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香与丙烯酸经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制得丙烯海松酸(1); 将1转化为双酰氯后与2-氨基-5-取代苯基-1,3,4-噻二唑经-N-酰化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丙烯海松酸基双噻二唑化合物(4a~4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4d(R=m-Cl)对苹果轮纹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9%, 57.8%和52.9%。  相似文献   

2.
以α-蒎烯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制得桃金娘烯酸(3);脂肪族二酸在POCl3作用下与氨基硫脲经脱水环合制得脂肪族双噻二唑(4a~4h); 4a~4h分别与3经脱水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桃金娘烯醛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SI-MS表征。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5a~5h对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桃金娘烯醛-辛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f)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60.3%,桃金娘烯醛-丁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b)和桃金娘烯醛-癸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h)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2.8%和54.4%。  相似文献   

3.
郑玉国  魏学  郭晴晴  卢平  王贞超  薛伟 《应用化学》2011,28(9):1028-1034
设计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双三唑席夫碱哒嗪酮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结构。生物活性初步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小麦赤霉病菌(G.zeae)、辣椒枯萎病菌(F.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mandshurica)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国超  周冠  钟一凡  韩晓燕  宋亚丽 《合成化学》2015,23(12):1100-1105
以取代苯硫酚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得2-羧基-硫色满酮衍生物(2a~2d); 2a~2d分别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得2-(5-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色满-4-酮衍生物(3a~3d); 3a~3d与酰氯经酰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含1,3,4-噻二唑的硫色满酮衍生物(5a~5n),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a~5n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絮状表皮癣菌和总状毛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氟康唑。  相似文献   

5.
从氨基硫脲和不同的羧酸出发,在强酸条件下通过加热脱水环化反应,得到不同的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然后进一步与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合成得到6个新的O,O'-二乙基-(5-芳基-1,3,4-噻二唑-2-)硫代磷酰胺衍生物,采用IR、NMR及HRMS对合成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抑制植物病菌及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香蕉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是对二化螟、斜纹夜蛾、玉米螟和粘虫没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4-硝基苯甲酸和4-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酰肼化、成钾盐、闭环、硫醚化合成7个新化合物5.在乙醇中钼酸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合成了10个2-取代磺酰-5-(4-硝基或4-甲氧苯基)-1,3,4-噻二唑砜化合物6.所有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500μg·mL-1浓度下化合物5d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菌、苹果腐烂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9.0%,100.0%,100.0%;化合物6j在50μg·mL-1的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菌、苹果腐烂菌的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47.7%,46.4%和50.6%.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产物α蒎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α-蒎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7a~7i),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FT-IR和MS(ESI)表征。采用离体法测试了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在50 μg·mL-1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以及番茄早疫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α-蒎烯基p-氯苯基磺酰胺(7d, R=p-Cl)和α-蒎烯基o-硝基苯基磺酰胺(7h, R=o-NO2)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3.9%和79.6%(B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75.0%);化合物α-蒎烯基m-甲基苯基磺酰胺(7b, R=m-Me)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为82.2%(B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73.9%)。-  相似文献   

8.
苯并噁唑啉酮和1,3,4-噻二唑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制备含有苯并噁唑啉酮结构的1,3,4-噻二唑衍生物非常有意义。本文以邻氨基苯酚和尿素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合成反应,制备了10个新的2-(芳甲酰氨基)-5-(2-苯并噁唑啉酮-3-甲基)-1,3,4-噻二唑化合物(7a~7j),并利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到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设计、合成了6个N-(取代吡唑基)-1,2,3-噻二唑-5-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的抑制活性,初步生物活性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μg.mL-1浓度下对三种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0e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46.2%、47.8和55.1%;目标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测试表明,在浓度为500μg.mL-1时,化合物10b和10f对TMV和CMV的抑制率分别为10b(38.6%和32.8%)、9f(34.4%和36.1%),其中化合物10d对CMV的抑制率达到47.0%,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2-甲基-4-氨基-5-氰基嘧啶为原料,通过水解、酯化、肼解、环化和醚化等步骤,合成了12个含1,3,4-噁二唑(噻二唑)取代嘧啶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标明,化合物6f和6f'在50μg/m L时对油菜菌核病菌(S. sclerotiorum)、马铃薯晚疫病菌(P.infestans)、水稻纹枯病(T. cucumeris)、小麦赤霉病菌(G. zeae)具有中等抑制率,其活性与对照药剂醚菌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