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凝血指标的分析,探讨不同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1例UC活动期患者,通过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分型,采集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证型与凝血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湿热证组患者PLT数值高于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蕴证组,MPV数值低于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蕴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C活动期大肠湿热证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医证型与结肠镜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辨证分型资料,分析各证候与病灶范围、内镜下严重度指数评分、结肠镜黏膜主要表现的关系。结果:(1) UC中医证型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肝郁脾虚、脾虚湿蕴、寒热错杂、脾肾阳虚、阴血亏虚、热毒炽盛;(2) UC中医证型分布与该病病变范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灶范围E1以大肠湿热和脾虚湿蕴为主,病灶范围E2以脾虚湿蕴、大肠湿热和阴血亏虚为主,病灶范围E3以脾肾阳虚和热毒炽盛为主;(3) UC不同中医证型与内镜下严重度指数的比较显示热毒炽盛证、大肠湿热证内镜下平均严重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所有证型。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黏膜血管形态、出血、糜烂溃疡及病变范围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肠镜象表现可以为中医药防治UC提供更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占31.7%,寒热错杂占26.7%,气血亏虚占18.3%,大肠湿热占15.0%,脾肾阳虚占5.0%,肝郁脾虚和阴血亏虚各占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中医证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病变范围、缓解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异(P 0.05)。且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脾肾阳虚。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虚为脾虚血亏,实为湿热留恋,肠络瘀阻。脾虚在发病及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之根本,因此健脾补肾、调和气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防止复发的首要治法,同时兼以清肠化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中医证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内在相关性。方法:77例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为大肠湿热证18例,脾虚湿热证17例,肝郁脾虚证20例,脾肾阳虚证12例,寒热错杂证10例,正常组20例,观察血沉(ESR)、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证型组血沉、DAI均升高(P0.05);血清中VIP在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中均降低(P0.05),脾虚湿热证、寒热错杂证升高(P0.05);血清EGF、VEGF在各组均升高(P0.05),以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升高显著。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中医分型与VIP、EGF、VEGF的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中药内服结合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中医院脾胃专科门诊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分为大肠湿热型组(38例),脾虚湿蕴型组(32例),脾肾阳虚型组(22例),选择同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辨证分型中药口服结合中药灌肠、耳穴埋籽等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口服,疗程约3个月。观察比较4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炎性反应指标、免疫学指标、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4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明显降低(P0.05);4组治疗前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3个月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药内服结合外治法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90.63%、95.45%,大肠湿热型组最低,脾肾阳虚型组最高,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型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耳穴埋籽外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控制炎性反应等有关,且安全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王钦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57-158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湿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辨证属脾虚湿热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4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南通中医院特色制剂健脾化滞丸,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8周后评价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TNF-α、IL-4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4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滞丸治疗UC(脾虚湿热证)效果优于SAS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分为大肠湿热、脾虚湿蕴、寒热错杂、肝郁脾虚、脾肾阳虚、阴血亏虚6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结果:5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5例,占61.4%;有效20例,占35.1%;无效2例,占3.5%;总有效率占96.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1]。多数医者认为,UC 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急性期多为气滞湿郁、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实证居多;慢性期多为日久不愈,正气亏虚,脾虚肠损,进而脾虚与湿热并见、寒热错杂,多成本虚标实之证。根据历代医家的描述,认为从虚(阳虚、气虚)、毒(湿毒、热毒、瘀毒)两方面论述其病因病机较全面,进而提出扶正、解毒是治疗UC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医症候类型与患者血清中黏膜地址素粘附分子1(Mad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为UC的临床症候分型及分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南通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UC患者108例,同时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观察UC患者临床表现及肠镜下结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判断其病情的轻重。对收集的UC患者进行症候分型,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肝郁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UC患者血清中Madcam-1,TNF-a和IL-8的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与UC症候类型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UC患者血清中IL-8、TNF-α、Madcam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与正常人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大肠湿热证与脾虚湿热证UC患者血清中IL-8、TNF-α、Madcam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与正常人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检测UC患者血清中Madcam-1,TNF-a及IL-8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UC病情轻重及临床症候类型的依据,抗Madcam-1,TNF-a及IL-8抗体可能是治疗U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黎军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972-1974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有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阴血亏虚证,且以前四种为临床最常见证型。该科在生活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灌肠护理、情志护理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辨证给予对症护理及食疗方的应用。总结171例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施护方案,病人满意度达98.8%。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来探讨该方寒热配伍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寒凉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苦寒药物灌胃加TNBS乙醇灌肠的方法,诱导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1、IL-10、TNF-α、PGE2、MPO含量变化及血清白细胞计数;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MPO、PGE2、血清白细胞计数含量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TNF-α、IL-1、MPO、PGE2、血清白细胞计数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而寒凉组TNF-α、IL-1、MPO、血清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乌梅丸组比较,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TNF-α、IL-1较高,而IL-10较低,温热组和寒凉组MPO较高,寒凉组PGE2较高,温热组白细胞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热并用组比较,温热组和寒凉组TNF-α、IL-1较高,温热组MPO、IL-10、白细胞计数较高,寒凉组IL-10较低、PGE2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热组比较,寒凉组TNF-α、IL-1、MPO、IL-10、白细胞计数降低,PGE2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组药物在升高IL-10和降低PGE2水平方面作用突出;寒凉组药物在降低IL-1、TNF-α、MPO含量和血清白细胞计数,对抗体温升高方面作用突出;乌梅丸通过寒热配伍既能消除单用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不利作用,又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拆方对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不同治法的作用机制及该方寒热并用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配伍意义。方法:以UC大鼠为研究对象,ELISA测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等)及炎性因子(PGE2等)含量,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SOD活性,测算脾指数、结肠指数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大鼠死亡率、体温、脾指数均降低,体质量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1、PGE2含量减少(P0.05),IL-10含量增多(P0.05);温热组结肠组织PGE2、TNF-α、IL-1含量减少(P0.05),IL-10含量增多(P0.05);寒凉组大鼠体温、脾指数降低,结肠组织TNF-α、IL-1含量减少(P0.05);补益组大鼠死亡率、脾指数、体温降低,体质量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1含量减少(P0.05)。结论:寒热配伍是乌梅丸方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配伍形式,其主要机制为调节细胞因子间平衡,减少炎性介质等;乌梅丸各拆方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静文 《新中医》2020,52(6):65-67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单纯以美沙拉嗪治疗,结合组以健脾止泻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合组94.44%,对照组79.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IL-1、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合组3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应用健脾止泻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疗效优于单纯服用美沙拉嗪治疗。  相似文献   

14.
健脾清肠方结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癌术后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5-Fu+CF+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化疗间期加用中药健脾清肠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脾虚湿热证证候、生活质量(KPS评分)、化疗毒副反应和细胞因子IL-2、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脾虚湿热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23.33%(P<0.01)。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在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肝功能、肾功能及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方面以及化疗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结合化疗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脾虚湿热证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改善KPS体力状态,增强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疏肝健脾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血清簇集蛋白、水通道蛋白-4(AQP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疏肝健脾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AMD评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型甲状腺素(FT4)、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簇集蛋白、AQP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sRA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以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性小体mRNA表达、上调esRA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周青秀 《新中医》2020,52(4):96-98
目的:观察健脾理肺方联合鼻内镜与西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纳入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104例肺脾两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52例,2组均以鼻内镜治疗,术后以醋酸泼尼松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加予健脾理肺方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嗜酸性粒细胞计数、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5 (IL-5)]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2组MTR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观察组MTR快于对照组(P<0.05)。2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2组IFN-γ、IL-2、IL-4、IL-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IFN-γ、IL-2、IL-4、IL-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理肺方联合鼻内镜与西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可以增强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例,平补平泻针法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1个疗程(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温通针法组为88.6%,平补平泻针法组为68.6%,温通针法组的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温通针法组下降较平补平泻针法组明显(P<0.05).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温通针法能有效降低(IL-6、IL-8)炎性反应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4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辨证分型治疗,肝郁气滞型使用四逆散合小承气汤;肝郁脾虚型使用柴胡疏肝散;脾虚痰湿型使用健脾消痞方;饮食积滞型使用保和丸;寒热错杂型使用半夏泻心汤。对照组57例多潘立酮10mg,3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5.44%。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要明显好于西医治疗,而且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8例脾肾阳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73例)及对照组(105例),2组均采用规范的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方法,并由专人指导运动方式方法。观察组同时服用补肾健脾汤。观察2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羊水指数的变化情况,分娩结局。结果:空腹血糖值、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中医证候评分、羊水指数评分、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及巨大儿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汤有助于降低脾肾阳虚型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及羊水指数,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温补脾肾法为指导的理中汤合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脾肾阳型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组)、肠胃宁组和理中汤合四神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同时设空白组16只。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21 d。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对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RT-qPCR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JNK1、Beclin 1、Bcl-2、LC3B蛋白和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JNK1、p-JNK1、Bcl-2、p-Bcl-2、Beclin 1和LC3B蛋白表达,并计算LC3BⅡ/LC3BⅠ比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MD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腺体排列紊乱,黏膜层消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基层与基底层分界不清;结肠组织JNK1、Beclin 1、Bcl-2、LC3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JNK1、p-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