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养阴化瘀中药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矽肺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矽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在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汉防己甲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阴化瘀中药。分别于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指标、肺纤维化指标。
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仅有咳嗽、咳痰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症状评分、活动评分、SGRQ总分、FVC、TGF-β1、IL-6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症状评分、活动评分、SGRQ总分、FVC、FEV1、FEV1/FVC、FEV1%、α-SMA、KGF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且观察组以上大部分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 < 0.05),而TGF-β1、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改善(P < 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养阴化瘀法可以帮助矽肺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对长期住院尘肺病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长期住院的尘肺病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55例和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8月)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共情护理。干预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
结果 收集两组完整数据各53例。治疗8周后,两组各评价指标均好于治疗前。其中,干预组SAS评分(47.32±6.15)分、SDS评分(48.12±6.29)分别低于对照组[(52.65±7.14)分、(53.45±6.54)分](P < 0.05);干预组的氧疗依从率(86.79%)、运动依从率(88.68%)高于对照组(69.81%、67.92%)(P < 0.05);干预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均好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共情护理有助于缓解长期住院尘肺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行为,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2例, 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均为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肺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 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 手术后1个月,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PaO2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高, 且PaCO2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对肺癌术后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 有利于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某汽车制造企业接触金属加工液工人的呼吸系统症状,测定工人班前班后肺功能变化,以探讨金属加工液暴露对接触者呼吸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观察组158名接触金属加工液的工人和对照组116名装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跨班肺功能测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作业场所检出低浓度的二乙胺、三乙醇胺。咳嗽、胸闷、气喘是金属加工液(MWF)接触工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观察组中有70例(占44.30%)工人至少出现1种呼吸系统症状,高于对照组(27例,占23.28%)(P < 0.01)。观察组班后呼气峰流速(PEF)异常率较班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班前比较,观察组工人班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均降低(P < 0.05),其中FEV1、FEV1/FVC、PEF分别下降7.72%、4.43%、6.75%。观察组班后FEV1/FVC、PEF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班后肺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班前(P < 0.05),且班后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主要表现为以FEV1降低、伴FEV1/FVC降低为特征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工龄观察组班后FEV1、FEV1/FVC、PEF均低于低工龄组(P < 0.05)。观察组工人班后FEV1、FEV1/FVC、PEF下降大于15%的工人分别占3.16%、1.90%、6.33%,有3.16%达到诊断哮喘的水平。
  结论   金属加工液接触可致呼吸系统健康危害,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增高和肺功能下降,应加强金属加工液接触者的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性慢性轻度镉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治疗的58例职业性慢性镉中毒患者,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e pathway, CNP)实施诊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康复出院率和随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出院康复率及随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性慢性轻度镉中毒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为该区制定重点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85家企业中1 590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实检率为41.1%,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健康检查实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接触粉尘劳动者实检率最低(22.19%)。健康检查须复查者复查率为90.4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63%,不同接害劳动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接触高温劳动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10.53%)。未检出疑似职业病病人。苯专项检查指标中白细胞异常率、中性粒细胞异常率分别为2.10%、3.00%;粉尘专项指标FVC%异常率、FEV1.0%异常率、FEV1.0/FVC%异常率分别为9.78%、8.80%、7.58%,FVC%异常率、FEV1.0%异常率、FEV1.0/FVC%异常率均有随接害工龄增加而升高趋势(P < 0.05);胸片检查无尘肺样改变者。噪声专项指标中,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检出率为3.74%,不同接害工龄劳动者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检出率有随接害工龄增加而升高趋势(P < 0.05)。接受了血铅专项检查的28名铅作业劳动者中无血铅质量浓度> 400 μg/L者。
结论 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继续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大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某院急诊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1月-12月急诊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无间隙个性化护理组,给予无间隙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人员,共10人。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比较护理人员在实施无间隙个体化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两组患者的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
结果 实施无间隙个性化护理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患者管理、规避纠纷、风险评估、护理执行规范及应急能力的得分均增加(P < 0.05),无间隙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和医护人员的纠纷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 0.05),而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 < 0.05)。
结论 医院急诊部门实施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纠纷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 对照组30例, 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30例,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 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护理, 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 护理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有93.33%的患者表示满意, 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 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2—3月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2组均完成9 d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知信行水平、患者遵医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知信行水平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遵医防护、遵医用药依从性、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知信行水平、遵医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88例, 按收治时间前后顺序, 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急救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拉斯哥昏迷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入院有效抢救时间、症状改善所用时间上,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尘肺病患者大容量肺灌洗(whole lung lavage, WLL)术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效果。
方法 选取经WLL术治疗的尘肺病患者共50例, 治疗前和治疗后3 d均行肺功能和螺旋CT检查, 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
结果 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查指标中, 仅中晚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残气量(RV)、肺总量(TLC)、RV/TLC等指标在WLL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所有螺旋CT指标在WLL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螺旋CT较肺功能检查更能准确反映尘肺病患者WLL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可作为肺功能评估的印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化呼吸道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强化呼吸道护理+延续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肺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CHE、Scr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MMEF、FVC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术前呼吸锻炼专项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100例在本院接受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术前呼吸锻炼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EN)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收集朝阳市第四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PN)续贯EN模式;观察组采用早期持续EN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血离子和维生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pH、PaO2、PaCO2、SaO、FVC、FEV1和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K、Na、Cl、Ca、P和Mg离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过程中早期应用EN,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尘肺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尘肺病合并感染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如吸氧、解痉、平喘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除上述常规治疗外, 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每日两次, 每次2 mg, 连续用10 d,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第10天, 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 且观察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尘肺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 PEF、 FEV1/FVC)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FVC、 PEF、 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功能、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84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价述情障碍,并测量肺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慢阻肺患者中合并述情障碍组与慢阻肺组相比,男性、BMI、吸烟、FEV1%预测值、抑郁和焦虑评分、mMRC评级和SGRQ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FEV1%预测值、焦虑和抑郁、mMRC、SGRQ为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1.296(1.256~1.337)、1.238(1.097~1.396)和1.178(1.034~1.340)、1.297(1.274~1.320)、1.627(1.401~1.890)],年龄和BMI为其保护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0.886(0.794~0.998)和0.879(0.781~0.989)]。结论 FEV1%预测值、抑郁和焦虑、mMRC、SGRQ评分为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3~10岁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发病1周内)患儿60例为观察组,行常规肺功能检测,随访至恢复期(发病后第3周),再次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 60 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各项肺功能通气指标(FVC、FEV1、FEV1/FVC、PEF、MEF75、 MEF50、 MEF25、MMEF)较对照组均下降(t=-6.719、-6.835、-1.754、-6.171、-6.926、-5.661、-6.889、-6.874, P<0.05) ;恢复期各项指标均较急性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FVC、FEV1、FEV/FVC、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F75、 MEF50、 MEF25、MMEF仍明显降低(t=-2.306、-1.995、-3.305、-2.557,P<0.05)。结论 MPP患儿的肺功能在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在恢复期大气道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小气道各项指标虽较急性期恢复,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故在临床上需动态监测MPP患儿肺功能的变化,对治疗的评估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