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医院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院内统一不良事件的信息化平台,使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更加便捷,提高工作效率,使护理不良事件的院内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经过3年多运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促进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中医院护理安全监察部门,制定并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制定预防措施。比较上报制度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前不良事件发生32例,上报14例,上报率43.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89例,上报84例,上报率94.38%。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65.3%和95.9%(P0.05)。结论: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建立奖励制度,规范化上报程序。比较2013年开展无惩罚上报制度时不良事件与开展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结果:开展无惩罚不良事件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及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全院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鼓励主动上报制度后,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全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对服务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8年1月起开始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统计2017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62 180次,实施管理后即2018年进行血液治疗例数共93 220次。基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现状组建血液净化风险分析小组,对近些年来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方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研发并应用血液净化差错共享网络上报系统,构建非惩罚性差错报告与差错共享体制,并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比较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后,统计差错发生情况和重复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实施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差错事件主动上报率有显著上升(P0.05),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认知率与对待报告的态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质量,既能提升医护人员风险意识,还能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血液净化感染所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及其作用。方法:根据血液净化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制定合理的、严谨的预防感染控制规则,对血液净化中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遵照院内感染制度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感染监管及质量监控。结果: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后,避免和消除了血液净化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感染危险,使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符合院内感染控制的要求和标准,大大减低了患者可能发生感染的概率。结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环境,为患者的院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风险警示录在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16年肝胆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护理风险因素,结合其护理特点和临床实际,对危险沟通、危险医嘱、危险药品、危险操作进行区分,制定风险警示录并实施于2017的护理管理中,比较应用风险警示录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实施后;实施后危险沟通、危险医嘱、危险药品、危险操作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应用风险警示录效果十分理想,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预警和识别能力,还能规范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危害以及影响不良事件暴露的常见因素,我国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现状,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提高护理人员上报不良事件的主动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及对策与血液净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贯穿整个日常医疗过程中.结果: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规范管理和严格质控,是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10例进行质量控制知识培训,对质量控制实施前后的感染事件发生率,消毒监测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质量控制实施前比较,质量控制实施后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消毒监测合格率情况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血液净化护理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及对策与血液净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贯穿整个日常医疗过程中。结果: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规范管理和严格质控,是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系统管理理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岗的所有护理人员以及在此期间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运行系统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为系统管理。将两组患者在此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呈报程序以及处置方法的知晓率、主动呈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呈报程序以及处置方法的知晓率为83.72%,观察组知晓率为95.93%,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主动呈报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将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之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呈报程序以及处置方法的知晓率、主动呈报率,降低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理循环(PDCA)对护理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临床科室发生的40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两组主动上报率。结果:对照组主动上报率为57.5%;观察组主动上报率为90.0%(P0.05),同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下降率为25%。讨论:采用PDCA管理循环,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护理风险监控网络,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查找与识别安全管理漏洞。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与改进方法,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促进相关制度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护理安全管理在中医外科病房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例中医外科病房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安全系数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外科病房风险控制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中医外科病房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在中医外科病房时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医外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风险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用于中医外科病房风险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房风险事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外科病房风险控制中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就诊于医院的中医外科患者共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中医外科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外科病房风险控制中,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前馈管理制度在血液净化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根据时期分组,2015年收治的22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收治的23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自2016年1月起针对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前馈管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前馈管理制度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非计划性下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康复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康复科在2014年6月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从实施前后康复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康复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康复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康复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护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HAMA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5年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2014年为实施前,2015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精神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时上报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具有明显管理作用,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和解决措施进行规范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