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温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颈腰同治"理论的温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部症状积分、颈痛程度评分、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部症状积分、颈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血清E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PGI2、EDH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部症状、疼痛程度、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并比较同时对腰部相关穴位和颈部穴位行温针灸治疗与仅仅只单独采用颈部穴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该社区2006年1月—2018年1月颈型颈椎病患者413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组(205例)和B组(208例),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A和B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情况、颈型颈椎病患病病程和严重程度、采用颈腰同治温针灸疗法和单独颈部温针灸疗法疗效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1个月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1个月和随访3个月的疗效比较发现,A、B两组颈椎病患者自我评价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和只针对颈部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然而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方法在远期疗效上由于只针对颈部穴位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与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2例,最后A组40例、B组39例完成试验。A组采用常规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温针灸治疗,颈部穴取风池、天柱、颈百劳、完骨、天牖、阿是穴(包括压痛点或触诊有硬结或条索状物处),腰部取大肠俞、气海俞、腰5夹脊穴,于风池、天柱、大肠俞行温针灸;B组采用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治疗,取穴同A组中的颈部取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并评定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随访时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优于B组。A组治疗2周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2.5%(37/40),B组为87.2%(34/39,P0.05);随访时A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B组的64.1%(25/39,P0.05)。结论:"颈腰同治"温针灸及常规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颈腰同治"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在远期疗效上优于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针灸联合推拿,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临床症状以及颈椎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颈椎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症状评分所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针灸联合推拿,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局部血流量以及缓解了患者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肾不足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采用基于“脊柱整体观”下颈腰同治温针灸疗法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科113例肝肾不足型CS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接受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研究组(57例)增加基于“脊柱整体观”下颈腰同治温针灸疗法,持续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椎功能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4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颈椎右侧旋、左侧旋、右侧屈、左侧屈、后伸活动度均较对照组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事件和颈椎前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脊柱整体观”下颈腰同治温针灸可有效改善肝肾不足型CSA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提升颈椎功能和治疗效果,且不增加治疗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温针灸组与对照组各30例,温针灸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颈三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NP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患者VAS、N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冬柏 《河南中医》2016,(7):1275-1277
目的:观察颈舒方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颈舒方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痊愈0例,显效5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1.4%;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颈舒方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于楠 《光明中医》2020,(19):3073-3075
目的探讨肩三针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治疗的9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肩三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可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进行牵引治疗,每周5次,每次25分钟,共2周;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时等长收缩肌力,以及双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上斜方肌的同步均方根的值,分析其协同激活比的比值。结果:组内比较:试验组前屈时左右SPL协同激活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前屈时左SPL协同激活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前屈时左右SPL协同激活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屈时左右SPL协同激活比的前后差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能提高颈部部分肌肉的协调性,其效果优于颈椎间歇牵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蒙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蒙医针灸治疗,研究组采用蒙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就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以及颈椎功能评分(NDI)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客观化描述颈部端提手法对颈椎长度及角度的影响,为端提手法操作的量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择30例年龄在18~36周岁的男性颈型颈椎病患者,由同一位高年资推拿医师实施颈部端提手法操作,采用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采集端提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颈椎长度及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端提瞬间,受试者颈椎被提伸长度均值为10.39 mm;端提瞬间,受试者颈椎屈伸角度均值为5.81°,侧屈角度均值为2.92°,旋转角度均值为13.03°。结论受试者颈椎被端提瞬间的角度变化是一个包括屈伸、侧屈、旋转的复合过程;颈部端提手法是以解决颈椎矢状位、冠状位活动受限为主的整复类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的针刺肩颈部位穴位治疗,观察组在相同取穴的条件下给予患者温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耳针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颈型颈椎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各63例,耳针组采取耳针干预,对照组采用TDP治疗仪治疗干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耳针组治疗2个疗程NPQ颈痛评分(6.74±2.83)显著低于对照组(10.36±2.86)(P0.05)。耳针组治疗2个疗程颈椎左旋转活动度(66.38±3.96)和右旋旋转活动度(64.13±3.8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左旋转活动度(62.74±4.25)右旋旋转活动度(62.37±4.16)(P0.05)。结论:采用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颈三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NPQ评分.结果:最终进入统计病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经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联合推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9例,予常规治疗和针灸疗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05);同时,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好(P 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明显下降,最大峰值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明显升高,而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联合推拿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局部血流速度,改善颈椎功能及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郑氏“颈四步”手法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功能活动度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04例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郑氏“颈四步”手法推拿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颈功能活动度、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73.08%)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0.38%)更高(P <0.05)。治疗2周后,2组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头晕目眩、活动受限评分、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前列腺素E(PGE2)、环氧化酶-2(COX-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右侧屈、左侧屈、右旋转、左旋转颈功能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晕厥、皮下出血等情况。结论 郑氏“颈四步...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8):1026-1027
目的:探究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配合佩戴颈围治疗,治疗组行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促进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推拿加齐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神经根型颈夹脊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联合组,给予两组常规齐刺颈夹脊穴治疗、推拿加齐刺颈夹脊穴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 05);联合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P 0. 05)。联合组半年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 0. 05)。[结论]推拿加齐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见效快,效果显著,且可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我院中医康复科门诊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观察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自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60例采用温针灸颈三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药物口服另外配合药物外搽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颈痛量表(NPQ评分)、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58.3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颈痛、酸胀不适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