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β-内酰胺类药物是临床上很重要的一类抗生素,应用中最恼人的问题就是过敏反应,这类药物按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大小顺序为青霉素G>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规定青霉G及半合成青霉素使用前用青霉素G钠做皮内敏感试验。对头孢拉啶等头孢菌素类药物规定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没有明确作出皮内敏感试验的规定。因此,在临床上使用β-内酰胺类某些品种如青霉素V钾片、头孢拉啶等头孢类药物时对处方书写皮试问题常引起争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意见和同行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生素新产品的开发和临床广泛应用 ,其滥用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造成药品的浪费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不良反应增多 ,耐药菌株增加。笔者就我院三年来 3个月的门诊处方中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 0 0 1 - 2 0 0 3年 3月份的门诊处方共 67665张 ,统计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数 ,常用药物出现的频率与排序 ,以及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比例 ,单用、联用的使用率 ,并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情况 见表 1。表 1 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情况调查时 间 处方数张含抗生素处方 ( %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入住我院急诊内科并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处方300份,对每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00份抗生素处方中,单一抗生素使用率(72.25%)明显高于二联用抗生素(20%)、三联用抗生素(7.75%)、注射抗生素(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孢类抗生素使用率(31%)明显高于大环内酯类(26%)、喹诺酮类(23.5%)及青霉素类(19.5%)(P0.05);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性为84.62%,明显高于其他三类抗生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在急诊内科的使用率非常高,临床治疗中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二联组(18例)和三联组(18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为二联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及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为三联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三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二联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联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二联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三联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二联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实际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2365份抗生素处方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21693份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本院纳入的抗生素处方42365份中,头孢菌素类占据51.20%。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过程中第二代头孢包括头孢吠辛钠注射剂、头孢替安注射剂以及头孢吠辛钠注射剂。所有口服头孢都属于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肌肉注射以及静脉注射药物大约也都是三代头孢。头孢米诺注射剂、头孢地尼胶囊、头孢替安注射剂、头孢地尼胶囊等四种为临床上DUI超过1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是也需要医院提升管理力度,有利于提升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正> β-内酰胺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这类抗生素抗菌谱广,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因此,在抗生素中无论市场销售量,还是临床处方量是一直占首位的抗生素。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机体过敏性、细菌耐药性以及大量用药后对机体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本文就其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氨苄西林和舒氨西林等青霉素类药是目前基层医院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该类药物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其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在短时间内达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最佳。临床上由于对这类药物的稳定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把一日剂量青霉素类药物一次性加进1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探讨用药原则,强调对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选择65例12~78岁使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一般病例,分析用药现状。结果: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毒副作用小,抗菌效果好,使用方便,但如不按原则使用则可使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药物耐药性迅速增强。结论:对处方者和病人进行教育,在用药前行皮肤过敏试验,同时规范使用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现将常见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分析如下:1 给药方法不当,难以保证疗效 目前临床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时,常将一日剂量用静脉点滴一次投入,由于这类药物的衰期多为1~2小时,此种用药法造成最初几个小时血药浓度过高,一天中其余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偏低,其结果不良反应增多,疗效降低,故而必须  相似文献   

10.
陆爱玲 《医学文选》2004,23(6):818-820
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古老、广泛且疗效较佳的抗生素之一,但临床应用时发生皮试假阳性为常见体征,这样的情况不仅限制了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使本来可以使用的病例成为禁忌,物美价廉的药物不能广泛应用,而且原本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常因改用其它药物之后却反而达不到疗效,增加了耐药菌株,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和身体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开出的250份药方进行分析,统计出现不良反应的处方,统计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结果 250份西药联用处方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处方共10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抗生素类药物占60.0%;消化系统类药物占30.0%;神经系统类药物占10.0%。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联合应用多种西药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应当正确配伍,掌握联合使用西药的禁忌,才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充分发挥各种西药的作用,发挥西药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份~6月份西药处方5809张,其中抗生素处方2736张,分析我院抗生素的用药种类、数量和金额等情况。结果:β-内酰胺类药物用量居抗生素的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结论:我院抗生素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张辉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3):191-192,F003
<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个品种—青霉素的引入临床,对人类控制细菌性感染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开创了抗生素的新纪元。在抗生素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青霉素类药及和它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头孢菌素类药由于杀菌力强、疗效高、剂量范围广等特点,在抗感染疾病治疗药中占有重要地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所有抗生素中毒性最低的,一般没有毒性反应,其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中青霉素类的发生率居各类药物首位,头孢菌素类发生率约为青霉素类的10~30%,在这些过敏反应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现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中常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它们的共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共同特点是除了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有作用外,还对部分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疗效好等优点,其中临床最为常用的是青霉素类(penicillins)和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抗生素)。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此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如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菌群失调导致的二重感染等。为此,笔者就我院门诊处方中β内酰胺类药物应用的误区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自 1940年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对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很大的应用。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品种及剂型的增加 ,临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状况也变得较为普遍而严重。无论在正确使用、合理选择或联合应用或应用方法与剂量以及用药间隔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结合抗生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加以评述。1 抗生素在选择、联用以及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一些无菌手术、普通感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诊断不明的发热等 ,都使用抗生素 ,这样不仅浪费 ,而且使耐药菌株大量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85年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来,收集门诊处方55090份,住院病历1357份<含死亡病历300份,发现门诊处方,住院病历中不合理用药率分别为7.2%,6.2%和18.7%。收集临床输液76340份,进行统计分析,有70.5%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加入PH值低于4的含葡萄糖的输液中,有46.9%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将一日量一次加入,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加入同一瓶输液中滴注等不合理用药。现经医、药、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改变了旧貌,使我院临床用药水平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对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中药注射剂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实施前后的中药注射剂处方各120份,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处方中中药注射剂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用期间导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处方中中药注射剂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导致患者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管理干预模式对中药注射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谱主要是一些球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由于青霉紊类在水溶液中PH值的所限.故与酸碱类药物配伍不利于其稳定性,应该尽量单独使用。另外放置时间、环境、温度、溶媒对药效、疗效都有一定的影响。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抗生素类药物处方信息进行审查,对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处理措施,然后对处理措施实施前后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处理措施实施前,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比例为69.45%;处理措施实施后,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比例为90.3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明显;因此,需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制定抗生素合理用药制度、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以及构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机制等。相信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及安全性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635-2636
目的:分析我院近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我院门、急诊处方,随机抽取2011年1-6月份处方共12 006张,其中获得抗生素处方2 146张,分析我院抗生素的用药种类、数量和金额等情况。结果:β-内酰胺类用量居抗生素的首位,其次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等。结论:我院抗生素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