配方敷脐,使药物的气味通过脐部吸收,由诸经百脉运送全身,以调气血、和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彬  王明明 《河南中医》2014,(4):779-781
对于小儿伤食泻的治疗,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中医可运用消食化积中药内治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敷脐疗法或内外合治疗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外治疗法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局部疗效上与中药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从涉及病种、外治手段、作用机理三方面对近3年来中药外治疗法文章进行综述,发现中药外治疗法在骨软伤科和皮肤科研究较多,其次为外科与妇科,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针对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大关于作用机理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藏医泄治法作为藏医特殊疗法之一同藏医药一样有着悠久历史,泄治有排泄病源之意,是通过内服藏药排除病原的一种特殊治疗法,分为经肠道泄法和经尿路泄法两种,在《四部医典》中各有一章论述。此法在藏医历史上起着治愈顽疾的一大法宝作用,其治疗机理是结合病因、病机、粪、尿的生成原理以及特殊药物,药效组成原理辨证应用。其中经肠泄法是利用肠道的外通结构及消化道的排泄原理,用适宜症不同而特制的导泻药致使病原排除体外而起效。可主治黄疸、  相似文献   

14.
挑治法治疗慢性胃炎2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治法治疗慢性胃炎210例郝海英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457500)主题词胃炎/针灸疗法,挑治疗法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挑治法治疗慢性胃炎2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在治疗210例中,男115例,女9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8岁...  相似文献   

15.
坐浴熏疗器结合中药治疗痔疮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熏蒸坐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中的一种独特治法,该方法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在治疗过程中,患处直接接触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使局部的血药浓度增高,避免了口服药物通过体循环在肝脏的“关卡效应”而降低疗效的弊端,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促进病灶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治愈或缓解局部症状的目的,以免除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近年来,笔者采用坐浴熏疗器结合中药治疗痔疮患者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象数医药是以图文和数字研究的医药学,笔者从象数学中创造出象数甲乙肝治疗法用于治疗乙肝,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象数甲乙肝治法简介 1.内稳法:急重症患者使用内稳剂,使病情稳定不恶化,生命存活,虽病毒仍存在于体内但已失活,具有稳定性,称内稳法。 2.逆法用药物引导病邪毒气以呕吐或从汗液中排出,称逆治法。 3.顺法用药物引导病邪毒气从大小便中排出体外,称顺治法。 4.闻法:患者鼻吸入药物蒸气,以防治病邪毒气,称闻法。 上四法合称甲乙肝四联象数治法或四联法。 中医药四级分型疗法 1.一致证型:甲乙型肝…  相似文献   

17.
谢璇  李世增 《世界中医药》2023,(24):3572-3576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案进行数据挖掘,从客观角度,验证及分析李世增教授运用隔脏治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诊治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2017年12月至2021年3月李世增老师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207个处方进行数据挖掘,主要运用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症状分析”功能,进行治法、用药及其组方规律分析。并基于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展示药物关联规则网络视图。结果:所有处方涉及治法40个,前5位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健脾、和胃、疏肝、清化、养心。所有治法按涉及脏腑统计,14个治法涉及脏腑,统计其包含处方数发现从脾、胃论治最多,其次是从肝论治。207个处方中包含146味中药,用药频次≥50次的药物34个,其中炙甘草、连翘、太子参、白术、蒲公英、丹参、白豆蔻、佛手、延胡索、白芍使用频次>100次。处方中药物按四气分布以寒性药物最多;五味分布苦味最多;按归经分布以脾经最多;按药物功效分布前5类依次是补虚类、理气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渗湿类。结论:李世增老师治疗慢性胃炎,以清法贯穿始终,归肺经、肝经药排第二、第三,体现“隔脏治疗法”选药特点,常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十余年来壮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与特色优势进行总结,治疗分为外治法与内治法两大类,以外治为主。外治法以壮医刺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及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多见,各种外治疗法均以局部选穴治疗为主,刺激患处,予毒邪出路,达到治疗目的;内治法选用具有清热毒、除湿毒及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为主。二者均具有满意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古今湿疹中医内治处方文献进行收集,通过频度分析总结治法及方药特点,以探讨湿疹中医内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整理的方法,从《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及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中湿疹中医外治处方合计共884首。对所选文献进行治则治法、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1)湿疹内治法以清热燥湿,健脾、滋阴养血为主;(2)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以白鲜皮,苦参,当归,甘草,生地等为核心药物;(3)湿疹内用药物药性以寒性为多,药味以苦、甘为主,归脾胃二经频率最高;(4)方剂中毒性药物的使用,以古代方剂明显,但明显低于无毒药物。(5)常用剂型为汤剂;(6)常用药对为白鲜皮、苦参。结论:清热燥湿、健脾除湿、滋阴养血是湿疹内治三大治法,这与湿疹分型不谋而合,完全体现了本于病机、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方案。自拟方白鲜皮,苦参,地肤子,防风、茯苓、苍术、鸡血藤、甘草作为基本构架,急性者可加入黄柏、连翘、马齿苋,亚急性者可加入薏仁、白术、陈皮,慢性者加用生地、当归、丹参,常用剂型为汤剂口服。  相似文献   

20.
腺样体肥大为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肯定且有独特优势。该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外治法、联合治疗法等方面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