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乌头碱及其代谢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乌头碱的生物转化规律,建立了乌头碱及其代谢物分离与鉴定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ESI-ITMS)方法。首先利用体外代谢法得到大鼠肝微粒体S9组分中乌头碱及代谢产物混合体系,然后利用LC-ESI-ITMS联用技术对各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到乌头碱代谢物的[M+H]+分子质量信息,进一步结合多级串联质谱(LC/MSn)分析结果获得结构信息,对代谢物进行鉴定,从而推测代谢物结构,并结合大鼠尿中乌头碱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结果,得到乌头碱的生物转化规律。本方法在大鼠肝微粒体S9组分中鉴定得到8种体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
董凡  谭叙  何欣  谢晴  谭峰 《质谱学报》2022,43(3):357-364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实验研究氯丙嗪在鼠、猪、鸡肝微粒体的代谢速率及代谢产物。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不同时间点氯丙嗪的峰面积,计算氯丙嗪的体外代谢率、代谢半衰期(T1/2)及固有清除率(CLint),通过氯丙嗪及其代谢产物的保留时间、碎片离子等信息,推断氯丙嗪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猪、鼠、鸡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氯丙嗪的T1/2分别为18.2、173.3、346.5 min,CLint分别为76.2、8.0、4.0 μL/(min·mg)。在3种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共发现8种代谢产物,在鼠、猪和鸡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分别发现5种、7种和4种氯丙嗪代谢产物,均检测出产物氯丙嗪亚砜、去甲基氯丙嗪、6-羟基氯丙嗪和7-羟基氯丙嗪。氯丙嗪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途径以氧化、羟基化和去甲基反应为主,其在猪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代谢和清除速度最快,其次是鼠、鸡,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是苦碟子(Ixeris sonchifolia(Bunge)Hance)中2种重要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为研究它们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轨道场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在ESI负离子模式下分析样品。筛选出18个化合物(包括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及其16个代谢产物),并对其中15个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经大鼠肝微粒体主要发生了羟基化、加氢和脱氢的Ⅰ相代谢反应。该结果初步阐明了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规律,可为新药、毒理学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口服药物必须经过胃肠道的吸收代谢等过程才能进入体内发挥疗效,但是药物体内代谢的复杂性使其研究相对困难。因此,建立药物的体外代谢模型研究其代谢产物及代谢规律是简单且必要的实验手段。本研究采用离体肠道菌厌氧培养法对人参皂苷提取物进行体外培养,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检测分析肠内菌代谢产物。通过比较代谢前后的化学指纹图,共检测到25种三醇型、15种二醇型人参皂苷体外肠内菌代谢物和1种齐墩果酸型体外肠内菌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通过去糖基作用产生,同时包括部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进一步对人参皂苷的主要肠内菌代谢物(包括Rh1、Rh2、Compound K、F1)进行体外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代谢研究,均检测到氧化还原反应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人参皂苷类成分在肠道菌群作用下主要产生去糖基化产物,而在CYP450作用下主要产生羟基化等氧化还原反应产物。该结果可为人参皂苷类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4′-氯地西泮和二氯西泮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本研究通过体外温孵体系肝微粒体代谢模型进行实验,在Wistar大鼠雌雄混合肝微粒体中分别加入4′-氯地西泮和二氯西泮对照品各1μg,模拟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孵育4 h后,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5μm)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6.
周慧  付佳  蔡宗苇 《质谱学报》2017,38(1):30-36
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广泛存在于马兜铃属植物中,具有肾损伤毒性和致癌致突变毒性。为了研究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毒性产生机制,建立了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及其大鼠肝微粒体酶S9代谢物分离与鉴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采用体外代谢法分别研究了有氧和厌氧孵育条件下,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在大鼠肝微粒体酶S9作用下的代谢行为,并对各代谢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显示:马兜铃酸Ⅰ在有氧条件下生成的代谢产物为马兜铃酸Ⅰa,在厌氧条件下生成的代谢产物为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酸Ⅱ只在厌氧条件下生成了马兜铃内酰胺Ⅱ。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的生成是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在肝微粒体酶S9代谢过程中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毒性作用机制,控制毒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MS)法对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大鼠单次灌胃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以及24 h内的尿液和粪便,应用固相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精确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信息及相关文献报道,共分析鉴定出45种代谢产物。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还原、羟基化、去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S-半胱氨酸结合、脱一氧化碳、脱氢、脱乙基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等。本研究阐明了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对尿样中芥子气的小分子代谢产物硫二甘醇(TDG)、1-甲基亚砜-2-[2-(甲基硫醚)-乙基砜]乙烷(R6)和1,1’-砜-双[2-(甲基亚砜)乙烷](R7),进行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分析检测,建立了快速、高效、检测限更低的选择反应质谱检测(SRM)分析方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第二次生物医学样品演练未知尿样的分析检测,准确筛查出所有尿样中的芥子气小分子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9.
泮托拉唑(Pantoprazole)是国内外临床应用较广的安全、高效的抗消化道溃疡药物.临床数据表明,其口服吸收快,但不规则,吸收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7%左右,个体差异显著,与体内的羟基化酶CYP450 2C19的遗传多态性有关[1,2].虽然有其体外代谢研究的报相关道[3],但很少有其在体内代谢研究的文献报道.本工作旨在应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大鼠尿中的代谢物,为深入了解泮托拉唑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苯并咪唑类新药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染料木素在大鼠体内的效应物质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轨道场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分析染料木素在大鼠体内可能的代谢产物。大鼠单次灌胃染料木素的CMC-Na混悬液后,收集不同时间的血浆及24 h内的尿液,样品经固相萃取法处理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7 μm×2.1 mm×100 mm)分离,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含药血浆、尿液及空白组样品进行质谱分析。通过分析大鼠生物样品的质谱信息,并结合相关文献,共筛选鉴定出31种染料木素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染料木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葡萄糖醛酸化、葡萄糖结合、羟基化、还原反应、甲基化、硫酸酯化及其复合反应。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染料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推测了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可为进一步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化合物P109是缬苯那嗪结构类似物,其在9位进行了环丙烷甲基取代,具有与缬苯那嗪相似的药物活性与药理作用机制.为研究P109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产物,采用Waters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150 mm×2.1 mm×3.5μm)分离,以0.1% 甲酸水(A)-0.1% 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  相似文献   

12.
邓泮  钟大放  谢岑  陈笑艳 《质谱学报》2009,30(Z1):83-85
An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 MS) was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tabolites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insenoside Rh2. The plasma, bile, urine and fec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50 mg•kg-1 Rh2 to rats. The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protein precipitation with acetonitrile. After comparison with the blank samples,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tabolites and their structural elucidation were performed by investigating their accurate mass data, and product ion spectra obtained from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detection mode using MSE data collection function(where E represents collision energ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jor metabolic pathways of Rh2 include deglycosylation, oxygenation, desaturation and sulfate conjugation. Protopanaxadiol is detected in rat feces. Neither parent compound nor metabolites are found in rat urine. Glutathione adduct of Rh2 is found as one of the major metabolites in rat bile, and cysteine-adduct metabolites are detected in feces. 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Rh2 metabolism in rat.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分析乙酰甲喹在海参体壁中可能的代谢产物。采用沉淀法和固相萃取法(SPE)对不同种类的代谢物进行净化和浓缩。以含0.1%甲酸的乙腈和含0.1%甲酸的水为流动相,选取AcquityTM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对代谢物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全扫描模式进行检测。通过将样品的一级和二级子离子与标准品比对,确定乙酰甲喹在海参体壁的代谢物中含有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同时检测出3种未知代谢物D2、D3、D4,并推测了代谢物可能的裂解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分析鉴定吴茱萸肝毒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给大鼠灌胃毒性部位后的血中原形成分及代谢产物。在优化的色谱和质谱条件下,采用正离子扫描模式对质量范围m/z50~1 200的化合物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时间仅为12min。通过UNIFI软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母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信息,初步推测了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结合标准品和参考文献数据,共鉴定了肝毒性部位中的29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9个吲哚类生物碱、10个喹诺酮类生物碱、5个三萜、3个黄酮、1个其他类生物碱和1个有机酸。进一步比较了体内外样品的基峰离子色谱图,结合质谱数据和化合物裂解规律,共鉴定出21个入血成分,包括15个原形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1个为未知成分),并推测了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该方法可为揭示吴茱萸肝毒性成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