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详细阐述了井田内各个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明确了煤系地层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底板灰岩水含水层为矿井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采用离子含量柱状图、Piper三线图对各含水层的水质类型进行初步区分,为矿井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判别充水水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掌握矿井各含水层充水水源及矿井水的水质特征,为矿井充水水源的正确判断,预计矿井涌水量及其动态变化,以及留设安全合理的防隔水煤岩柱提供可靠的参考,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抗水灾救援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据勘探资料,分析了花沟西煤矿各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断层的导含水性。指出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最后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来预计该矿的涌水量。指出了矿的直接充水水源和间接充水水源及矿井充水的重要隐患等。为地下水疏排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建矿井水害分类依据(即充水水源、矿层与充水含水层彼此位置和接触关系、导水通道、危害形式、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时效特征等)基础上,对基于不同分类依据的矿井水害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即天然充水水源型矿井水害、人为充水水源型矿井水害;顶板充水型矿井水害、底板充水型矿井水害、周边充水型矿井水害;天然通道型矿井水害、人为通道型矿井水害;常温矿井水害、中高温矿井水害和腐蚀性矿井水害;一般型、较大型、重大型和特别重大型矿井水害;即时型、滞后型、跳跃型和渐变型矿井水害。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类型矿井水害的成灾机制和典型特征作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各含水层、隔水层的情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矿井的充水水源,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5,(12):196-198
依据大量勘探资料分析某矿井的充水因素,研究得出4~#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是山西组裂隙含水层与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古近系及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层为间接充水水源,矿井主要充水通道为断层和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  相似文献   

7.
矿井充水与否取决于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两个方面。潘店井田下组煤11、13煤层,矿井充水的充水水源主要为四五灰、本溪组徐灰等直接充水含水层及奥灰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的充水通道有断裂带、断裂接触带、采空区上方冒落裂隙带及底板破坏导致的裂隙带等。  相似文献   

8.
樊敏 《中州煤炭》2021,(2):65-68
构造裂隙是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矿井充水通道之一。渭北煤田某矿井5煤直接顶板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是煤层采掘中的直接充水水源。对井田内已知构造进行了分形、量化,并结合含水层岩性特征、层位特征等多种主控因素,采用富水性指数法对煤层直接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指导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煤》2015,(4):1-3
对芦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和充水因素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查明了井田各边界的水力性质,明确了主要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分析了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划分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对于预防水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源矿区水文地质、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特征与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回采冒落产生的地表塌陷裂隙构成大气降水直接或间接入渗矿井的通道,老空水与老巷横向上的联系对矿井充水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杨柳煤矿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水源及充水通道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下水化学法做出Piper三线图来识别突水水源。结果表明:杨柳煤矿充水水源主要是二叠系主采煤层间含水层和底板的灰岩裂隙水,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井水害因其强烈的致灾性已引起广泛关注与研究,因此伴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山开采过程的矿井充水条件分析尤为重要。以山西霍州煤电团柏煤矿的下组煤开采为研究背景,在分析下组煤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基础上,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3方面评价了10#和11#下组煤在顶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底板奥灰含水层威胁下进行开采时的矿井充水条件,为采取相应的水害预防与治理对策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为矿井实现安全开采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盛泰煤矿可能造成的水害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查明矿井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水害的针对性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今后矿井防治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分析了刘桥二矿开采四煤时矿坑可能的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指出了主要充水水源为第七含水层,主要充水途径为采动裂隙和断裂构造,并进一步阐述了影响矿井充水的几个因素,对矿井砂岩水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可采煤层赋存情况的分析,对井田含水层和隔水层进行了划分,并对各主要含、隔水层(组、段)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矿井的充水因素,第四含水层为间接充水含水层,是开采浅部煤层时的主要补给水源;矿床直接充水水源为二叠系龙潭组主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长兴组岩溶裂隙水在局部地段由于开采或断层影响可对龙潭组王潘里段砂岩水进行补给。此结果为矿井今后生产过程中做好综合水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煤》2013,(10)
黄村矿区含水岩层为5层,隔水层为3层,二1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沿原生断裂破碎带充水和沿采矿形成的导水裂隙充水。矿井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和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将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孙瑞峰  郭宝建 《陕西煤炭》2015,(1):31-33,62
依据大强井田煤炭地质勘探成果,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背景,介绍了该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直接充水(气)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为矿井在今后开采过程中,避免矿井突水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雷  钱家忠  赵卫东  张春雷  潘婧 《煤炭学报》2009,34(11):1517-1521
为分析矿井充水水源水质特征,为判别突水水源提供理论依据,将多元对应分析方法应用于潘一煤矿各含水层水质特征区分以及同一含水层内垂向上水质变化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和Piper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元对应分析法可以分析水样样本之间、水质指标之间和样本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比Piper图更好的分析效果;该方法很好地解释了矿区充水含水层的水质特征以及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水受新生界下含水的影响及其水质变化特征;分析结果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煤层上覆岩层的含(隔)水性及各层间的水力联系规律,划分了三个含水层段和二个相对隔水层段,确定了第二、第三含水层段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结合相邻矿井的工程实践,提出了防治水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巴愣矿井为例,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共有5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有两类:一是断层(北、东、南),二是西边界煤层露头;白垩系下统志丹群含水层,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含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水层为直接充水水源;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采空导致顶板岩层冒落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采用大井法计算了矿井涌水量,延安组砂岩含水层涌水量438m3/h,志丹群含水层涌水量142 m3/h,合计580 m3/h。其中,延安组含水层涌水量438 m3/h,可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两个含水层的合计涌水量580 m3/h,可作为矿井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